易拆卸卡口式风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50278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拆卸卡口式风帽。包括芯管和风帽,风帽下部设有风眼,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环,凸环的内径略大于芯管的外径,使风帽与芯管动配合,芯管的下部设有支撑环,芯管外侧壁设有两个芯管凸耳,在与芯管凸耳相配合部位的风帽底部的凸环上设有两个大于芯管凸耳截面的风帽凹槽,凸环的上表面为螺旋面;芯管凸耳与支撑环之间的距离介于风帽底部的凸环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间。将风帽套装入芯管后,将风帽旋转一定角度,当螺旋面与芯管凸耳的下平面接触后互相锁紧,使二者卡接为一体,风帽不脱落且不会上下窜动,当风帽受到向上风的浮力时,风帽被芯管凸耳卡住,则风帽不会被吹掉,使风帽与芯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而保障锅炉的正常运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拆卸卡口式风帽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帽,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或鼓泡流化床锅炉的风帽。
技术介绍
流化床燃烧技术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这项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废弃物处理利用等领域己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流化床锅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强、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和负荷调节性能好等优点。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是:将煤破碎成10_以下的颗粒后送入炉膛,同时炉内存有大量床料,由炉膛下部配风,使燃料在床料中呈流态化燃烧,并在炉膛出口安装旋风分离器,将分离下来的固体颗粒通过飞灰送回装置再次送入炉膛燃烧。其运行特点是燃料随床料在炉内多次循环,有足够的时间烧尽,使飞灰含硫量下降,燃烧效率提高。目前,现有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多采用钟罩式风帽,芯管固定在锅炉燃烧室底部,风帽套装在芯管上,风帽上部为球形,下部为圆柱形,在圆柱形下部的同一圆周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出风用的风眼,芯管的出口高于风眼中心一定高度。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室的压缩风通过芯管的入口进入,从芯管的顶部出来,转弯后从风眼向外喷射吹出,吹动床料,使床料进行流化,并为在料床中的燃料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由于芯管的顶部出口高出风眼较多,因此在运行中即使有细颗粒床料进入风眼也不会漏入风室;钟罩式风帽与芯管配合方式有多种,对于尺寸较大的采用自由插拔式安装,尺寸较小的采用螺纹连接安装;芯管封闭开小孔的出风方式,易使风帽头部过热而被胀裂、烧坏;芯管风帽一体铸造型,检修、清理、更换难度大,风帽损坏后须整体更换,破坏布风板上下耐火砼;风帽芯管螺纹连接型,螺纹经烧胀后,难以拆卸。由于风帽始终处在炉膛内的高温、高灰、高磨损等恶劣环境中,非常容易磨损烧毁,引起结焦停炉等严重后果;为保证风帽的完好,实际生产中需定期对破损的风帽进行更换,但在更换风帽时,常常会发现风帽已与芯管锈在一起难以拆卸,特别是风帽与芯管采用螺纹连接或点焊连接时难度更大,风帽在运行中受到炉内高温、气蚀等作用,出现螺纹损坏,徒手拆卸起来非常困难。在使用过程中,自由插拔式风帽由于风帽与芯管之间的连接是靠风帽自身的重力压在芯管上,因此安装更换方便,在一般情况下风帽自身的重力大于风室的风通过芯管对风帽产生的向上推力,风帽不会被吹动。但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当床压出现较大的波动时,部分风帽会出现上下窜动,窜动时风帽往往会偏向某一边造成芯管磨损,严重的会磨穿芯管;风帽的上下窜动使风帽底部的床料越垫越高,甚至出现风帽被吹翻的情况;特别是当风帽风眼上部有炉渣搭块时,风眼吹出的风被炉渣阻挡,风只能向下运行,此时风帽受到向上的风的浮力,风帽会很容易被吹掉。当整炉风堵塞严重时,出风不顺畅也会将风帽吹掉,造成锅炉无法正常运行。风帽底部漏风也较大,使得运行时风帽的风眼速度低于设计要求风速,床料横向混合减弱,燃烧效率降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锅炉布风板的正常布风,降低了锅炉的运行效率和锅炉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拆卸卡口式风帽,这种结构的风帽可有效防止风帽被吹掉,降低生产难度,易拆卸、减少安装、检修工作量,降低维护费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卸卡口式风帽,包括芯管和套装在芯管上的风帽,风帽上部为球形,下部为圆柱形,在圆柱形下部分布有风眼,在圆柱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环,凸环的内径略大于芯管的外径,使风帽与芯管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的下部设有支撑环,芯管外侧壁设有两个芯管凸耳,在与芯管凸耳相配合部位的风帽底部的凸环上设有两个大于芯管凸耳截面的风帽凹槽,芯管凸耳与支撑环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所述的锁紧结构包括风帽底部的凸环的上表面和与其相接触的芯管凸耳的下平面,所述凸环的上表面为螺旋面;芯管凸耳与支撑环之间的距离介于风帽底部的凸环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间。进入风帽I的风在芯管2和风帽I的间隙处向下流到风帽I的底部,由于风帽I与芯管2的配合处被芯管支撑环4阻挡,而风从风帽I下部的风眼6吹向燃烧的煤,煤在风的作用下流化燃烧。在芯管2与风帽I的配合处的芯管2外侧壁设有芯管凸耳8,在与芯管凸耳8相配合部位的风帽底部的凸环5上设有两个大于芯管凸耳8截面的风帽凹槽7,凸环5的内径略大于芯管2的外径,使风帽I与芯管2动配合,芯管凸耳8与支撑环4之间的距离介于风帽底部的凸环5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间,将风帽I套装入芯管2时,风帽凹槽7与芯管凸耳8对准,当风帽I落在芯管支撑环4上时,将风帽I旋转一定角度,由于风帽底部的凸环的上表面为螺旋面3,当螺旋面3与芯管凸耳8的下平面接触后互相锁紧,使二者卡接为一体,风帽I不脱落且不会上下窜动,且芯管凸耳8与风帽凹槽7不再重合,当风帽I受到向上风的浮力时,风帽I被芯管凸耳8卡住,则风帽I不会被吹掉,使风帽I与芯管2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而保障锅炉的正常运行。如果更换风帽1,将风帽I旋转到风帽凹槽7与芯管凸耳8重合的位置时,用手向上便可方便地将风帽I取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优化了送风通道,使布风更均匀,物料的流化性能更佳,风帽布风孔不堵塞,风帽与芯管采用卡口式连接后,风帽不脱落且不会上下窜动,有效地防止了物料落入风室;提高了锅炉的燃烧效率和运行安全性,使用寿命较长,并且用手插、拔即可完成装拆,更换风帽不必破坏芯管及耐火砼,安装和更换方便,减少了维修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易拆卸卡口式风帽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C-C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B-B剖视按圆周展开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易拆卸卡口式风帽的芯管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易拆卸卡口式风帽的芯管的俯视示意图。图中:1-风帽,2-芯管,3-螺旋面,4-支撑环,5-凸环,6-风眼,7-风帽凹槽,8-芯管凸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易拆卸卡口式风帽,包括芯管2和套装在芯管2上的风帽1,风帽I上部为球形,下部为圆柱形,在圆柱形下部分布有风眼6,在圆柱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环5,凸环5的内径略大于芯管2的外径,使风帽I与芯管2动配合,在所述芯管2的下部设有支撑环4,芯管2外侧壁设有两个芯管凸耳8,在与芯管凸耳8相配合部位的风帽底部的凸环5上设有两个大于芯管凸耳8截面的风帽凹槽7,芯管凸耳8与支撑环4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该锁紧结构包括风帽底部的凸环5的上表面和与其相接触的芯管凸耳8的下平面,所述凸环5的上表面为螺旋面3,芯管凸耳8与支撑环4之间的距离介于风帽底部的凸环5的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间。进入风帽I的风在芯管2和风帽I的间隙处向下流到风帽I的底部,由于风帽I与芯管2的配合处被芯管支撑环4阻挡,而风从风帽I下部的风眼6吹向燃烧的煤,煤在风的作用下流化燃烧。在芯管2与风帽I的配合处的芯管2外侧壁设有芯管凸耳8,在与芯管凸耳8相配合部位的风帽底部的凸环5上设有两个大于芯管凸耳8截面的风帽凹槽7,凸环5的内径略大于芯管2的外径,使风帽I与芯管2动配合,芯管凸耳8与支撑环4之间的距离介于风帽底部的凸环5的最大厚度与最小之间,将风帽I套装入芯管2时,风帽凹槽7与芯管凸耳8对准,当风帽I落在芯管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拆卸卡口式风帽,包括芯管和套装在芯管上的风帽,风帽上部为球形,下部为圆柱形,在圆柱形下部分布有风眼,在圆柱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环,凸环的内径略大于芯管的外径,使风帽与芯管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的下部设有支撑环,芯管外侧壁设有两个芯管凸耳,在与芯管凸耳相配合部位的风帽底部的凸环上设有两个大于芯管凸耳截面的风帽凹槽,芯管凸耳与支撑环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卸卡口式风帽,包括芯管和套装在芯管上的风帽,风帽上部为球形,下部为圆柱形,在圆柱形下部分布有风眼,在圆柱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凸环,凸环的内径略大于芯管的外径,使风帽与芯管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的下部设有支撑环,芯管外侧壁设有两个芯管凸耳,在与芯管凸耳相配合部位的风帽底部的凸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岩王英杰李晶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