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4921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具有有效显示边界。背光模组包含框架、导光板、蓝光光源以及量子点增强薄膜。框架具有支撑部,显示面板设置于支撑部上,且有效显示边界与支撑部相距第一预定距离。导光板设置于框架中,且导光板位于支撑部下方。蓝光光源设置于框架中且位于导光板的一侧。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导光板上,量子点增强薄膜超出有效显示边界的距离为预定长度,且预定长度大于第一预定距离,以使得支撑部与量子点增强薄膜部分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尤指一种可有效避免产生漏光现象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薄型化、轻量化、低耗电量、无辐射污染且能与半导体制程技术相容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中,例如笔记型电脑、行动电话、数位相机、个人数位助理等。液晶显示装置通过背光模组提供光线至显示面板上,以显示画面。一般而言,背光模组通常具有光源以及光学膜片组合。光源用以提供光线,而光学膜片组合则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光学膜片组合所包含的光学膜片例如为棱镜片、扩散片等。目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以冷阴极萤光灯管(ColdCathodeFluorescent Lamp, CCFL)以及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为主。由于LED的体积和耗电比CCFL小,可做到薄型化产品设计,色彩饱和度较佳,且无汞污染,因此LED有逐渐取代CCFL的趋势。此外,目前已有厂商研发出量子点增强薄膜(Quantum DotEnhancement Film,QDEF),用来与蓝光LED配合,以强化光源演色性与广色域效能。量子点增强薄膜乃具由二种不同大小的荧光粉粒子,由蓝光照射该二种荧光粉粒子以激发产生红光与绿光,再加上部分蓝光可穿透量子点增强薄膜,以于量子点增强薄膜另一侧使红光、绿光与蓝光混成白光。然而,如果蓝光LED发出的蓝光无法完全激发量子点增强薄膜,便会在显示面板的有 效显示边界处产生漏光现象,进而影响使用者的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避免产生漏光现象的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具有有效显示边界。背光模组包含框架、导光板、蓝光光源以及量子点增强薄膜。框架具有支撑部,显示面板设置于支撑部上,且有效显示边界与支撑部相距第一预定距离。导光板设置于框架中,且导光板位于支撑部下方。蓝光光源设置于框架中且位于导光板的一侧。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导光板上,量子点增强薄膜超出有效显示边界的距离为预定长度,且预定长度大于第一预定距离,以使得支撑部与量子点增强薄膜部分重叠。较佳的,在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相距为第二预定距离,该显示面板具有有效视角,该第一预定距离以下列公式计算得到:Ll=L2*cot Θ ;其中,LI表示该第一预定距离,L2表示该第二预定距离,Θ表示该有效视角。较佳的,在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该背光模组另包含反射片,该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下。较佳的,在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该支撑部遮挡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的边缘。较佳的,在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该蓝光光源经该量子点增强薄膜,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朝向该显示面板的一侧混成白光。较佳的,在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该显示面板具有有效显示区域,该显示面板的四周具有黑色遮光层,该有效显示区域是位于该黑色遮光层内的区域,该有效显示边界对应于该有效显示区域的边界。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含框架、导光板、蓝光光源以及量子点增强薄膜。框架具有支撑部。导光板设置于框架中,且导光板位于支撑部下方。蓝光光源设置于框架中且位于导光板的一侧。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导光板上,且量子点增强薄膜的边缘位于支撑部与导光板之间,以使得支撑部与量子点增强薄膜部分重叠。较佳的,在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背光模组另包含反射片,该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下。较佳的,在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导光板的边缘位于该支撑部下方,该支撑部遮挡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的边缘。较佳的,在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蓝光光源发出的光经该导光板导引至该量子点增强薄膜,使得该该量子点增强薄膜被激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使量子点增强薄膜超出有效显示边界的长度大于有效显示边界与支撑部间的距离,以使框架的支撑部与量子点增强薄膜部分重叠。一蓝光光源发出的蓝光经导光板导引朝显示面板的方向发出时,即可完全激发量子点增强薄膜,进而避免在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边界处产生漏光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I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I包含显示面板10以及背光模组12。于此实施例中,显示装置I可为液晶显示装置,且显示面板1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显示面板10具有有效显示区域100,该有效显示区域100具有有效显示边界1000。一般而言,显示面板10的四周形成有黑色遮光层(Black Matrix, BM),有效显示区域100即是位于黑色遮光层内的区域,亦即可显示文字与影像以供使用者观视的区域,有效显示边界1000即为该区域的边界。背光模组12包含框架120、导光板122、蓝光光源124、量子点增强薄膜126以及反射片128。框架120具有支撑部1200,且显示面板10设置于支撑部1200上。于此实施例中,框架120可为胶框,但不以此为限。导光板122设置于框架120中,且导光板122的周边部分位于支撑部1200下方。蓝光光源124设置于框架120中且位于导光板122的一侧,用以发出蓝光。于此实施例中,蓝光光源124可为蓝光发光二极体,但不以此为限。量子点增强薄膜126设置于导光板122上,且反射片128设置于导光板122下。于实际应用中,导光板122上形成有扩散点(dot pattern)或其它干涉结构,使得蓝光光源124发出的蓝光进入导光板122后,可被均勻扩散而朝向显不面板10的方向发出。反射片128可将部分杂散光加以反射,以增加整体的出光效率。此外,一般会在导光板122上方设置光学膜片组合,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其中光学膜片组合所包含的光学膜片例如为棱镜片、扩散片等,视实际应用而定。于此实施例中,量子点增强薄膜126用来与蓝光光源124配合,以强化光源演色性与广色域效能。量子点增强薄膜126乃具由二种不同大小的荧光粉粒子,由蓝光照射该二种荧光粉粒子以激发产生红光与绿光,再加上部分蓝光可穿透量子点增强薄膜,以于量子点增强薄膜126另一侧使红光、绿光与蓝光混成白光。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的有效显示区域100的有效显示边界1000与框架120的支撑部1200相距为第一预定距离Dl,且量子点增强薄膜126超出有效显示区域100的有效显示边界1000的距离为预定长度L。本专利技术使预定长度L大于第一预定距离D1,使得框架120的支撑部1200与量子点增强薄膜126部分重叠,也即,使得框架120遮挡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的边缘。换言之,量子点增强薄膜126的边缘位于框架120的支撑部1200与导光板122之间。蓝光光源124发出的蓝光经导光板122导引朝显不面板10的方向发出时,即可完全激发量子点增强薄膜126,进而避免在显示面板10的有效显示区域100周边产生漏光现象。于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的上表面102与量子点增强薄膜126相距为第二预定距离D2,且显示面板10具有有效视角Θ。有效视角Θ即为显示面板10可供使用者观视的角度,一般大约为45度,但不以此为限,视实际应用而定。配合有效视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显示面板,具有有效显示边界;以及背光模组,包含:框架,具有支撑部,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支撑部上,该有效显示边界与该支撑部相距第一预定距离;导光板,设置于该框架中,该导光板位于该支撑部下方;蓝光光源,设置于该框架中且位于该导光板的一侧;以及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上,该量子点增强薄膜超出该有效显示边界的距离为预定长度,该预定长度大于该第一预定距离,以使得该支撑部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显示面板,具有有效显示边界;以及 背光模组,包含: 框架,具有支撑部,该显示面板设置于该支撑部上,该有效显示边界与该支撑部相距第一预定距离; 导光板,设置于该框架中,该导光板位于该支撑部下方; 蓝光光源,设置于该框架中且位于该导光板的一侧;以及 量子点增强薄膜,设置于该导光板上,该量子点增强薄膜超出该有效显示边界的距离为预定长度,该预定长度大于该第一预定距离,以使得该支撑部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部分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的上表面与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相距为第二预定距离,该显示面板具有有效视角,该第一预定距离以下列公式计算得到:Ll=L2*cot Θ ; 其中,LI表示该第一预定距离,L2表示该第二预定距离,Θ表示该有效视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组另包含反射片,该反射片设置于该导光板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遮挡该量子点增强薄膜的边缘。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逸杰郭益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