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4582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本体,其具有:第一构造,其具有筒状固定电极、构成旋转电极的旋转子,该旋转子以同轴状态镶嵌于筒状固定电极且在二者之间形成流道,筒状固定电极、旋转电极接于交流高压发生回路、交流控制回路;第二构造,其具有构成回转电极的多叶片风扇以及邻近安装于风扇旋转区域外的筒状电极,风扇旋转区与流道出口端相通,回转电极、筒状电极接于直流高压发生回路、输入回路,所述风扇旋转区设有位于风扇的旋转面的切线方向的通风道排出口;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回转电极、旋转子。以电极旋转产生臭氧为原理,将离子化的空气转化成低浓度的臭氧同时排放,能够达到高浓度臭氧的杀菌与除臭的同等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本体,其具有:第一构造,其具有筒状固定电极、构成旋转电极的旋转子,该旋转子以同轴状态镶嵌于筒状固定电极且在二者之间形成流道,筒状固定电极、旋转电极接于交流高压发生回路、交流控制回路;第二构造,其具有构成回转电极的多叶片风扇以及邻近安装于风扇旋转区域外的筒状电极,风扇旋转区与流道出口端相通,回转电极、筒状电极接于直流高压发生回路、输入回路,所述风扇旋转区设有位于风扇的旋转面的切线方向的通风道排出口;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回转电极、旋转子。以电极旋转产生臭氧为原理,将离子化的空气转化成低浓度的臭氧同时排放,能够达到高浓度臭氧的杀菌与除臭的同等效果。【专利说明】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臭氧对泳池、饮食店、食品加工工厂、医院等各种领域的杀菌以及除臭都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并且有着非常强大的效果。然而往往臭氧操作人员只是加强臭氧浓度来进行杀菌与除臭、导致臭氧浓度过高后产生的物体变质和自身健康影响、为此成为了使用臭氧的最大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用于产生臭氧的第一构造,其具有筒状固定电极、构成旋转电极的旋转子,该旋转子以同轴状态镶嵌于筒状固定电极且在二者之间形成流道,筒状固定电极、旋转电极接于交流高压发生回路、交流控制回路;用于产生离子化空气的第二构造,其具有构成回转电极的多叶片风扇以及邻近安装于风扇旋转区域外的筒状电极,风扇旋转区与流道出口端相通,回转电极、筒状电极接于直流高压发生回路、输入回路,所述风扇旋转区设有位于风扇的旋转面的切线方向的通风道排出口 ;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回转电极、旋转子。作为本技术,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由吸附叶片构成的空气吸附装置,其安装于流道的入口端。作为本技术,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安装于旋转子的吸附叶片。作为本技术,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二构造具有一个围护于风扇旋转区的环形壳体II,所述第一构造具有一个围护于筒状电极的环形壳体I,壳体I通过连接脚安装于壳体II的端部。作为本技术,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环形壳体I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环形壳体II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在环形壳体II的端部形成环状供给空气吸入口 II。作为本技术,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环形壳体I与筒状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作为本技术,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流道的入口端设有过滤网。作为本技术,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筒状电极具有布置于通风道排出口的棒状电极。作为本技术,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安装于动力机构的回转检测传感器,其信号输出端接于回转控制装置。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以电极旋转产生臭氧为原理,将离子化的空气转化成低浓度的臭氧同时排放,能够达到高浓度臭氧的杀菌与除臭的同等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的原理框图。图2为实施例1的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开关;2_交流控制回路;3_交流高压发生回路;4_第一构造;5_筒状固定电极;6-回转电极;7_回转检测传感器;8_输入回路;9_回转控制装置;10-动力马达;11_直流高压发生回路;12_第二构造;13_筒状电极;14_回转电极;15_供给空气吸入口 I ;16_壳体I ;17_连接脚;18_供给空气吸入口 II ;19_外壳II ;20_棒状电极;21-通风道排出口 ;22-壳体III ;23_导电子I; 24-绝缘导杆II ;25_导电凸缘;26_动力轴;27_回转轴;28_绝缘联轴器;29_绝缘导杆II ;30_导电子II ;31_导电子III ;32_绝缘导杆III ;33_绝缘层;34-吸附叶片;35-X状脚架;37_过滤网;38_轴承;34'-吸附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3所示,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本体M,该本体具有用于产生臭氧的第一构造4,其具有筒状固定电极5、构成旋转电极6的旋转子,该旋转子以同轴状态镶嵌于筒状固定电极且在二者之间形成流道,筒状固定电极、旋转电极接于交流高压发生回路3、交流控制回路2 ;用于产生离子化空气的第二构造12,其具有构成回转电极14的多叶片风扇以及邻近安装于风扇旋转区域外的筒状电极13,风扇旋转区与流道出口端相通,回转电极、筒状电极接于直流高压发生回路11、输入回路8,所述风扇旋转区设有位于风扇的旋转面的切线方向的通风道排出口 21 ;动力机构10,诸如动力马达,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回转电极14、旋转子,在动力马达外部围护有一个壳体11122。为本体的第一构造设置一个空气吸附装置能够提高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的效能,具体而言,该空气吸附装置由吸附叶片34构成,其安装于流道的入口端,参见图3,在臭氧生成区域之前由壳体围护而成一个空气吸入区,该在空气吸入区具有供给空气吸入口 115,旋转电极6的左端安装有回转轴27,吸附叶片安装于该回转轴27之上,有效的利用了本体的动力装置,轴承38安装于回转轴的左端而将整个吸附叶片34结构安装于空气吸入区的侧壁,在这里,空气吸附区的供给空气吸入口 115是安装有过滤网37的,该过滤网对流经流道的空气进行前期过滤作业。在过滤网附近的空气吸入区安装有X状脚架35,旨在对轴承起到有效的支撑。所述第二构造具有一个围护于风扇旋转区的环形壳体1119,所述第一构造具有一个围护于筒状电极的环形壳体116,壳体I通过连接脚17安装于壳体II的端部。所述环形壳体I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环形壳体II的横截面面积,从而在环形壳体II的端部形成环状供给空气吸入口 II18。所述环形壳体I与筒状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33。所述筒状电极13具有布置于通风道排出口 21的棒状电极20。本体还包括:安装于动力机构的回转检测传感器7,其信号输出端接于回转控制装置9。参见图1,本体具有统一的控制开关1,其可以有效的控制整个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的启停工作。参见图3,直流高压发生回路11的负极,即图中11(_)是直接接于筒状电极13的,直流高压发生回路11的正极,即图中11( + ),具有安装于壳体III22的导电子123,在导电子123的外围设置有绝缘导杆1124,导电子123的下端接触于动力轴26,该动力轴直接与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端相连,动力轴直接连接于回转电极14,该回转电极由风扇叶片构成,在动力轴26与回转电极之间安装有导电凸缘25。回转电极的左端,即动力轴26除带动回转电极之外,动力轴延伸至回转电极左端且安装有一个绝缘联轴器28,该绝缘联轴器28连接有回转轴27,从而有效带动旋转电极6。在壳体116之上安装有接于交流高压发生回路3的导电子1130、导电子11131,其分别安装有绝缘导杆II29、绝缘导杆11132。实施例2:参见图4,为本体的第一构造设置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回转式臭氧发生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 用于产生臭氧的第一构造,其具有筒状固定电极、构成旋转电极的旋转子,该旋转子以同轴状态镶嵌于筒状固定电极且在二者之间形成流道,筒状固定电极、旋转电极接于交流高压发生回路、交流控制回路; 用于产生离子化空气的第二构造,其具有构成回转电极的多叶片风扇以及邻近安装于风扇旋转区域外的筒状电极,风扇旋转区与流道出口端相通,回转电极、筒状电极接于直流高压发生回路、输入回路,所述风扇旋转区设有位于风扇的旋转面的切线方向的通风道排出口; 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端连接于回转电极、旋转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昌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