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路面结构的铺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3320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水路面结构的铺装方法,所述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施工准备;B.路基处理;C.垫层铺设:将含泥量小于5%的中砂或粗砂平铺在原土路基层上;D.铺设雨水收集层:在垫层上先铺设厚度为5~10mm的一层碎石,然后在碎石上铺设塑料排水盲沟,排水盲沟设置好后,继续铺设厚度为100~200mm的碎石;E.铺设基层:在雨水收集层上摊铺厚度不小于100mm的级配碎石层或透水混凝土;F.铺设找平层:将水泥与石渣或细砂混匀后加入少量的水,铺在基层的上方;G.铺设地面集水层:将瓦片纵向排列在找平层的上方,形成地面集水层,所述纵向排列的瓦片间隔距离为5~10mm,瓦片间隔处用填缝砂填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施工准备;B.路基处理;C.垫层铺设:将含泥量小于5%的中砂或粗砂平铺在原土路基层上;D.铺设雨水收集层:在垫层上先铺设厚度为5~10mm的一层碎石,然后在碎石上铺设塑料排水盲沟,排水盲沟设置好后,继续铺设厚度为100~200mm的碎石;E.铺设基层:在雨水收集层上摊铺厚度不小于100mm的级配碎石层或透水混凝土;F.铺设找平层:将水泥与石渣或细砂混匀后加入少量的水,铺在基层的上方;G.铺设地面集水层:将瓦片纵向排列在找平层的上方,形成地面集水层,所述纵向排列的瓦片间隔距离为5~10mm,瓦片间隔处用填缝砂填充。【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雨水是城市宝贵且经济的水资源。将雨水从封闭路面或屋顶引向非封闭路面经过土壤的渗透过滤,既可以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强度,使地下水得到补充,也可以去除雨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就地排除雨水减少由于积水而引发的事故。还可将过滤后的雨水用作城市的非饮用水,减少饮用水的需求量,节约水资源,缓解城市供水的压力。此外,雨水收集还能节省饮用水配水管网的建设费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透水性路面收集雨水是一项极为具有可行性的雨水利用技术,透水性路面透水性设计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路面的建设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流行采用透水性材料来覆盖城市的路面,或将以前铺设的一些硬化路面改为透水性路面,以增强城市的生态效果。城市行车道一般采用透水性浙青混凝土或透水性混凝土。而非行车道一般采用草地、地砖草皮拼接型路面、鹅卵石、碎石路面及透水性地砖等形式。草皮、鹅卵石等路面观赏性较强,但仅可应用于园林、住宅小区等人流量少的路面,应用于其他路面上则推广性较差。透水性地砖利用微孔技术排水,具有透水透气、抗寒耐风化、防滑降噪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人形步道、广场等。然而,长期使用后,容易造成微孔堵塞而影响其透水效果,并且在北方漫长冬季的低温气候条件下,透水性地砖的砖体易因结冻等导致强度降低,且该透水性地砖的成本较高,也影响其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成本较低、能够用于非机动车道并可实现雨水下渗与收集的透水路面结构的铺装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放线,并清理作业场地;B.路基处理:用夯机或压路机将路床的原土夯实或压实,形成原土路基层;C.垫层铺设:将含泥量小于5%的中砂或粗砂平铺在原土路基层上;D.铺设雨水收集层:在垫层上先铺设一层厚度为5?IOmm的碎石,然后在碎石上铺设塑料排水盲沟,排水盲沟设置好后,继续铺设厚度为100?200mm的碎石层;E.铺设基层:在雨水收集层上摊铺厚度不小于IOOmm的级配碎石层,推平后喷水压实形成基层。或摊铺厚度不小于IOOmm的透水混凝土基层,采用机械搅拌。透水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平整,避免强烈振捣。;F.铺设找平层:将水泥与石渣或细砂混匀后加入少量的水,铺在基层的上方,摊铺成厚度为30?50mm的找平层;G.铺设地面集水层:将瓦片纵向排列在找平层的上方,形成地面集水层,所述纵向排列的瓦片间隔距离为5?10mm,瓦片间隔处用填缝砂填充。优选地,在所述步骤D中,还包括构建地下雨水盲沟网络的步骤,所述构建地下雨水盲沟网络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将雨水收集层中多条盲沟相互连接,盲沟的末端与回收蓄水池或雨水井相连通,组成地下雨水盲沟网络。更优选地,在所述盲沟的周围包覆土工布。优选地,在所述步骤E,碎石中的扁平、长条粒径的比例小于10%。优选地,在所述步骤G中,所述填缝砂包括体积比为3:1?1.5:1的干细砂与粒径小于5_的碎石形成的混合物。更优选地,填缝砂填充完毕后,用木槌将纵向排列的瓦片和填缝砂的上表面整理平整。优选地,所述基层的材料为级配碎石或透水混凝土。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使用的透水铺装方式透水性易受影响、成本较高、草坪混合路面应用面较窄等缺点,应用瓦片、碎石等常规材料进行路面雨水的收集操作,并通过铺装在地下的层状透水与收集结构,来共同完成雨水的收集或下渗。本专利技术的路面结构还具有透水性强、形态美观、应用广泛等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铺装的层状结构意图;图中:1-地面集水层;2_渗滤层;3_雨水收集层;4_垫层;11-瓦片;12_缝隙处;21_找平层;22_基层;31_排水盲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其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铺装方法包括如下主要步骤:A.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放线,并清理作业场地,做好材料、工具准备。B.路基处理:用夯机或压路机将路床的原土层夯实或压实,形成原土路基层。C.垫层铺设:将含泥量小于5%的中砂或粗砂平铺在原土路基层上;垫层的铺筑应均匀、平整、密实。已摊铺好的垫层上,不得有任何扰动。D.铺设雨水收集层:在垫层上先铺设厚度为5?IOmm的一层碎石,然后在碎石上铺设塑料排水盲沟;盲沟一端与回收蓄水池或雨水井(图中未示出)连通,优选地,铺设雨水收集层还包括构建地下雨水盲沟网络的步骤,所述构建地下雨水盲沟网络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将雨水收集层中多条盲沟相互连接,盲沟的末端与回收蓄水池或雨水井相连通,组成地下雨水盲沟网络。盲沟周围优选包覆透水性较好的土工布,排水盲沟设置好后,继续铺设厚度为100?200mm的碎石。E.铺设基层:雨水收集层铺设好后,继续铺设厚度为100?200mm的级配碎石层,推平后喷水压实形成基层;碎石中的扁平、长条粒径的比例小于10%,碎石中不应含有粘土块、植物等其他物质。可采用平地机或其他合适的机具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F.铺设找平层:将水泥与石渣或细砂混匀后加入少量的水,铺在基层的上方,摊铺成厚度为30?50mm的找平层;找平层的摊铺可采用刮板法。G.铺设地面集水层:将瓦片纵向排列在找平层的上方,形成地面集水层,所述纵向排列的瓦片间隔距离为5?10mm,瓦片间隔处用填缝砂填充。所述填缝砂包括体积比为3:1?1.5:1的干细砂与粒径小于5_的碎石形成的混合物。不得使用湿砂,以使砂能无阻隔地填满砖之间的整个缝隙。填充完毕后用木槌将瓦片和填缝砂石整理平整。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铺装方法,可以铺装形成层状的透水路面结构。该透水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由纵向瓦片11排列形成的地面集水层1、由透水性材料构成的渗滤层2、内设排水盲沟31的雨水收集层3,以及垫层4和原土路基层5,其中,所述渗滤层2还包括上层的找平层21和下层的基层22。本专利技术形成此种层状结构,具有透水性强、易于雨水收集,并且材料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尤其是所述地面集水层I中的瓦片11可以呈竖直纵向排列,或者呈倾斜纵向排列,并在相邻瓦片之间的缝隙处12可以由碎石和/或细砂填实,在本实施例中,缝隙处12由填缝砂填实,而所述填缝砂为干细砂与粒径小于5mm的碎石以2:1的比例相互混合均匀的混合物,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的铺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放线,并清理作业场地;B.路基处理:用夯机或压路机将路床的原土夯实或压实,形成原土路基层;C.垫层铺设:将含泥量小于5%的中砂或粗砂平铺在原土路基层上;D.铺设雨水收集层:在垫层上先铺设厚度为5~10mm的一层碎石,然后在碎石上铺设塑料排水盲沟,排水盲沟设置好后,继续铺设厚度为100~200mm的碎石。;E.铺设基层:雨水收集层设置好后,继续铺设厚度大于100mm的级配碎石基层,推平后喷水压实;或在雨水收集层上摊铺厚度大于100mm的透水混凝土基层;F.铺设找平层:将水泥与石渣或细砂混匀后加入少量的水,铺在基层的上方,摊铺成厚度为30~50mm的找平层;G.铺设地面集水层:将瓦片纵向排列在找平层的上方,形成地面集水层,所述纵向排列的瓦片间隔距离为5~10mm,瓦片间隔处用填缝砂填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蓓莉高彦波杨丽晶王婉清谭德远郭宏凯翟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