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312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它具有包括含97至99.97重量%的丙烯聚合物(A)和0.03至3重量%的表面活性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基底层,以及还具有在该层的至少一侧上的包括含30至80重量%熔点为150至170℃的丙烯聚合物(C)和20至70重量%的熔点为120至149℃并且包含1至14摩尔%的乙烯和/或α-烯烃的聚丙烯基无规共聚物(D)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非常轻微的拉伸不均匀性和具有优异的透明性、透视感、热滑动性、刚性、耐热性、抗静电性质的持久性和可印刷性。
技术介绍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具有广泛的各种用途如食物包装应用和织物包装应用,这是因为它们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如透明性、透视感和光泽;机械特性如拉伸强度和刚性以及防潮性的缘故。然而,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可能具有静电,并且会受到灰尘粘附到其表面上或者在印刷时油墨有投降的固定在其表面上的问题。作为具有改善抗静电性的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已知的有如下面所示的薄膜。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5-104688公开了一种双轴取向复合聚丙烯薄膜,该薄膜包含含抗静电剂的密度为0.9070g/cm3的聚丙烯底层以及层压在底层的一侧或两侧上的聚丙烯层。具体地,所公开的是通过利用聚丙烯均聚物形成底层和表面层这两层并且在166℃的拉伸温度下以拉伸比为10横向拉伸中间层压材料而制备的双轴取向复合薄膜。JP-A 5-112682(也作为USP 5331054发布)公开了一种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它具有由聚丙烯组合物形成的表面层,该组合物包括在包含茂金属化合物和铝噁烷(alumoxane)的催化剂存在下获得的分子量分布为3或更小的丙烯聚合物,以及在齐勒型催化剂存在下获得的分子量分布为3.5至10的丙烯基无规共聚物。具体地,所公开的是一种具有由一种组合物形成的表面层的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所述的组合物含有作为在包含茂金属化合物和铝噁烷的催化剂存在下获得的丙烯聚合物(i)DSC图在141.0℃和135.7℃具有双峰的丙烯聚合物,(ii)DSC图在134.2℃和127.0℃具有双峰的丙烯聚合物,或者(iii)熔点为135.2℃的丙烯聚合物,薄膜通过在168℃横向拉伸中间体薄片而获得。JP-A 10-16153公开了一种层压薄膜,它包含双轴取向聚烯烃薄膜以及表面层,所述聚烯烃薄膜包含聚丙烯共聚物和/或具有全同立构五单元分数(pentad fraction)为0.83至0.93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结合在其中的表面活性剂,而所述表面层包含丙烯均聚物和/或除丙烯外的α-烯烃含量为8摩尔%或更少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以及含有4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α-烯烃含量为15摩尔%或更多的聚烯烃,所述的表面层层压在聚烯烃薄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JP-A 2002-248719公开了一种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它包含在其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压有表面层的基底层。该基底层包含抗静电剂和聚丙烯,而该聚丙烯具有不小于1.5重量%含量的冷二甲苯可溶部分,且具有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至20g/10min,而且其中基于DSC图确定的熔点(Tm,℃)与冷二甲苯可溶部分含量(CXS,重量%)满足下式(I)2(CXS)+152≤Tm≤2(CXS)+159 (I)。表面层由聚丙烯形成,该聚丙烯具有不小于2重量%的冷二甲苯可溶部分含量,且具有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5至20g/10min,而且其中基于DSC图确定的熔点(Tm,℃)与冷二甲苯可溶部分含量(CXS,重量%)满足下式(II)2(CXS)+148≤Tm≤2(CXS)+155 (II)具体地,所公开的是通过使用乙烯含量为0.6重量%和熔点为158.0℃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作为表面层并且在162℃的拉伸温度下横向拉伸中间体薄膜而获得的多层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概述在这样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它具有非常轻微的拉伸不均匀性,而且有优异的透明性、透视感、热滑动性、刚性、耐热性、抗静电性质的持久性和可印刷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的是一种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它包含包含下面所定义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1)的基底层和包含下面所定义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II)的层,所述包含聚丙烯树脂组合物(II)的层层压在基底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I)一种包含97至99.97重量%的丙烯聚合物(A)和0.03至3重量%的表面活性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每个由重量%表示的量都是以组分(A)和(B)的总重量为基础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II)一种包含30至80重量%的满足下面所定义的要求(a)的丙烯聚合物(C)和20至70重量%的满足下面所定义的要求(b)和(c)的无规共聚物(D)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所述无规共聚物(D)选自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丙烯和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丙烯、乙烯和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构成的组,其中每个由重量%表示的量都是以组分(C)和(D)的总重量为基础的;要求(a)具有的熔点为150至170℃,要求(b)具有的熔点为120至149℃,要求(c)具有的乙烯含量、α-烯烃含量或乙烯与α-烯烃的总含量为1至14摩尔%。本专利技术成功提供了可以获得的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该薄膜具有非常轻微的拉伸不均匀性(换句话说,几乎没有厚度不均匀性),并且有优异的透明性、透视感、热滑动性、刚性、耐热性、抗静电性质的持久性和可印刷性。优选实施方案详述在本专利技术中,聚丙烯聚合物(A)由选自聚丙烯均聚物和丙烯基无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组成。用作聚丙烯聚合物(A)的丙烯基无规共聚物的实例包括由丙烯和选自乙烯和含含有4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中的至少一种可共聚合单体构成的无规共聚物;所述无规共聚物包括由丙烯和乙烯构成的无规共聚物、由丙烯和至少一种含有4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构成的无规共聚物以及由丙烯、乙烯和至少一种含有4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构成的无规共聚物。在下文中,由丙烯和乙烯构成的无规共聚物称作“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由丙烯和至少一种α-烯烃构成的无规共聚物称作“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由丙烯、乙烯和至少一种α-烯烃构成的无规共聚物称作“丙烯-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含有4至20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实例包括1-丁烯、2-甲基-1-丙烯、1-戊烯、2-甲基-1-丁烯、3-甲基-1-丁烯、1-己烯、2-乙基-1-丁烯、2,3-二甲基-1-丁烯、2-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3,3-二甲基-1-丁烯、1-庚烯、甲基-1-己烯、二甲基-1-戊烯、乙基-1-戊烯、三甲基-1-丁烯、甲基乙基-1-丁烯、1-辛烯、甲基-1-戊烯、乙基-1-己烯、二甲基-1-己烯、丙基-1-庚烯、甲基乙基-1-庚烯、三甲基-1-戊烯、丙基-1-戊烯、二乙基-1-丁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和1-十二碳烯。优选1-丁烯、1-戊烯、1-己烯和1-辛烯。特别地,从取向薄膜的拉伸不均匀性的减小和取向薄膜的耐热性考虑更优选1-丁烯和1-己烯。用作丙烯聚合物(A)的丙烯基无规共聚物的实例包括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以及丙烯-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实例包括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和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实例包括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和丙烯-乙烯-1-辛烯无规共聚物。丙烯基无规共聚物优选包括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己烯无规共聚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轴取向多层聚丙烯薄膜,它包含:包含下面所定义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Ⅰ)的基底层和包含下面所定义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Ⅱ)的层,所述包含聚丙烯树脂组合物(Ⅱ)的层层压在基底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聚丙烯树脂组合物(Ⅰ):一种包含97至9 9.97重量%的丙烯聚合物(A)和0.03至3重量%的表面活性剂(B)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其中每个由重量%表示的量都是以组分(A)和(B)的总重量为基础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Ⅱ):一种包含30至80重量%的满足下面所定义的要求(a) 的丙烯聚合物(C)和20至70重量%的满足下面所定义的要求(b)和(c)的无规共聚物(D)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所述无规共聚物(D)选自丙烯和乙烯的无规共聚物、丙烯和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以及丙烯、乙烯和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构成的组,其中每个由重量%表示的量都是以组分(C)和(D)的总重量为基础的;要求(a):具有的熔点为150至170℃,要求(b):具有的熔点为120至149℃,要求(c):具有的乙烯含量、α-烯烃含量或乙烯与α-烯烃的总含量为1至14摩 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畑洋一堀英明江原健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