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3042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9:25
一种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用于解决在自动换挡器P挡解锁电磁控制阀失效情况下自动换挡器P挡解锁的问题。它包括换挡器本体、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旋转轴和锁止销,所述换挡器本体设有空腔套管,所述空腔套管与第一传动单元匹配,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下端与第二传动单元配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通过旋转轴与换挡器本体装配,所述锁止销一端与第二传动单元铰接装配,另一端与P挡锁止机构的锁止孔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它不仅能实现自动换挡器P挡瞬时手动解锁控制,又可满足使自动换挡器P挡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解锁状态的要求,从而改善了车辆驾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用于解决在自动换挡器P挡解锁电磁控制阀失效情况下自动换挡器P挡解锁的问题。它包括换挡器本体、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旋转轴和锁止销,所述换挡器本体设有空腔套管,所述空腔套管与第一传动单元匹配,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下端与第二传动单元配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通过旋转轴与换挡器本体装配,所述锁止销一端与第二传动单元铰接装配,另一端与P挡锁止机构的锁止孔匹配。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它不仅能实现自动换挡器P挡瞬时手动解锁控制,又可满足使自动换挡器P挡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解锁状态的要求,从而改善了车辆驾驶的舒适性。【专利说明】一种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尤其是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器的P挡机械解锁装置,属于汽车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自动变速器汽车的P挡即驻车挡,目前自动变速器的P挡一般都具有锁止功能,当车辆由驻车状态起步时,驾驶员必须踩刹车后才能通过电磁控制阀解除P挡锁止状态;同时,为防止电磁控制阀失效后车辆不能正常启动,在自动换挡器上还配备了 P挡机械解锁装置。由于现有的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只能实现瞬时解锁控制,即手动操作一次只能完成一次P挡机械解锁过程,如需使P挡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解锁状态或实现多次P挡解锁过程,则必须持续手动操作或频繁手动操作,这样不仅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而且极易造成身体疲劳,存在行车安全方面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能实现自动换挡器P挡瞬时解锁控制,又可满足使P挡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解锁状态要求的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它包括换挡器本体、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旋转轴和锁止销,所述换挡器本体设有空腔套管,所述空腔套管与第一传动单元匹配,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下端与第二传动单元配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通过旋转轴与换挡器本体装配,所述锁止销一端与第二传动单元铰接装配,另一端与P挡锁止机构的锁止孔匹配。上述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传动杆、导向定位组件和回位弹簧,所述传动杆套装在换挡器本体的空腔套管中,它由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组成,其上圆柱体直径大于下圆柱体直径,在上圆柱体的顶端设置“一”字型凹槽,在上圆柱体外表面设置与导向定位组件匹配的导向定位槽,在下圆柱体下端设置限位柱及与第二传动单元匹配的楔形面。上述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所述导向定位槽由水平滑槽和竖直滑槽组成,其中水平滑槽位于竖直滑槽的顶端。上述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所述限位柱与设置在换挡器本体空腔套管下端的挡槽匹配。上述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所述导向定位组件包括导向定位销、定位弹簧和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安装在换挡器本体上,在盖板及换挡器本体对应位置处设置容纳导向定位销和定位弹簧的空腔,所述导向定位销为子弹头形状,其前端球面与传动杆上的导向定位槽匹配,后端平面与定位弹簧连接。上述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所述回位弹簧套装在传动杆下圆柱体的外面,它布置在换挡器空腔套管底面和传动杆上下圆柱体的分型面之间。上述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旋转座、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所述旋转座与旋转轴配装,所述主动部分布置在旋转座左侧,它设有与第一传动单元匹配的斜面,所述从动部分布置在旋转座的右侧,它与锁止销铰接装配。上述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换挡器本体上。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传动单元的不同运动状态,实现了自动换挡器P挡锁止装置的不同机械解锁方式,从而能在电磁控制阀失效后,根据驾驶工况及驾驶环境选择相应的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方式,降低了驾驶员的手动操作频次及操作强度,保证了行车安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传动杆顶端施加一个向下的按压力,使传动杆沿轴向向下移动,当传动杆下端楔形面与第二传动单元主动部分的斜面接触后,由第二传动单元主动部分驱动旋转座绕旋转轴转动,带动与第二传动单元从动部分铰接的锁止销向前移动,使锁止销脱离自动换挡器P挡锁止机构的锁止孔,完成自动换挡器P挡的瞬间解锁过程;在实现上述瞬时解锁功能后,再顺时针旋转传动杆,通过传动杆底部的限位柱与换挡器本体空腔套管下端的挡槽配合,使自动换挡器P挡长时间处于解锁状态。本专利技术在对自动换挡器P挡解锁过程中,子弹头形状的导向定位销前端球面在定位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与传动杆上的导向定位槽紧密配合,保证了传动杆向下运动时不发生左右旋转,从而使传动杆下端楔形面与第二传动单元主动部分的斜面保持压紧状态,使通过第二传动单元从动部分传递给锁止销的拉力持续不间断,由此保证了自动换挡器P挡解锁过程的稳定性。总之,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它不仅能实现自动换挡器P挡瞬时手动解锁控制,又可满足使自动换挡器P挡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解锁状态的要求,从而改善了车辆驾驶的舒适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剖视图; 图3是换挡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传动单元、第二传动单元、旋转轴及锁止销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5是传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第二传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8、图9、图11是P挡解锁过程不意图; 图10是图9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结构放大图。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换挡器本体,1-1、空腔套管,1-1-1、挡槽,2、第一传动单元,2-1、传动杆,2-1-1、导向定位槽,2-1-2、限位柱,2-1-3、楔形面,2_1_4、“一”字型凹槽,2_2、导向定位销,2-3、定位弹簧,2-4、盖板,2-5、回位弹簧,3、第二传动单元,3-1、主动部分,3-2、从动部分,3-3、旋转座,4、旋转轴,5、锁止销。【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包括换挡器本体1、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传动单元3、旋转轴4和锁止销5,所述换挡器本体I设有空腔套管1-1,所述空腔套管1-1与第一传动单元2匹配,所述第一传动单元2下端与第二传动单元3配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3通过旋转轴4与换挡器本体I装配,所述锁止销5 —端与第二传动单元3铰接装配,另一端与P挡锁止机构的锁止孔匹配,锁止销5用于实现自动换挡器P挡锁止功能。参看图4、图5、图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动单元2包括传动杆2-1、导向定位组件和回位弹簧2-5,所述传动杆2-1套装在换挡器本体I的空腔套管1-1中,它由上圆柱体和下圆柱体组成,其上圆柱体直径大于下圆柱体直径,在其上圆柱体的顶端设置“一”字型凹槽2-1-4,在上圆柱体外表面设置与导向定位组件匹配的导向定位槽2-1-1,在下圆柱体下端设置限位柱2-1-2及与第二传动单元匹配的楔形面2-1-3 ;所述导向定位槽2-1-1由水平滑槽和竖直滑槽组成,其中水平滑槽位于竖直滑槽的顶端;所述限位柱2-1-2与设置在换挡器本体空腔套管1-1下端的挡槽1-1-1匹配;所述导向定位组件包括导向定位销2-2、定位弹簧2-3和盖板2-4,所述盖板2-4固定安装在换挡器本体I上,在盖板2-4及换挡器本体I对应位置处设置容纳导向定位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换挡器P挡机械解锁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换挡器本体(1)、第一传动单元(2)、第二传动单元(3)、旋转轴(4)和锁止销(5),所述换挡器本体(1)设有空腔套管(1‑1),所述空腔套管(1‑1)与第一传动单元(2)匹配,所述第一传动单元(2)下端与第二传动单元(3)配装,所述第二传动单元(3)通过旋转轴(4)与换挡器本体(1)装配,所述锁止销(5)一端与第二传动单元(3)铰接装配,另一端与P挡锁止机构的锁止孔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鹤飞李景富马德崑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