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982432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材料,其中,所述荧光材料含有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和改性的硅纳米晶体,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通过将硅纳米晶体与通式为R1Si(OR2)3的硅烷化合物进行硅氢化反应而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将改性的硅纳米晶体与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混合接触,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通过将硅纳米晶体与通式为R1Si(OR2)3的硅烷化合物进行硅氢化反应而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荧光材料作为药物传导载体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所述荧光材料具有荧光特性,具有较强的抗光致褪色的能力,而且还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材料,该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该荧光材料作为药物传导载体的应用。
技术介绍
介孔材料在许多科学家的眼中都被视为非常有用的材料,它们可以发展成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而这些复合材料则具有独特的催化、传感、光学、磁学或电学性能,同时,官能团化的介孔材料在材料科学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介孔材料MCM41问世以来,人们不断用各种方法合成有机复合的介孔材料。近些年来,通过桥联倍半硅氧烷(R’ 0)3SiRSi(0R’ )3自组装合成的材料,已成为新一类的有机介孔材料,通常称为有序介孔有机硅(PMO)材料。与无机介孔材料相比,PMO材料的前驱体是由有机单元与甲基硅烷或乙基硅烷通过S1-C键结合构成,其中有机单元的选择范围很广,例如可以为双二烯基、亚烃基、冠醚基、叶啉基等官能团。所述有机单元的结构和大小等可以根据所需材料的要求进行适当选择。表面改性的PMO材料,在有机单元分散于无机材料孔壁上的同时,新引入的单元使PMO材料具有更多元化的功能,进而改进材料的整体性质。在光学领域中,介孔材料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光学功能性主体。这主要是由于介孔材料具有很好的硬度和光稳定性,而且还具有很好的亲水/疏水相,使得介孔材料在调节客体分子微环境方面更加精细。在早期的报道中,荧光性的介孔材料往往是通过向介孔材料中引入有机发光基团的方法来实现的。但是,在这些荧光材料中,所引入的发光基团一般都是含有η键共轭结构的有机分子,有机分子容易发生光致褪色,从而破坏介孔材料的荧光性能。而且,由于荧光有机分子一般具有毒性,在合成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很难在诸如生物学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通过向介孔材料中引入有机发光基团而制得的荧光材料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新的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突光材料(ncS1-PMO),其中,所述突光材料含有有序介孔有机娃材料(PMO)和改性的娃纳米晶体(ncSi),所述改性的娃纳米晶体通过将娃纳米晶体与通式为R1Si (OR2)3的硅烷化合物进行娃氢化反应而制得,其中,R1为烯基,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将改性的硅纳米晶体与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混合接触,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通过将硅纳米晶体与通式为R1Si (OR2)3的硅烷化合物进行娃氢化反应而制得,其中,R1为烯基,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荧光材料作为药物传导载体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荧光材料中,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不仅具有可调的带隙和高的光致发光效率,而且也具有非常好的生物兼容性;而且与有机发光基团相比,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的光稳定性较好,同时吸收和发射的波长都可以调节。因此,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引入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中,使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荧光材料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光致褪色的能力,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从而能够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中。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荧光材料特别适合用作药物传导载体。当采用所述荧光材料作为药物传导载体时,所述药物传导载体具有荧光特性,具有较强的抗光致褪色的能力,可进行很好的荧光示踪,而且还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有序 介孔有机硅材料(PMO)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荧光材料(ncS1-PMO)在紫外灯照射下的照片;图2为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PMO)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荧光材料(ncS1-PMO)的红外光谱图(FTIR);图3为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PMO)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荧光材料(ncS1-PMO)的X射线衍射图(XRD);图4为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PMO)的氮气吸附数据;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荧光材料(ncS1-PMO)的氮气吸附数据;图6为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PMO)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荧光材料(ncS1-PMO)各自对布洛芬药物的释放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荧光材料(ncS1-PMO)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0021 ]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突光材料,其中,所述突光材料含有有序介孔有机娃材料和改性的硅纳米晶体,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通过将硅纳米晶体与通式为R1Si(OR2)3的硅烷化合物进行硅氢化反应而制得,其中,R1为烯基,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在所述荧光材料中,所述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的含量与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的含量的重量比可以为1:0.1-10,优选为1:0.5-5,更优选为1:0.8-2.5。所述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PMO)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通过桥联倍半硅氧烷(R’ 0)3SiRSi(0R’ )3自组装合成的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有序”是指材料表现出规则的孔道排布,本专利技术中尤其是指孔结构为六方相排列结构的有序排布;术语“介孔”是指平均孔直径为2-50纳米之间的孔隙,也即介孔材料是指平均孔直径介于2-50纳米之间的材料。所述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可以商购得到,也可以制备得到。所述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的制备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实施,例如,所述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溶解于氯化钾的水溶液中,接着依次加入盐酸溶液和1,2-双三甲氧基硅基乙烷(BTME),之后在10-60°C下搅拌混合1_30分钟并放置5-50小时,然后在高压釜中在80-120°C下反应5-50小时,反应结束后收集固体产物,并从固体产物中分离出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在上述制备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的方法中,P123的用量与BTME的用量的重量比可以为 100:80-200,优选为 100:100-180,更优选为 100:130-150。在上述制备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的方法中,所使用的氯化钾水溶液的浓度可以为0.5-2mol/L。而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P123,氯化钾水溶液的用量可以为100-600重量份,优选为200-400重量份。在上述制备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的方法中,所使用的盐酸溶液的浓度可以为0.1-0.5mol/L。而且,相对于100重量份的P123,盐酸溶液的用量可以为1000-10000重量份,优选为2000-6000重量份。在上述制备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的方法中,所述高压釜中的压力可以为相应温度的反应体系的自身压力。反应结束后收集PMO材料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过滤从反应产物中收集固体产物,在室温下将该固体产物干燥,再用去离子水洗涤,然后用乙醇对洗涤后的固体产物进行索氏提取,从而得到PMO材料。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ncSi)可以为市售的改性硅纳米晶体产品,只要该改性硅纳米晶体产品是通过将硅纳米晶体与所述硅烷化合物(通式为R1Si (OR2)3)进行硅氢化反应而制得即可。所述硅氢化反应的条件可以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含有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和改性的硅纳米晶体,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通过将硅纳米晶体与通式为R1Si(OR2)3的硅烷化合物进行硅氢化反应而制得,其中,R1为烯基,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突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光材料含有有序介孔有机娃材料和改性的娃纳米晶体,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通过将硅纳米晶体与通式为R1Si(OR2)3的硅烷化合物进行娃氢化反应而制得,其中,R1为烯基,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材料,其中,所述有序介孔有机硅材料的含量与所述改性的硅纳米晶体的含量的重量比为1:0.1-10,优选为1:0.5-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材料,其中,R1为C2-C10烯基,优选为乙烯基;R2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l-Cio烷基,优选为乙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荧光材料,其中,所述硅氢化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温度为150-200°C,所述硅纳米晶体的用量与所述硅烷化合物的用量的重量比为0.1:6 以下,优选为 0.01-0.1:6。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荧光材料,其中,所述硅纳米晶体的颗粒尺寸为10纳米以下,优选为1-8纳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材料,其中,所述荧光材料的平均孔径为3-30纳米,孔容为大于0.2cm3 ?g—1且小于等于Icm3 -g^1,比表面积为大于200m2 ?g—1且小于等于1000m2 ^1。7.一种荧光材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敏毕海鹏王足远卜少华黄铃杨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