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小杰专利>正文

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及其陶器技术

技术编号:982288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1 09:54
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陶土制作坯体工艺,且在坯体底部设置壁圈内陷结构,壁足部位比壁圈和壁心部位外凸;第二步,制作耐火材料的支架2,且支架上的支撑部与壁圈相对应;第三步,将支架支撑在待烧的配体上,进行烧制,支架的支撑部恰好与壁圈对齐支撑坯体烧制;第四步,烧制好后除壁圈外,陶器本体1外表面均上釉。壁圈为圆形,与之对应的支架2的支撑部也为圆形。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加工的陶器,陶器底部的壁圈12内陷,且壁足11部位比壁圈和壁心13部位外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壁圈部分内陷,壁足部位比壁圈部分外凸,壁足外表面光滑,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桌面等其他表面摩擦时,不会对桌面或其它表面形成磨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及其陶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器(瓷器)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特别涉及一种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陶器的烧制,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瓷碗、茶杯、罐等等,都是陶瓷烧制的。但是自古以来,陶瓷的底部,也就是没有上釉的一圈(称之为壁圈),也就是在烧制的时候与被支撑物接触的部位。底部的壁圈部位都比较粗糙,而且都是向下凸起的,这样在放置在桌面或其他表面,来回滑动几下,就会磨损桌面等其他表面,这样造成其他与之接触的表面留有划痕。如图1所示,陶器本体I的底部壁足11下方是壁圈12,壁圈12外凸与桌面等表面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第一步,陶土制作坯体工艺,且在坯体底部设置壁圈内陷结构,壁足部位比壁圈和壁心部位外凸;第二步,制作耐火材料的支架,且支架上的支撑部与壁圈相对应;`第三步,将支架支撑在待烧的配体上,进行烧制,支架的支撑部恰好与壁圈对齐支撑坯体烧制;第四步,烧制好后除壁圈外,陶器外表面均上釉。壁圈为圆形,与之对应的支架的支撑部也为圆形。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加工的陶器,陶器底部的壁圈内陷,且壁足部位比壁圈和壁心部位外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壁圈部分内陷,壁足部位比壁圈部分外凸,壁足外表面光滑,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烧制的瓷器在桌面等其他表面摩擦时,不会对桌面或其它表面形成磨痕。【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陶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陶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第一步,陶土制作坯体工艺,且在坯体底部设置壁圈内陷结构,壁足部位比壁圈和壁心部位外凸;第二步,制作耐火材料的支架2,且支架上的支撑部与壁圈相对应;第三步,将支架支撑在待烧的配体上,进行烧制,支架的支撑部恰好与壁圈对齐支撑坯体烧制;第四步,烧制好后除壁圈外,陶器本体I外表面均上釉。壁圈为圆形,与之对应的支架2的支撑部也为圆形。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加工的陶器,陶器底部的壁圈12内陷,且壁足11部位比壁圈和壁心13部位外凸。本专利技术最重要之处是托烧时经过隔离处理后不会在陶器的托烧处留下托烧的任何痕迹。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壁圈部分内陷,壁足部位比壁圈部分外凸,壁足外表面光滑,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烧制的瓷器在桌面等其他表面摩擦时,不会对桌面或其它表面形成磨痕。图2所示意的图只是一种实施例的图,不代表本专利的限制范围,只要采用壁圈内陷的都是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陶土制作坯体工艺,且在坯体底部设置壁圈内陷结构,壁足部位比壁圈和壁心部位外凸;第二步,制作耐火材料的支架,且支架上的支撑部与壁圈相对应;第三步,将支架支撑在待烧的配体上,进行烧制,支架的支撑部恰好与壁圈对齐支撑坯体烧制;第四步,烧制好后除壁圈外,陶器外表面均上釉。

【技术特征摘要】
1.壁圈内陷的陶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陶土制作坯体工艺,且在坯体底部设置壁圈内陷结构,壁足部位比壁圈和壁心部位外凸; 第二步,制作耐火材料的支架,且支架上的支撑部与壁圈相对应; 第三步,将支架支撑在待烧的配体上,进行烧制,支架的支撑部恰好与壁圈对齐支撑坯体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杰
申请(专利权)人:朱小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