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百叶窗式膜的隐私保护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139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私保护膜,尤其涉及一种含百叶窗式膜的隐私保护膜,所述百叶窗式膜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成:i)交替层压和热压接透明膜层和不透明粘性墨层;及ii)垂直或与膜表面呈一定角度切割所述热压接、层压的膜,使所述百叶窗式膜厚度是透明膜厚度的2~30倍,且所述隐私保护膜的至少一最外层面具有硬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隐私保护膜与传统隐私保护膜相比,构造简单,可以通过简单的制造方法制成,能够大大减小重像的产生,而且具有射频屏蔽作用;隐私保护膜的用处在于它可以保护使用者的个人隐私,也可以保护使用者免受各种装置的显示屏幕,例如阴极射线管屏幕、液晶显示屏和手机的电磁波侵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私保护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百叶窗式膜的隐私保护膜,其中所述的百叶窗式膜是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成i)交替层压和热压接透明膜层和不透明粘性墨层;ii)垂直或与膜表面呈一定角度切割所述热压接和层压的膜,使所述百叶窗式膜的厚度是透明膜厚度的2~30倍,并且所述隐私保护膜的至少一最外层面具有硬涂层。
技术介绍
隐私保护膜也指一种光控膜或是类似膜。随着人们对个人隐私的逐趋重视,对隐私保护膜的需求也逐步增大。因此,人们已经对隐私保护膜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主要是对应用于窗帘等保护膜进行的研究。例如,艾阿思特玛(E.Astima)的美国专利号2,053,17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制作百叶窗式膜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交替进行层压,并对层压片进行垂直切割制成百叶窗式膜。另外,卡尔.W.P(Carr,W.P)等人的美国专利(专利号2,689,387)公开了一种塑料膜,制作它的方法是把透明膜和有粘性遮光膜交替排列使它们相互粘合,然后垂直切割薄片。此外,奥尔逊.F.O.(Olsen,F.O.)等人的美国专利(专利号3,524,789)公开了一种通过对叠加坯板料切片制作隐私保护膜的方法。近来,随着诸如阴极射线管显示屏和液晶显示屏的显示装置的发展,保护个人隐私的保护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保护膜可以不向他人显示显示装置上的内容。然而,传统的隐私保护膜由于在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之间在接触面的塑料部分折光率不同,所以会产生重像,致使操作者疲劳。因此,最近在隐私保护膜上的研究集中在减少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重像问题。为了减少重像的产生,国际公开号为WO 92/1154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光控膜,其应用包括含有相对高碳黑含量的高光吸收层和相对低碳黑含量的低光吸收层的多层百叶窗。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前面文件中提到的传统的隐私保护膜都采用的是复杂的百叶窗结构,这将导致复杂的生产过程和高生产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百叶窗式膜的隐私保护膜,这种百叶窗式膜可以通过简便、经济的方法制作,而通过减少表面反射和使重像生成最小化来减缓视疲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射频屏蔽成分的隐私保护膜,这样可以使使用者免受显示装置发射出来的电磁波的伤害。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百叶窗式膜的隐私保护膜,其中百叶窗式膜是通过以下步骤方法制成i)交替层压和热压接透明膜层和不透明粘性墨层;及ii)垂直或与膜表面呈一定角度切割所述热压接和层压的膜,切割出的百叶窗式膜的厚度是透明膜厚度的2~30倍;并且,隐私保护膜最外层至少有一面具有硬涂层。在本专利技术的隐私保护膜中,所述透明膜的材料可以是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醋酸丁酸纤维素(CAB)或其共聚物。而且,百叶窗式膜的透明膜和不透明粘性墨层的厚度分别为0.01~0.2mm和0.001~0.5mm。此外,不透明粘性墨层可以含有合成树脂和着色剂。所述合成树脂可以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醋酸丁酸纤维素(CAB)、聚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环氧丙烷丙烯酸酯单体或其共聚物。此外,百叶窗式膜可以在其至少一面设置有抗静电层,其中抗静电层由金属薄膜或含有金属组分或导电聚合物的合成树脂组成。另外,无光泽膜层可以置于硬涂层的至少一面,这样,隐私保护膜的表面光泽度小于85个单位。制作百叶窗式膜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把透明膜和不透明粘性墨层层压后,再层压射频屏蔽硬涂层压,其中,射频屏蔽硬膜由含有60%-80wt%碳糊和含0.01-0.1wt%细金属微粒组成。射频屏蔽硬膜可以通过用上述成分反复涂抹1-6次制成,每层的厚度为0.01-0.015mm。所述金属微粒是选自银、金或铜中至少一种的纳米微粒。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成的隐私保护膜透视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制成的隐私保护膜截面图;图3是表示隐私保护膜部分透视图,说明了本专利技术隐私保护膜中的百叶窗式膜制作过程;图4是表示具有射频屏蔽膜层的百叶窗式膜的部分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中的隐私保护膜包括百叶窗式膜,所述百叶窗式膜是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成i)交替层压和热压接透明膜层和不透明粘性墨层;ii)对热压接和层压过的膜进行垂直于膜表面或与膜表面成一定角度的切割,切割出的百叶窗式膜的厚度是透明膜层厚度的2~30倍。这种制作百叶窗式膜的方法与艾阿思特玛(E.Astima)的美国专利号2,053,175的专利或卡尔.W.P(Carr,W.P)等人的美国专利(专利号2,689,387)公开的方法相似。然而,与以上方法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的隐私保护膜中的百叶窗式膜应用一种不透明粘性墨,并通过热压接方法制成。至于隐私保护膜中的透明膜层材料,可以运用已知的合成树脂和天然树脂,只要其在以膜形式制作时具有符合要求的光透射率。鉴于经济效益和加工性能,合成树脂更符合需要。可以用作透明膜的材料的树脂优选的例子包括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醋酸丁酸纤维素(CAB)或其共聚物。在本专利技术隐私保护膜的百叶窗式膜制作时使用的不透明粘性墨包含有合成树脂和着色剂。所述合成树脂可包括公知的可使用于粘性墨中的合成树脂。所述树脂优选的例子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乙烯醇(PVA)、聚氯乙烯(PVC)、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醋酸丁酸纤维素(CAB)、聚异氰酸酯、聚氧化丙烯、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环氧丙烷丙烯酸酯单体或其共聚物。本专利技术的隐私保护膜中的着色剂优选具有高光吸收率以达到充分的隐私保护,可以使用已知的有机或无机的色素或染料。另外,根据对本专利技术隐私保护膜的使用要求不同,可以使用具有稍低光吸收率的着色剂。例如,为了防止或减少车的档风玻璃的反射,制作百叶窗式膜时可以运用含有低光吸收率的着色剂的不透明粘性墨层。优选的不透明粘性墨包括市售的热熔墨等。透明膜层和不透明粘性墨层被交替进行层压和热压接。理想状态下,热压接可以在膜被层压成想要的厚度后进行一次。然而,考虑到热导作用,最好能在每一透明膜层和粘性墨层叠放在一起时进行或叠放到想要的一定厚度时就能进行一次热压接。优选地,进行热压接的膜层厚度为1~5mm,更优选为2~4mm的厚度。优选地,热压接在110~150℃、30~70Mpa压力下进行3~10分钟,并冷却10~20分钟,重复3~5次。为了防止膜之间产生气泡,最好在热压接前和/或热压接时建立真空条件。在热压接过程中,不透明粘性墨中的树脂扩散到相邻的透明膜层中,把不透明粘性墨层与透明膜结合在一起,在树脂扩散的过程中,一部分高光吸收率的着色剂也随之扩散到透明膜层中。根据对上述专利技术的描述,隐私保护膜含有使用不透明粘性墨和热压接制作的百叶窗式膜,这种隐私保护膜大大减少了传统隐私保护膜中的重像问题的产生。专利技术者发现,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私保护膜,其含有百叶窗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式膜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成:i)交替层压和热压接透明膜层和不透明粘性墨层;及ii)ii)垂直或与膜表面呈一定角度切割所述热压接、层压的膜,使所述百叶窗式膜厚度是透明膜厚度的2~30倍,且所述隐私保护膜的至少一最外层的面具有硬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榜伍
申请(专利权)人:世和PC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