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忠信专利>正文

一种新式插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801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4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插头结构,其包括塑胶上壳、塑胶下壳、PCB线路板、插脚以及金属弹片,插脚包括塑胶包套、金属脚头以及金属连接片,塑胶包套包括直杆部和圆柱部,金属连接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金属弹片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触部。当插脚处于闭合状态时,金属弹片的第二接触部与圆柱部抵触,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二接触部;当插脚处于完全拨起状态时,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抵触,第二接触部退离圆柱部,金属脚头、金属连接片、金属弹片以及PCB线路板依次电连接。故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稳定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插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插头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插头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接电的重要结构,插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地广泛,例如:电器产品接电以及电子产品充电等。使用过程中,插头通过相应的插脚来与插排相应的插孔配合;其中,现有插头的插脚可以设计成活动式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固定式结构。对于插脚活动的插头而言,插头接电时,插脚拨起;插头不接电时,插脚闭合于插头相应的槽位内。对于上述插脚活动的插头而言,其结构的稳定可靠性在很大程度决定着插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插头结构,该新式插头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稳定可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新式插头结构,包括有插头壳体,插头壳体包括有塑胶上壳以及装设于塑胶上壳下端部的塑胶下壳,塑胶上壳与塑胶下壳之间成型有容置腔,容置腔内嵌装有PCB线路板;塑胶上壳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与插排插孔配合的插脚,插脚包括有塑胶包套以及嵌插于塑胶包套芯部的金属脚头,金属脚头的前端部延伸至塑胶包套的前端侧,塑胶包套的后端部配装有与金属脚头触接的金属连接片,塑胶包套包括有一体成型有直杆部和圆柱部,金属连接片包括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金属连接片的第一固定部以及金属脚头分别装设于塑胶包套的直杆部;容置腔内装设有与PCB线路板电连接的金属弹片,金属弹片包括有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装设于塑胶上壳的内表面;当插脚完全拨起时,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抵触;当插脚闭合时,圆柱部与第二接触部抵触。其中,所述容置腔内还装设有插脚压板,所述塑胶包套的圆柱部于中心位置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可相对转动地嵌卡于插脚压板与所述塑胶上壳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对应第一凹陷部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当所述插脚完全拨起时,第二凸起部嵌入于第一凹陷部内。其中,所述圆柱部对应第二凸起部成型有限位凹槽,当所述插脚完全闭合时,第二凸起部嵌入于限位凹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式插头结构,其包括塑胶上壳、塑胶下壳、PCB线路板、插脚以及金属弹片,插脚包括塑胶包套、金属脚头以及金属连接片,塑胶包套包括直杆部和圆柱部,金属连接片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接触部,金属弹片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接触部。当插脚处于闭合状态时,金属弹片的第二接触部与圆柱部抵触,第一接触部远离第二接触部;当插脚处于完全拨起状态时,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抵触,第二接触部退离圆柱部,金属脚头、金属连接片、金属弹片以及PCB线路板依次电连接。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稳定可靠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于插脚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于插脚拨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中包括有:1-插头壳体11-塑胶上壳12—塑胶下壳13—容置腔2——PCB线路板 3——插脚31—塑胶包套311—直杆部312——固定部312a——支撑杆312b——限位凹槽 32——金属脚头33——金属连接片 331——第一固定部332——第一接 触部 332a——第一凹陷部4——金属弹片41——第二固定部42—第二接触部 421——第二凸起部5——插脚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式插头结构,包括有插头壳体1,插头壳体I包括有塑胶上壳11以及装设于塑胶上壳11下端部的塑胶下壳12,塑胶上壳11与塑胶下壳12之间成型有容置腔13,容置腔13内嵌装有PCB线路板2 ;塑胶上壳11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与插排插孔配合的插脚3,插脚3包括有塑胶包套31以及嵌插于塑胶包套31芯部的金属脚头32,金属脚头32的前端部延伸至塑胶包套31的前端侧,塑胶包套31的后端部配装有与金属脚头32触接的金属连接片33,塑胶包套31包括有一体成型有直杆部311和圆柱部312,金属连接片33包括有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一接触部332,金属连接片33的第一固定部331以及金属脚头32分别装设于塑胶包套31的直杆部311 ;容置腔13内装设有与PCB线路板2电连接的金属弹片4,金属弹片4包括有第二固定部41和第二接触部42,第二固定部41装设于塑胶上壳11的内表面;当插脚3完全拨起时,第一接触部332与第二接触部42抵触;当插脚3闭合时,圆柱部312与第二接触部42抵触。为便于塑胶包套31安装,本技术采用下述结构设计,具体为:容置腔13内还装设有插脚压板5,塑胶包套31的圆柱部312于中心位置设置有支撑柱312a,支撑柱312a可相对转动地嵌卡于插脚压板5与塑胶上壳11之间。进一步的,第一接触部332设置有第一凹陷部332a,第二接触部42对应第一凹陷部332a设置有第二凸起部421 ;当插脚3完全拨起时,第二凸起部421嵌入于第一凹陷部332a内。更进一步的,圆柱部312对应第二凸起部421成型有限位凹槽312b,当插脚3完全闭合时,第二凸起部421嵌入于限位凹槽312b内。下面结合具体的动作过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具体为:如图1所示,当插脚3处于闭合状态时,金属弹片4的第二接触部42的第二凸起部421嵌入于圆柱部312的限位凹槽312b内,金属连接片33的第一接触部332远离第二接触部42并不与第二接触部42接触,由于第二凸起部421与限位凹槽312b之间的抵卡作用,插脚3固定于塑胶上壳11。如图2所示,当插脚3处于完全拨起状态时,第二凸起部421退离限位凹槽312b,且第二凸起部421嵌入于第一接触部332的第一凹陷部332a内,金属连接片33与金属弹片4通过第一凹陷部332a和第二凸起部421而实现接触;同时,由于第二凸起部421与第一凹陷部332a之间的抵卡作用,插脚3固定于拨起位置,金属脚头32、金属连接片33、金属弹片4以及PCB线路板2依次电连接。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稳定可靠的优点。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式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插头壳体(1),插头壳体(1)包括有塑胶上壳(11)以及装设于塑胶上壳(11)下端部的塑胶下壳(12),塑胶上壳(11)与塑胶下壳(12)之间成型有容置腔(13),容置腔(13)内嵌装有PCB线路板(2);塑胶上壳(11)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与插排插孔配合的插脚(3),插脚(3)包括有塑胶包套(31)以及嵌插于塑胶包套(31)芯部的金属脚头(32),金属脚头(32)的前端部延伸至塑胶包套(31)的前端侧,塑胶包套(31)的后端部配装有与金属脚头(32)触接的金属连接片(33),塑胶包套(31)包括有一体成型有直杆部(311)和圆柱部(312),金属连接片(33)包括有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一接触部(332),金属连接片(33)的第一固定部(331)以及金属脚头(32)分别装设于塑胶包套(31)的直杆部(311);容置腔(13)内装设有与PCB线路板(2)电连接的金属弹片(4),金属弹片(4)包括有第二固定部(41)和第二接触部(42),第二固定部(41)装设于塑胶上壳(11)的内表面;当插脚(3)完全拨起时,第一接触部(332)与第二接触部(42)抵触;当插脚(3)闭合时,圆柱部(312)与第二接触部(42)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插头壳体(1),插头壳体(I)包括有塑胶上壳(11)以及装设于塑胶上壳(11)下端部的塑胶下壳(12 ),塑胶上壳(11)与塑胶下壳(12 )之间成型有容置腔(13),容置腔(13)内嵌装有PCB线路板(2);塑胶上壳(11)可相对转动地装设有与插排插孔配合的插脚(3),插脚(3)包括有塑胶包套(31)以及嵌插于塑胶包套(31)芯部的金属脚头(32),金属脚头(32)的前端部延伸至塑胶包套(31)的前端侧,塑胶包套(31)的后端部配装有与金属脚头(32 )触接的金属连接片(33 ),塑胶包套(31)包括有一体成型有直杆部(311)和圆柱部(312),金属连接片(33)包括有第一固定部(331)和第一接触部(332),金属连接片(33)的第一固定部(331)以及金属脚头(32)分别装设于塑胶包套(31)的直杆部(311);容置腔(13)内装设有与PCB线路板(2)电连接的金属弹片(4),金属弹片(4)包括有第二固定部(41)和第二接触部(42),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忠信
申请(专利权)人:沈忠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