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0701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偏光片及遮光元件。偏光片具有一上表面,遮光元件设置于偏光片的上方,且遮蔽偏光片的上表面的至少一边缘,遮光元件具有一与偏光片的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该下表面具有一内侧边缘,该内侧边缘与偏光片的该边缘具有一连线,偏光片的该边缘的反射光线沿该连线方向折射至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90度。藉此,在水平方向视角为30度至90度的范围内,遮光元件可以遮挡住偏光片边缘的反射光线,使得偏光片边缘不可见,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能改善偏光片边缘可见的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装置制作技术的快速进步,显示装置除了能够应用于电视及计算机显示器等大尺寸的显示器以外,还能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摄录像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尺寸较小的可携式电子产品中。通常,显示装置包括盖板、外框及显示模块,盖板设置于显示模块的上方,外框包覆于盖板及显示模块的周围,对盖板及显示模块具有保护和固定的作用。显示模块通常包括一偏光片及其他光学元件,偏光片设置于显示模块靠近盖板的一侧。偏光片虽然透光率较高,但是较难做到透光率为100%,故其边缘受到光线照射时产生的反射光线仍容易被使用者察觉,尤其在外框或显示装置的其它不透明元件等衬托下更为明显,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能改善偏光片边缘可见的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偏光片及遮光元件。偏光片具有一上表面,遮光兀件设置于偏光片的上方,且遮蔽偏光片的上表面的至少一边缘,遮光兀件具有一与偏光片的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该下表面具有一内侧边缘,该内侧边缘与偏光片的该边缘具有一连线,偏光片的该边缘的反射光线沿该连线方向折射至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90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设置遮光元件遮蔽偏光片的边缘的范围,遮光元件的内侧边缘与偏光片的边缘具有一连线,且偏光片的边缘的反射光线沿该连线方向折射至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90度。藉此,在水平视角范围为30度至90度时,遮光元件可以遮挡住偏光片边缘的反射光线,使得偏光片边缘不可见,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视觉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沿图1的A-A剖面线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显示装置;10、60 ?盖板;11?偏光片;12?光学组件;13?第二粘结层;14、24、34?遮光元件;15?第一粘结层;16?第三粘结层;17?保护层;20?显示模块;30、40、50?触控感测结构;31、41、51?触控电极层;32、42、52 ?导线层;43、53?第三基板;M?可视区;N?非可视区;SI?偏光片的上表面;S2?遮蔽层的下表面;a、b ?角度;B、C ?边缘;P1、P2 ?光线;D、H ?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所揭示的内容中所称的方位“上”及“下”仅是用来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对于附图而言,方位“上”是较接近使用者之侧,而方位“下”则是较远离使用者之侧。再者,第一元件形成于第二元件“上方”、“之上”、“下方”或“之下”可包含实施例中的该第一元件与该第二元件直接接触,或也可包含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之间还有其他额外元件使该第一元件与第二元件无直接接触。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沿图1的A-A剖面线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包括偏光片11及遮光兀件14。偏光片11具有一上表面SI,遮光兀件14设置于偏光片11的上方,且遮蔽偏光片11的上表面SI有至少一边缘B。遮光兀件14具有一与偏光片11的上表面SI相对设置的下表面S2,该下表面S2具有一内侧边缘C,该内侧边缘C与偏光片11的边缘B具有一连线BC,偏光片11的边缘B的反射光线Pl沿该连线BC方向折射至空气中的折射光线P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90度。需要说明的是,该水平方向为显示装置100水平放置时,平行于偏光片11上表面SI的方向,例如图2中的X轴方向。另夕卜,图2中只标识了偏光片11上表面SI的一个边缘B,可以理解的是,偏光片11上表面SI可以具有多个边缘,例如,当偏光片11的上表面SI具有四条边,该四条边连接而成的图形为矩形,遮光元件14可相应设置为环形,以使偏光片11的四条边均能得到有效遮蔽,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盖板10及第二粘结层13。偏光片11设置于盖板10的下方。第二粘结层13设置于盖板10与偏光片11之间,用于将盖板10与偏光片11粘结在一起。遮光元件14设置于偏光片11的上方,且将显示装置100定义出非可视区N,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可视区M,非可视区N位于可视区M至少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非可视区N位于可视区M的四周,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例如非可视区N可位于可视区M的一侧或相对两侧。遮光元件14的下表面S2的内侧边缘C为邻接可视区M的边缘。盖板10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端面,上表面为靠近使用者的一面,上表面上可形成有一些功能涂层(图未示),如抗反射层、抗指纹层、抗眩光层或前述的组合。盖板10的下表面与上表面相对设置,端面与上表面、下表面相邻接。进一步的,盖板10的端面具有一阶梯部10a,阶梯部IOa可以是将盖板10的端面加工出一凹槽,使得盖板10的上表面的面积小于下表面的面积而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盖板10还可以由多块基板堆叠而成,如盖板10包括第一基板(图未不)及第二基板(图未不),第一基板的面积小于第二基板的面积,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以中心重合堆叠形成盖板10的阶梯部10a。盖板10采用透明的绝缘材料,例如可选自玻璃、压克力(PMM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透明材料,并且还可以是上述透明材料再经过强化工艺所制成。遮光元件14设置于盖板10的阶梯部IOa上,且遮光元件14的上表面与盖板10的上表面齐平,以使显示装置100靠近使用者的一面更加平整。遮光元件14的材料包括不透明的绝缘材料,例如塑胶、绝缘油墨或光阻。本实例中遮光元件14以塑胶遮光板(Bezel)为例说明,例如遮光元件14可以是类似L型,L型的遮光元件14的部分位于盖板10的阶梯部IOa上,另一部分位于盖板10的端面上。遮光元件14与盖板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用胶连接,也可以是以模内注塑方式,例如将盖板10放置于模具内,再注入熔融塑胶包覆于盖板10的四周端面以形成遮光元件14与盖板10 —体的结构。偏光片11为显不模块20的一部分,通常显不模块20还包括其它光学兀件,如彩色滤光片、液晶层、液晶层的上下基板及背光模块等,在此为简洁起见,将显示模块20的其它光学元件统称为光学组件12,光学组件12位于偏光片11的下方。第二粘结层13的材料可选自透明光学胶,液态光学胶,压敏胶等。第二粘结层13的折射率较佳与盖板10的折射率相同或相接近,以使得偏光片11的反射光线透过第二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偏光片,具有一上表面;以及一遮光元件,设置于该偏光片的上方,且遮蔽该偏光片的上表面的至少一边缘,该遮光元件具有一与该偏光片的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该下表面具有一内侧边缘,该内侧边缘与该偏光片的该边缘具有一连线,该偏光片的该边缘的反射光线沿该连线方向折射至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偏光片,具有一上表面;以及 一遮光兀件,设置于该偏光片的上方,且遮蔽该偏光片的上表面的至少一边缘,该遮光兀件具有一与该偏光片的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该下表面具有一内侧边缘,该内侧边缘与该偏光片的该边缘具有一连线,该偏光片的该边缘的反射光线沿该连线方向折射至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度至9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偏光片的该边缘的反射光线沿该连线方向折射至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至9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元件的该内侧边缘与该偏光片的该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0.06毫米至1.9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元件的下表面与该偏光片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为0.1毫米至3.5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元件的该内侧边缘与该偏光片的该边缘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0.2毫米至0.7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层的下表面与该偏光片的上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为 0.5毫米至1.2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盖板,该盖板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与该上表面邻接的端面,该遮光元件设置于该盖板的端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板的端面具有一阶梯部,该遮光元件设置于该阶梯部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元件的上表面与该盖板的上表面齐平。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粘结层,该第一粘结层位于该阶梯部与该遮光元件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板包括相互堆叠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的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淯绮陈易誊谢政运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