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06789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该装置的模型桶两端与法兰连接,模型桶两侧与排水法兰、测压管连接;恒压注水泵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流量仪连接,流量仪另一端与注水管连接,注水管与模型桶内注水花管连接,内腔底部与穿孔板连接,光缆与光纤光栅传感器连接,光缆另一端与光纤光栅解调仪、计算机、远程传输设备连接。监测设备完善、测试灵敏度高、精度高、易于操作、无线数据传输、重复造作、试验周期短、真实反映地层渗流变形状态,广泛适用于城市、煤矿、基坑、边坡公路、铁路沉降问题的研究以及注水治理地层沉降评价方法的研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过渗流参数控制仪器、光纤光栅应变监测及数据传输设备进行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渗流与变形规律,具体涉及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地层沉降是一种常见地质现象。其缓慢、长期的演变发展,严重时成为地质灾害,威胁构筑物使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并形成社会危害。大量开采地下资源(包括地下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和大规模工程建设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因,如矿山开采引起的覆岩和地表塌陷、过度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层沉陷、城市地下工程(如地铁)引起的基础沉降等。由于地下水开采导致松散岩土层固结压缩、地表沉陷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是当今世界各国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美国全部州均出现由于开采地下矿物(水、油、气)产生不同程度的地表沉降,加利福利亚最大沉降量达9.0mm ;日本有59个地区的地表沉降十分显著,地表沉降区的总面积已超过9520 km2,东京最大沉降量达4.6m。我国目前已经有17个省份的96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地面沉降,年沉降速度为l(T56mm/a,北京市沉降量大于200mm的地区达350 km2,天津地表最大下沉量达3.916m,西安大雁塔塔身倾斜1002.7mm。我国华东地区的淮北、淮南、大屯、徐州、兖州、枣庄、永夏、巨野等产煤矿区,开采以立井为主,立井井筒穿过深厚的第四系松散地层,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立井井筒变形破坏是该地区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如兖矿13个、大屯5个、徐州9个、淮南4个、淮北14个井筒发生井壁变形破坏)。华东地区地层系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Q)、侏罗系(J)、二叠系(P)、石炭系(C)和奥陶系(O)。第四系(Q)松散岩土层覆盖深厚,分布不均,一般20(T400m,一些地方达60(T800m,分为上、中、下三组,上、下组为含水层组,中组为隔水层组。目前,在井壁破坏治理和预防中,对破裂井壁结构形成了以卸压槽为主结合破壁注浆堵水和井圈加固的治理方法,对注浆法治理井壁破裂的机制、注浆参数和井壁应变监测进行相关的研究。然而注浆或注水的下组含水层埋藏深度超过90m,上覆地层压力较大,且深部注浆工程的隐蔽性较强,浆液的凝固和扩散范围较难控制。治理以井壁破坏后为主,难度大,影响生产、费用高且由于井壁整体性已遭到破坏,治理效果不理想。第四系松散岩土层下组含水层的水位下降和补给不充分,是该地区造成众多井壁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补充含水层水位,可以控制由此引起的松散岩土层压缩和沉降,从而减少附加应力,防止立井井壁的破坏。目前,地层变形模拟试验装置变形测试方法主要有百分表测量、位移传感器测量、全站仪测量和近景摄影测量,以上所有测试方法只能测量模型外部变形和整体变形,不能对模型内部变形和应变进行测量。传统的应变检测手段主要有电阻应变计式、差动电阻应变计式、钢弦式和液压枕式等几类传感器,同时国内外有学者采用声频应力波检测的方法和探地雷达,小波分析等方法。这些机电类敏感元器件已大量使用,并已有成熟的技术,尤其是电阻应变计的长期稳定性、温度漂移、零点稳定和长距离传输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但这些传感器仍存在防潮、防水、抗干扰性能差,不能实现分布式测量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测设备完善、测试灵敏度及精度高、易于操作、无线数据传输、重复造作、试验周期短,实现内部应变分布测量的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该系统装置由模型桶、恒压注水泵、流量仪、注水管、测压管、百分表、顶部注水法兰、侧部排水法兰、底部排水法兰、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缆、计算机和远程数据传输设备组成,本专利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模型桶一端与顶部注水法兰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排水法兰连接,其中模型桶的一侧与侧部排水法兰连接、另一侧与测压管连接;所述恒压注水泵一端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流量仪一端连接,流量仪另一端与注水管连接,注水管另一端通过顶部注水法兰与模型桶内腔的注水花管连接,模型桶内腔底部与穿孔板连接,所述光缆一端通过顶部注水法兰和模型桶内腔依次间隔分别与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连接,所述光缆另一端依次分别与光纤光栅解调仪、计算机、远程传输设备连接,所述百分表与顶部注水法兰连接。所述模型桶内部间隔置有至少3个光纤光栅传感器。所述光纤光传感器为光纤光栅传感器依次串联连接构成I根线性阵列,其每根线性阵列并联连接后至少构成三个阵列。所述模型桶内部安装一个可拆卸的穿孔板,穿孔板上开有至少30个小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地层失水状态下的沉降变形模拟,以及地层注水状态下沉降变形治理的模拟,可完成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层失水沉降内部变形监测及用注水治理地层沉降观测,同时可实现试验数据的实时在线监测和远程无线传输。监测设备完善、测试灵敏度高、精度高、易于操作、无线数据传输、重复造作、试验周期短、真实反映地层渗流变形状态,广泛适用于城市、煤矿、基坑、边坡公路、铁路沉降问题的研究以及注水治理地层沉降评价方法的研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a为图1的穿孔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穿孔板1-1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注水、排水法兰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注水过程松散岩土层注水量变化曲线图;图5为图1的注水期间松散岩土层顶部位移变化曲线图;图5a为图1的模型第1、第2微应变值曲线图;图5b为图1的模型第3微应变值曲线图;图6a为图1的第一阶段模拟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沉降的第1、第2微应变变化曲线图;图6b为图1的第二阶段模拟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沉降的第3微应变变化曲线图;图7为图1的流量仪随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注水过程注水量监测曲线图;图8为图1的百分表随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注水过程顶部位移监测曲线图;图8a为图1的模拟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注水的沉降第1、第2微应变变化曲线图;图8b为图1的模拟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注水的沉降第3微应变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模拟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层渗流与变形的模拟试验系统装置。该系统装置包括模型桶、恒压注水泵、流量仪、注水管、测压管、百分表、顶部注水法兰、侧部排水法兰、底部排水法兰、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缆、计算机和远程数据传输设备组成,所述模型桶4 一端与顶部注水法兰14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排水法兰9连接,其中模型桶4的一侧与侧部排水法兰7连接、另一侧与测压管13连接;所述恒压注水泵I 一端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流量仪2 —端连接,流量仪2另一端与注水管3连接,注水管3另一端通过顶部注水法兰14与模型桶4内腔的注水花管6连接,模型桶4内腔底部与穿孔板8连接,所述光缆15 —端通过顶部注水法兰14和模型桶4内腔依次间隔分别与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10、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11、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12连接,所述光缆15另一端依次分别与光纤光栅解调仪16、计算机17、远程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该装置由模型桶、恒压注水泵、流量仪、注水管、测压管、百分表、顶部注水法兰、侧部排水法兰、底部排水法兰、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缆、计算机和远程数据传输设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桶(4)一端与顶部注水法兰(14)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排水法兰(9)连接,其中模型桶(4)的一侧与侧部排水法兰(7)连接、另一侧与测压管(13)连接;所述恒压注水泵(1)一端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流量仪(2)一端连接,流量仪(2)另一端与注水管(3)连接,注水管(3)另一端通过顶部注水法兰(14)与模型桶(4)内腔的注水花管(6)连接,模型桶(4)内腔底部与穿孔板(8)连接,所述光缆(15)一端通过顶部注水法兰(14)和模型桶(4)内腔依次间隔分别与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10)、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11)、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12)连接,所述光缆(15)另一端依次分别与光纤光栅解调仪(16)、计算机(17)、远程传输设备(18)、连接,所述百分表(5)与顶部注水法兰(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松散岩土层底部含水注水沉降变形模拟装置; 该装置由模型桶、恒压注水泵、流量仪、注水管、测压管、百分表、顶部注水法兰、侧部排水法兰、底部排水法兰、第一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二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三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缆、计算机和远程数据传输设备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桶(4) 一端与顶部注水法兰(14)连接、另一端与底部排水法兰(9)连接,其中模型桶(4)的一侧与侧部排水法兰(7)连接、另一侧与测压管(13)连接;所述恒压注水泵(I) 一端与水源连接、另一端与流量仪(2) —端连接,流量仪(2)另一端与注水管(3)连接,注水管(3)另一端通过顶部注水法兰(14)与模型桶(4)内腔的注水花管(6)连接,模型桶(4)内腔底部与穿孔板(8)连接,所述光缆(15) —端通过顶部注水法兰(14)和模型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敬张丁丁李毅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