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及管道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545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及管道连接组件,其中,所述管道密封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及与第一接头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二接头上形成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管道密封接头中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二密封部的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上形成有圆锥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管道密封接头及管道连接组件,其在管道密封接头的密封部上形成圆锥面,并通过该圆锥面与管道内壁紧密接触来实现密封,该密封结构不会因为高压、耐腐蚀性气体的作用而破坏密封性,因此可以实现长久的密封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及管道连接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及使用该管道密封接头的管道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管道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等领域,用于传输液体、气体等介质。不同管道需要通过连接接头连接到一起,以形成较长的传输管路。为了防止介质泄漏,目前大部分连接接头采用密封螺纹加O型圈进行密封。但是,在使用钢制气瓶的领域,气瓶压力一般为lOMPa,并且气体为强腐蚀性气体,在此情形下,靠密封螺纹和O型圈密封难以做到长期密封。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开发一种可以长久密封的管道连接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可长久密封的管道密封接头。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组件,其具有可长久密封的管道密封接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其包括第一接头及与第一接头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二接头上形成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管道密封接头中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二密封部的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上形成有圆锥面。作为本技术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转动部连接,所述连接通孔穿过所述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横截面呈多边形。作为本技术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呈圆柱形,且所述第一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接头的直径。作为本技术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的一侧呈圆柱形,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的一侧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最大直径,且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最大直径。作为本技术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连接通孔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向外扩张的扩张部。作为本技术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旋向相反。作为本技术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由金属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所述圆锥面位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端部,且所述圆锥面与所述连接通孔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Θ为锐角。作为本技术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在一方面的改进,30° = Θ g 6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道密封接头,所述第一管道中具有第一管孔,且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管孔连通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管道中具有第二管孔,且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管孔连通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螺纹配合,且所述连接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管孔和第二管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的内侧形成有环绕所述第一管孔和/或第二管孔且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上的圆锥面相配合的槽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密封接头及管道连接组件,其在管道密封接头的密封部上形成圆锥面,并通过该圆锥面与管道内壁紧密接触来实现密封,该密封结构不会因为高压、耐腐蚀性气体的作用而破坏密封性,因此可以实现长久的密封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密封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其包括第一接头11及与第一接头11连接的第二接头12。第一接头11上形成有第一螺纹部111,且第一接头1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13。第二接头12上形成有第二螺纹部121,且第二接头1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14。该管道密封接头中开设有连接通孔15,该连接通孔15依次贯穿第一密封部13、第一接头11、第二接头12及第二密封部14。第一接头11用于连接一个管道,第二接头12用于连接另一个管道,连接通孔15则用于将两个管道连通,使介质可以通过。第一密封部13和/或第二密封部14上形成有圆锥面,用于与被连接管道的内壁紧密配合,以起到密封作用。由于圆锥面的尺寸在变化,因此即使管道和管道密封接头在配合上有些许尺寸误差,第一密封部13和/或第二密封部14仍能与管道的内壁紧密配合,不会影响密封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13上形成有第一圆锥面131,第二密封部14上形成有第二圆锥面14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密封部13和第二密封部14也可以仅其中一个采用圆锥面密封,而另一个则采用诸如O型圈之类的密封防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通过转动部10连接,转动部10位于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之间,连接通孔15穿过转动部10。转动部10的横截面呈多边形,以便于通过扳手等工具转动该转动部10,使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与连接的管道螺纹连接。具体地,转动部1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四边形、六边形等,也可以为其他多边形。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均呈圆柱形,且第一接头11的直径大于第二接头12的直径。由此,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可以将不同管径的管道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13与第一接头11连接的一侧也呈圆柱形,第二密封部14与第二接头12连接的一侧也呈圆柱形。而且,第一接头11的直径大于第一密封部13的最大直径,第二接头12的直径大于第二密封部14的最大直径,且第一密封部13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密封部14的最大直径。也即从第一接头11到第一密封部13的连接处并非渐变过渡,而是形成有台阶,第二接头12和第二密封部14的连接处也是如此。第一密封部13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二密封部14的最大直径,以密封更大管径的管道。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通孔15的至少一端形成有向外扩张的扩张部。此处所指向外扩张,是指在该扩张部,连接通孔15外侧的孔径大于内侧的孔径,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通孔15位于第一密封部13中的一端形成有第一扩张部151,位于第二密封部14中的一端形成有第二扩张部152。由于设置有扩张部,因此当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分别连接两个管道时,管道内的气体可以更为顺畅地流过该连接通孔1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111和第二螺纹部121的螺纹旋向相反。由于第一螺纹部111和第二螺纹部121的螺纹旋向相反,因此当与两个管道连接时,只需朝一个方向旋转转动部10,即可使第一接头11和第二接头12分别与管道螺纹连接,因此连接管道时更快捷。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13和第二密封部14由金属材料制成。该金属材料可以是钢、铜及其合金或其他金属材料。在本实施例中,该管道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其包括第一接头及与第一接头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二接头上形成有第二螺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管道密封接头中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二密封部的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上形成有圆锥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密封接头,其包括第一接头及与第一接头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形成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二接头上形成有第二螺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接头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管道密封接头中开设有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密封部、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及第二密封部的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密封部和/或所述第二密封部上形成有圆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通过转动部连接,所述连接通孔穿过所述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横截面呈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均呈圆柱形,且所述第一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接头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接头连接的一侧呈圆柱形,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的一侧呈圆柱形,所述第一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二接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最大直径,且所述第一密封部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部的最大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密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本腊刘德华严浩陈星彭冉熊春洪
申请(专利权)人: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