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0205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压制样品脱模环节中,样品被顶出模腔需经历一长段距离,样品圆片要长时间克服移动导致的摩擦力,整个过程中,样品圆片很容易破裂,给粉末材料的电导率测定带来不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压制样品后取出时不易破裂,且使用的模具在压头损坏时,不致模具整体报废。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包括模体和压座,模体中设置模腔,模腔中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压杆,所述模体为三段一体式结构,所述模体包括上模具套,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样品破碎的几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在进行粉末材料的电导率测定时,通常需要压制样品圆片,目前对粉末材料的样品圆片的压制主要是采用液压机和模具压制成型。现有技术的工艺是先将粉料放置在模具的模腔内,然后压头对粉末材料进行压制,使其成型,成型完成后,压头退出模腔,使用压头将成型后的样品圆片顶出模腔。在样品圆片脱模环节中,样品圆片被顶出模腔需经历一长段距离,在该长段距离的模腔内,由于模腔的竖向长度较长,样品圆片要长时间克服移动导致的摩擦力,整个过程中,样品圆片很容易破裂,致使需多次压片,给粉末材料的电导率测定带来不便。同时,由于模具的长时间使用或者使用者的使用不当,在压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压头陷进模具模腔中的情形,尤其是压头上部和下部结合位置出现局部变形甚至断裂,致使整个模具无法使用,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压制样品后取出时不易破裂,且使用的模具在压头损坏时,不致模具整体报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包括模体和压座,模体中设置模腔,模腔中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压杆,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模体为三段一体式结构,所述模体包括上模具套,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进一步,所述上模具套的上表面和下模具套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沉孔,上模具套和下模具套通过沉头螺丝与中模具套固定连接。进一步,模腔中设置2个分别置于待压粉末材料上下的垫片。进一步,所述模体的上模具套,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均包括前后两部分,且前后两部分相互对称设置在一起并通过两个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模体的横截面为开有圆孔的正方形。进一步,所述螺栓为内六角螺栓。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模体为三段一体式结构,包括上模具套,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使用时进行组装连接后即可进行压片,使用方便;压片在取出时,将压杆和压座取下后,由于该模体结构的设计,可分别将上模具套和下模具套取下脱离样品后,再使样品完全脱离中模具套,脱模过程大大缩短了样品在模腔中所要移动的距离,降低了样品破碎的几率;在压杆上下连接部位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后,不致于模具整体报废,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可轻松脱离压杆,且不致损坏,同时上模具套在取出压杆时,也相对整个为一体的模具容易,即使上磨具套无法取出压杆的情况下,也可使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得以保存,使资源不致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模具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具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模具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压杆,2-压座,3-模腔,4-沉头螺丝,5-上模具套,6-中模具套,7-下模具套,8-垫片,9-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至图4,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包括模体和压座2,模体的横截面为开有圆孔的正方形,模体中设置模腔3,模腔3中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压杆I,模体为三段一体式结构,模体包括上模具套5,中模具套6和下模具套7。上模具套5的上表面和下模具套7的下表面上均开设4个沉孔,4个沉孔的连线成正方形,上模具套5的沉孔开设于上模具套5上表面的外边缘,下模具套7的沉孔开设于下表面的内边缘,上模具套5和下模具套7通过沉头螺丝4与中模具套6固定连接,中模具套6的上、下表面设置用于与上、下模具套的沉头螺丝连接匹配的孔。模体的上模具套5,中模具套6和下模具套7均包括前后两部分,且前后两部分相互对称设置在一起并通过两个螺栓9连接,螺栓9为内六角螺栓。上、中、下模具套的前后两部分开设相应的通孔,通孔的设置与相应模具套表面的沉孔不交叉。由于底座及压杆头打磨、抛光时,难于控制水平,容易磨偏,本技术的成型模具在模腔3中设置2个分别置于待压粉末材料上下的垫片8,这样可获得表面平滑的样品圆片。本技术的模具可用高强度、高品质的不锈钢或合金等金属材料加工制造。本技术的模具在使用时,首先将上模具套5和下模具套7中模具套6分别通过沉头螺丝4紧固到中模具套6上。将待测粉末均匀装填在压座2之上的模腔3中。调节装填量,装上模具压杆1,将整套模具放在压片机工作台的中央,加压,压制待测试样品圆片。本技术的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模体为三段一体式结构,包括上模具套,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使用时进行组装连接后即可进行压片,使用方便;压片在取出时,将压杆和压座取下后,由于该模体结构的设计,可分别将上模具套和下模具套取下脱离样品后,再使样品完全脱离中模具套,脱模过程大大缩短了样品在模腔中所要移动的距离,降低了样品破碎的概率;在压杆上下连接部位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后,不致于模具整体报废,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可轻松脱离压杆,且不致损坏,同时上模具套在取出压杆时,也相对整个为一体的模具容易,即使上磨具套无法取出压杆的情况下,也可使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得以保存,使资源不致浪费。由于样品圆片在模体中尚未拖出时,受到模体内壁的压力,样品圆片在脱模的同时,受到移动所致的摩擦力。为了进一步降低样品圆片碎裂的的风险,本技术成型模具的模体的上模具套,中模具套和下模具套均包括前后两部分,且相互对称设置在一起并通过两个螺栓连接,在样品圆片压制好后,当样品圆片与模具套粘连严重,或者压杆头部发生变形甚至断裂,样品圆片难于取出时,取下压杆和压座,松开用于连接的螺栓,按照与压杆轴向垂直的方向横向依次取下上模具套,下模具套和中模具套,这样能使样品保持的更加完整,不致损坏,大大提高了样品压制的成功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包括模体和压座(2),模体中设置模腔(3),模腔(3)中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压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为三段一体式结构,所述模体包括上模具套(5),中模具套(6)和下模具套(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包括模体和压座(2),模体中设置模腔(3),模腔(3)中设置可上下移动的压杆(I),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体为三段一体式结构,所述模体包括上模具套(5),中模具套(6)和下模具套(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套(5)的上表面和下模具套(7)的下表面上均开设沉孔,上模具套(5)和下模具套(7)通过沉头螺丝(4)与中模具套(6)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树华谢一龙徐鹏远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