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467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9 04:27
一种链条,可与一链轮的数个突齿啮合。该链条包含数个串接单元,每一个串接单元包括:四链片,以及一链轴。每一个链片具有一个接合部、一较该接合部浮凸的浮凸部,以及一连接在该接合部与该浮凸部之间且具有一个通孔的桥接部,该接合部具有一个邻接该通孔且可受该链轮的突齿抵推的抵推面。该链轴穿过相贴靠的两个链片。利用每一个链片的通孔的设计,使得相贴靠的两个接合部的抵推面可完全平齐而能減少其缝隙,让链轮的突齿能顺畅地抵推该两个抵推面,进而带动链条顺畅地运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链条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链条,特别是指一种可配合一链轮顺畅地运转的链条。
技术介绍
目前有些链条被设计成二类组件或三类组件的形式,使其构造与制程都得以简单化,藉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图1 一种已知的二组件式的链条为例,可与一链轮10的数个突齿100啮合,其是由数个串接单元I串接而成。每一个串接单元I包括:四个两两一组地组接在一起的链片11,以及一穿过该链片11的链轴12。每一个链片11具有一个靠近相邻的链片11的接合部111、一个较该接合部111浮凸的浮凸部112、一个连接在该接合部111与该浮凸部112之间的桥接部113、一自该接合部111朝相邻的链片11突出大凸缘116,以及一自该浮凸部112朝相邻的链片11突出小凸缘117。藉此,习知链条只需两个组件即可构成,因此制作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每一链片11有较为突出的大凸缘116与小凸缘117,大凸缘116是为了取代罗拉(Roller),但是却导致组装完成后的链条,其宽度较宽。因此若此种链条应用在可多段变速的自行车上,其变速齿轮组(图未示)为了配合该链条的宽度,也会变得较宽,因而破坏整个脚踏车的整体流线型,在变速上也较不顺畅,而且较为突出的变速齿轮组也可能会被人员碰撞到而使人员发生危险。参阅图2,为了改善上述缺陷,开发人员设计另一种二组件式的链条,此种链条与图1链条的差异在于:每一个链片11都免除该大凸缘116与该小凸缘117的构造,使得链条的宽度得以缩减。此种链条的链片11在制作时,是利用冲压机具冲压原本平整的链片11,使该浮凸部112较该接合部111浮凸,过程中,每一个桥接部113会形成一个面向该突齿100的抵推面114,藉以取代原本的大凸缘116。但由于链片11的材料特性,因此,该抵推面114会形成一个大弧度的圆角A,使得相贴靠的两个链片11的抵推面114无法平齐,而形成一个缝隙115。因此,当一链轮10带动该链条朝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运转时,该链轮10的数个突齿100会抵推相对应的两个抵推面114,藉以施力给该链条。但在抵推的过程中,突齿100的厚度逐渐缩减的尖端经常会卡入该缝隙115,导致此种设计运作不顺畅而且较费力,有待进一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配合一链轮顺畅地运转的链条。于是本技术链条,可与一个链轮的数个突齿啮合。该链条包含数个串接在一起的串接单元,每一个串接单元包括:四个链片,以及一个链轴。该链片两两一组地组接在一起,每一个链片具有一个接合部、一个较该接合部浮凸且具有一个外穿孔的浮凸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接合部与该浮凸部之间且具有一个通孔的桥接部,该接合部具有相反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一连接在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并邻接该通孔且可受该链轮的突齿抵推的抵推面,以及一贯穿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的内穿孔。该链轴穿过轴向对应的两个内穿孔与两个外穿孔。于是本技术另一种链条,可与一个链轮的数个突齿啮合。该链条包含数个串接在一起的串接单元,每一个串接单元包括:二个内链片、二个外链片,以及一个链轴。该内链片彼此内外设置,每一个内链片具有二个前后间隔的内接合部、一个位于该内接合部之间且较该内接合部浮凸的内浮凸部,以及二个分别连接该内浮凸部与该内接合部的内桥接部,每一个内接合部具有相反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以及一贯穿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的内穿孔。每一个内链片的至少一个内桥接部具有一个通孔。每一个内链片的至少一个内接合部还具有一连接在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并邻接该通孔且可受该链轮的突齿抵推的抵推面。该外链片彼此内外间隔,每一个外链片具有二个前后间隔的外穿孔。该链轴穿过位于同一侧的该内穿孔与位于同一侧的该该外穿孔。本技术再另一种链条,还包含一同体连接在该外链片顶缘的外衔接片。如上所述的链条,該链片的接合部的抵推面围绕一个圆心而呈圆弧形,且该抵推面可与该内穿孔同圆心。如上所述的链条,该内穿孔具有一圆心,该通孔具有两个分别最靠近该链片的上侧缘与下侧缘的端点,该端点分别与该圆心的连线之间形成一介于30度?90度的夹角。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利用每一个链片与每一个内链片的通孔的设计,使得相贴靠的两个接合部的抵推面及两个内接合部的内抵推面可平齐而能减少其缝隙,因此当链轮的突齿抵推该两个抵推面或该两个内抵推面时,突齿不会卡入缝隙,进而可带动链条顺畅地运转。【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习知链条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一局部俯视图,说明本技术开发过程中的构造;图3是本技术链条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4是一侧视不意图,显不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链片;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一俯视不意图,显不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其中一个链片;图7是本技术链条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9是一侧视示意图,显示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内链片;图10是本技术链条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11是本技术链条的一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及图12是本技术链条的一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3?6,本技术链条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可与一个链轮9的数个突齿91啮合,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数个串接在一起的串接单元2,每一个串接单元2包括:四个链片3,以及一个链轴4。本实施例的该链片3两两一组地组接在一起。每一个链片3具有一个与相邻的该链片3贴靠的接合部31、一个与该接合部31前后间隔的浮凸部32,以及一个连接在该接合部31与该浮凸部32之间的桥接部33。该桥接部33具有一个内外贯穿的通孔332,该通孔332具有两个分别最靠近该链片3的上侧缘与下侧缘的端点333。该接合部31具有相反的一内表面311与一外表面312、一连接在该内表面311与该外表面312之间且邻接该通孔332的抵推面313,以及一个贯穿该内表面311与该外表面312的内穿孔314,该抵推面313可受突齿91抵推而带动链条移动。该浮凸部32较该接合部31浮凸,而且具有一个内外贯穿的外穿孔321。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推面313围绕一个圆心8而呈圆弧形,但实施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为直线状。此外,该内穿孔314与该抵推面313同圆心。另外,定义该通孔332的该端点333与该圆心8的连线分别为二条直线LI,该直线LI之间形成一夹角Θ,而该夹角Θ的角度较佳的范围为30度?90度。本实施例则为70度。本实施例的该链轴4穿过轴向对应的两个内穿孔314与两个外穿孔321。本实施例组合后,相对应的两个链片3的接合部31会伸入另两个相对应的链片3的浮凸部32之间,因此该两个浮凸部32会与该两个接合部31形成一个供该链轮9的突齿91申入的空间34。此外,由于该桥接部33会先凿穿该通孔332,因此当链片3被冲压成阶梯状后,该抵推面313并不会受到拉扯而形成弧圆角,因而能维持平直状,所以当两个抵推面313并接在一起时,其缝隙减少许多。最后,利用该通孔332配合该端点333而上下延伸地贯穿该桥接部33的设计,因此,当该链轮9带动该链条朝如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时,该链轮9的突齿91不会卡入缝隙而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条,可与一个链轮的数个突齿啮合,该链条包含数个串接在一起的串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串接单元包括:四个链片,两两一组地组接在一起,每一个链片具有一个接合部、一个较该接合部浮凸且具有一个外穿孔的浮凸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接合部与该浮凸部之间且具有一个通孔的桥接部,该接合部具有相反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一连接在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并邻接该通孔且可受该链轮的突齿抵推的抵推面,以及一贯穿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的内穿孔;及一个链轴,穿过轴向对应的两个内穿孔与两个外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链条,可与一个链轮的数个突齿啮合,该链条包含数个串接在一起的串接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串接单元包括: 四个链片,两两一组地组接在一起,每一个链片具有一个接合部、一个较该接合部浮凸且具有一个外穿孔的浮凸部,以及一个连接在该接合部与该浮凸部之间且具有一个通孔的桥接部,该接合部具有相反的一内表面与一外表面、一连接在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并邻接该通孔且可受该链轮的突齿抵推的抵推面,以及一贯穿该内表面与该外表面的内穿孔;及 一个链轴,穿过轴向对应的两个内穿孔与两个外穿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其特征在于,每一链片的接合部的抵推面围绕一个圆心而呈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条,其特征在于,该抵推面与该内穿孔同圆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其特征在于,该内穿孔具有一圆心,该通孔具有两个分别最靠近该链片的上侧缘与下侧缘的端点,该端点分别与该圆心的连线之间形成一介于30度~90度的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条,其特征在于,每一链片的接合部的内表面可与相邻的链片的接合部的内表面贴靠。6.一种链条,可与一个链轮的数个突齿啮合,该链条包含数个串接在一起的串接单元,每一个串接单元包括: 二个内链片,彼此内外设置,每一个内链片具有二个前后间隔的内接合部、一个位于该内接合部之间且较该内接合部浮凸的内浮凸部,以及二个分别连接该内浮凸部与该内接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章
申请(专利权)人:超汇桂盟传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