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动链条,其使整个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接触面积减小,并使润滑油浸入到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在降低摩擦损失的同时,抑制联结销的破损并确保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并抑制链条导轨的早期磨损。一种传动链条(100),其内链板(110)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的椭圆状板外形,该滑动接触圆弧区域(112)与链条导轨(G)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并且,内链板(110)的板外形大于外链板(140)的板外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汽车、エ业用机械等传动机构中所使用的滚子链(rollerchain)、套筒链(bush chain)等传动链条。技术背景 作为以往的传动链条,已知有ー种滚子链,其包括左右ー对的内链板;两端部压入配合在该内链板的圆筒状的套筒;配置于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ー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合于套筒并将两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联结销,并交替连接多个内链板和外链板。而且,这种滚子链的外链板以及内链板分别呈长圆形,对于这些外链板、内链板,在将从链条的节线P到各链板的最外端面为止的距离设为背面高度时,外链板的背面高度和内链板的背面高度是相同的高度,当滑动接触于链条导轨时,若外链板和内链板是相同的背面高度,则由于两者与链条导轨部件相接触而使接触面积变大,摩擦阻力也变大,所以产生了摩擦损失的问题。特别是在滚子链组装于汽车发动机并作为正时链来使用的情况下,就具有若摩擦损失变大则燃料消耗率变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已知有ー种滚子链500 :其通过用联结销550将多个内链板510和外链板540交替地进行连接,从而使整个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接触面积变小以降低摩擦损失,所述内链板510不会与引导部件进行滑动接触并具有长圆状的板外形;所述外链板540抵接于引导部件的滑动接触导向面并具有凸状端缘且呈椭圆状(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249240号公报(第2页、图2)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由于这种滚子链500的凸状端缘形成在短于链条节距的区域,所以当内链板510和外链板540按链条节距单位以联结销550为中心进行弯曲吋,由于形成在内链板510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平行的直线区域、优先于外链板540而先接触到引导部件的滑动接触导向面,所以就具有如下的问题即、不能将整个链条的接触面积仅减小与内链板510的板部分对应的程度,并且不能使摩擦阻カ变小。由于这种滚子链500中的外链板540的板厚与内链板510的板厚相同,并将内链板510的刚性抑制得低于外链板540的刚性,所以就具有如下的问题即如图10(b)所示,在传动时,外链板540的前后因内链板510所承受的链条张カ而沿链条侧方发生翘曲并进行扩展变形,联结销550和套筒520因联结销550弯曲而成为局部碰撞的滑动接触状态,并有可能在联结销550上发生破损。并且,由于这种滚子链500中的外链板540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要高于内链板510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所以就具有如下的问题即如图11(b)所示,外链板540会越过导向角部并成为倾斜行进状态,从而有可能变成不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所述导向角部在垂直设置于滑动接触导向面的两侧上的导向侧壁之间存在且呈弯曲截面。本技术就是要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传动链条,其使整个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接触面积变小,并使润滑油浸入到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在降低摩擦损失的同时,可抑制联结销的破损并确保稳定的链条行进姿态,而且还抑制链条导轨的早期磨损。本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技术是ー种传动链条,其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进在链条导轨上,并包括左右ー对的内链板;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所述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分别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ー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所述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所述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内链板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的板外形,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与所述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并且所述内链板的板外形大于所述外链板的板外形,由此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结构之外,构成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后端相互之间的间隔,长于链条节距且短于假想外接圆的直径尺寸,所述假想外接圆内包在所述内链板的前后所配置的ー对套筒孔,由此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结构之外,所述外链板具有由直线区域和曲线区域所构成的长圆状的板外形,所述直线区域与链条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曲线区域与所述直线区域相连续,并且,所述外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低于所述内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并仅使所述内链板与链条导轨进行滑动接触,由此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结构之外,所述外链板具有由沿链条长度方向前后对称地进行弯曲翻转并且连续的多个曲线区域所构成的葫芦形的板外形,并且所述外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低于所述内链板的滑动接触侧的背面高度,并仅使所述内链板与链条导轨进行滑动接触,由此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结构之外,所述外链板的板厚薄于所述内链板的板厚,并且,所述外链板中的联结销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内链板中的套筒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由此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结构之外,所述外链板的板厚薄于所述内链板的板厚,并且,所述外链板中的联结销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与所述内链板中的套筒中心上的与链条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积大致相等,由此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结构之外,还将所述内链板的板高度规定为,小于等于链条节距的尺寸,由此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具有技术方案I或2记载的结构之外,所述内链板是对选自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高碳铬轴承钢、碳素钢和合金工具钢中的任ー种进行热固化处理而形成的,由此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传动链条包括左右ー对的内链板;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所述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分别配置于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ー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由此,不仅能够ー边进行传动ー边在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上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迸,而且还能够发挥如下本技术所特有的效果。本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传动链条为,其内链板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的板外形,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并且内链板的板外形大于外链板的板外形,由此,即使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具有能够引导传动链条行进的任意的曲率半径,也由于相对于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都是用形成在内链板上的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微小接触面积部分进行滑动接触,所以即使在链条组装制造时,通过内链板的冲压加工所生成的剪切面以及断裂面、即板表面以及板背面中的任一 面被组装在链条宽度方向的外侧,也能使传动链条相对于链条导轨的整个链条的接触面积减小,井能够实现摩擦阻カ较小的链条行进,同时能够使润滑油易于浸入到外链板与链条导轨的间隙中,能够降低在传动时所发生的摩擦损失并显著提高传递效率。而且,本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传动链条,除了有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传动链条发挥的效果之外,还有如下效果构成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圆弧前端与圆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链条,其以滑动接触方式行进在链条导轨上,并包括:左右一对的内链板;套筒端部压入配合于所述内链板的套筒孔中的套筒;分别配置于所述左右一对内链板的两外侧的左右一对的外链板;以及自由转动地嵌插于所述套筒并将销端部压入配合于外链板的销孔中的联结销;用联结销沿链条长度方向将多个所述内链板和外链板交替地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链板具有包括滑动接触圆弧区域的椭圆状的板外形,所述滑动接触圆弧区域与所述链条导轨的导轨滑动接触面进行滑动接触,并且,所述内链板的板外形大于所述外链板的板外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敏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