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供气的燃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893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自主供气的燃炉,包括有:一个基座、罩体、内胆、容器及加热装置;其中的内胆与容器呈上下结合,并分别设置于相同上下结合的罩体与基座内,而容器可供生质固态燃料投入燃烧,通过罩体与基座可分别将内胆与容器作隔绝,有效达到防烫功效;前述的加热装置结合于罩体外部,利用加热装置可自主产生电力,使得加热装置所设的风扇,可将外部空气强制导入于内胆,俾以增加容器对燃料燃烧所需的含氧量,进而快速提升燃料的火力与温度;此外,再通过基座、罩体、内胆、容器及加热装置,可各别拆卸并相互重叠收纳,俾可减少收纳后所占用的空间,达到方便携带收藏与移动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主供气的燃炉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自主供气的燃炉,尤指一种可将生质固态燃料投入燃烧的自主供气的燃炉。
技术介绍
按,环保、绿能及节能减碳的诉求,已逐渐受到世人重视,为了解决废弃物、垃圾不断增加等问题,业界目前已研发出一种废弃物衍生燃料技术(Refuse Derived Fuel ;简称RDF),其主要是将废弃物、垃圾等,经不同处理程序制成特有性的燃料,而其中生质固态燃料(RDF-5),即是将废弃物经破碎、分选、干燥、混合添加剂及成型等处理过程,进而制成一种生质固态燃料,其固态形式可呈粒状或棒状等其它形式展现;相对该生质固态燃料(RDF-5)主要特性是:大小、热值均匀,易于运输及储存,所以目前除已建构出相当节能与环保的新式能源利用物之外,还具有深远的环保意义与重大商机存在。也因此,该种生质固态燃料(RDF-5),除可替代一般煤炭做为主要燃料外,该种生质固态燃料(RDF-5)在经燃烧过程,较无黑烟产生;藉此,即可将生质固态燃料(RDF-5)于炉具内燃烧,以做为户外或灾区的热源供给用途;特别所指是以废弃物为燃料,进而提供一种新式的能源,并兼具最高的环保效益。据而查及,现有的可供燃烧的燃炉或炉具结构,该等现有的燃炉或炉具均是采单层结构的桶状型态;因此,在利用上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于此将阐述如下:1、因现有燃炉或炉具为单层结构,炉具内部经燃烧所产生的高温,必因热传导作用,使得炉具本体亦呈高温状态,不论是搬移、使用都极易造成触烫伤的意外,致而众知:现有炉具在使用上是具有高危险性的。2、因现有燃炉或炉具为单层一体成形结构,特别是在运送或收纳时,炉具无法进行拆卸而收纳,导致燃炉或炉具的体积过于庞大占据空间,造成携带、搬运与收纳的不便性。3、因现有燃炉或炉具,为了加速内胆内部燃料燃烧,必须通过人力方式于进风口处进行送风,导致使用困难及效率不彰;又或者必须以外接电源,利用外接风机方式于进风口处进行吹风,造成户外或灾区使用时相当不便与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炉具存有诸多缺失,本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主供气的燃炉结构,不仅防烫,且具备自主供气燃烧的机能,同时可由拆解而收纳,彻底解决运送、搬移与收纳不便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自主供气的燃炉结构,包括有:一个基座、一个罩体、一个内胆、一个容器及一个加热装置;其中的基座设有一个第一容置空间,并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一开口,并于该第一开口周缘朝内延伸有第一结合部;而罩体可活动结合于该基座的顶部位置,可以结合于基座的第一开口周围;且,罩体设有一个第二容置空间,该罩体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二开口及其底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三开口,且该罩体于其侧壁设有一个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对应;内胆可活动结合于基座的第一开口,并相对位于罩体的第二容置空间内,该内胆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五开口及其底部位置设有一个第六开口,并于该第六开口周缘朝外延伸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基座的第一结合部相互锁接,该第五开口与该罩体的第二开口相对应,该内胆于其侧壁设有一个进风口及一个第三穿孔,该进风口及该第三穿孔与该罩体的第四开口相对应,且该内胆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盖体,该盖体设有一个第七开口,该第七开口与该第五开口相对应;其次,容器可活动结合于内胆的底部位置的第六开口处,并与内胆相通,而容器相对位于基座的第一容置空间内,该容器设有一个第三容置空间,且该容器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八开口,该第八开口与该内胆的第六开口相对应;所述加热装置,结合于该罩体的第四开口处,该加热装置包括有:一个用以产生电力的晶片;一个导热单元,其一端与该晶片其中一面相结合及其另一端穿过该内胆的第三穿孔,并延伸至该内胆内部;一个冷却单元,与该晶片其中另一面相结合;一个电力储存单元,与该晶片电性连接用以储存该晶片所产生的电力;一个风扇,与该电力储存单元电性连接由电力储存单元供给电源至该风扇,该风扇的出风口对应该内胆的进风口令该风扇所吹出的气流由该内胆的进风口进入。藉由容器可供生质固态燃料投入燃烧,通过罩体与基座分别可将内胆与容器作隔绝,进而达到防烫功效;再通过基座与罩体可上、下活动组合、以及内胆与容器亦可上、下活动组合,俾将基座、罩体、内胆、容器及加热装置,以各别拆卸并相互形成重叠收纳,俾以减少收纳后所占用的空间,达到方`便携带、搬移与收藏的便利性;此外,加热装置则是结合于罩体的外部,利用加热装置可自主产生电力,使得加热装置所设的风扇,可将外部空气强制导入于内胆,获求增加容器内燃料燃烧所需的含氧量,达到自主供气能力,进而提升燃料的火力及温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多层炉体设计,可将生质固态燃料投入燃烧的内胆,以及位于内胆下方的容器设于一个基座及一个罩体内,不仅具防烫功效,更可通过罩体结合一个加热装置,利用该加热装置可自主产生电力,使加热装置所设的风扇,可将外部空气强制导入于内胆;再通过基座、罩体、内胆、容器及加热装置,可各别拆卸并相互重叠收纳,进而达到方便携带、收藏与移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燃炉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燃炉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燃炉的剖面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燃炉的加热装置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燃炉一种收纳实施例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基座10、第一容置空间11、第一开口12、第一结合部13、第二结合部14、脚架15、第一进穿孔16、挡板17、隔热板171、第一透孔2、罩体20、第二容置空间21、第二开口22、第三开口23、第四开口24、第 二透孔25、延伸部251、第二穿孔3、内胆31、第五开口32、第六开口33、进风口34、第三穿孔35、第二结合部36、盖体361、第七开口362、第四穿孔4、容器40、第三容置空间41、第八开口42、第五穿孔5、加热装置51、晶片511、电力输出端52、导热单元53、冷却单元54、电力储存单元541、输出埠55、风扇56、壳体57、盖板571、第九开口572、出风口58、隔热罩581、第六穿孔59、导风罩6、支架61、第三结合部62、第四结合部7、锁合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技术配合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特征以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技术的范畴。请先参阅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是揭露一种自主供气的燃炉结构,包括有:一个基座1、一个罩体2、一个内胆3、一个容器4、一个加热装置5、数个支架6及数个锁合件7。基座I设有一个第一容置空间10,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一开口 11,并于第一开口 11周缘朝内延伸有第一结合部12,基座I于其底面设有数个第二结合部13及数个脚架14,而脚架14可结合至第二结合部13,且基座I于其底部可设有一个第一穿孔15,并于第一穿孔15处设有可活动位移的挡板16,使得外部空气可由第一穿孔15进入,并藉由挡板16的移动,调整第一穿孔15的开口大小;又,基座I于其外部可覆设有隔热板17,且隔热板17设有数个第一透孔171,而所述的第一透孔171,可呈蜂巢状或其它形状。罩体2结合于基座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主供气的燃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基座,设有一个第一容置空间,该基座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一开口,并于该第一开口周缘朝内延伸有第一结合部;一个罩体,结合于该基座的顶部位置,该罩体设有一个第二容置空间,该罩体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二开口及其底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三开口,且该罩体于其侧壁设有一个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对应;一个内胆,结合于该基座的第一开口处并相对位于该罩体的第二容置空间,该内胆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五开口及其底部位置设有一个第六开口,并于该第六开口周缘朝外延伸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基座的第一结合部相互锁接,该第五开口与该罩体的第二开口相对应,该内胆于其侧壁设有一个进风口及一个第三穿孔,该进风口及该第三穿孔与该罩体的第四开口相对应,且该内胆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盖体,该盖体设有一个第七开口,该第七开口与该第五开口相对应;一个容器,结合于该内胆的第六开口处并相对位于该基座的第一容置空间,该容器设有一个第三容置空间,且该容器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八开口,该第八开口与该内胆的第六开口相对应;一个加热装置,结合于该罩体的第四开口处,该加热装置包括有:一个用以产生电力的晶片;一个导热单元,其一端与该晶片其中一面相结合及其另一端穿过该内胆的第三穿孔,并延伸至该内胆内部;一个冷却单元,与该晶片其中另一面相结合;一个电力储存单元,与该晶片电性连接用以储存该晶片所产生的电力;一个风扇,与该电力储存单元电性连接由电力储存单元供给电源至该风扇,该风扇的出风口对应该内胆的进风口令该风扇所吹出的气流由该内胆的进风口进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主供气的燃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基座,设有一个第一容置空间,该基座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一开口,并于该第一开口周缘朝内延伸有第一结合部; 一个罩体,结合于该基座的顶部位置,该罩体设有一个第二容置空间,该罩体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二开口及其底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三开口,且该罩体于其侧壁设有一个第四开口,该第三开口与该第一开口相对应; 一个内胆,结合于该基座的第一开口处并相对位于该罩体的第二容置空间,该内胆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五开口及其底部位置设有一个第六开口,并于该第六开口周缘朝外延伸有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与该基座的第一结合部相互锁接,该第五开口与该罩体的第二开口相对应,该内胆于其侧壁设有一个进风口及一个第三穿孔,该进风口及该第三穿孔与该罩体的第四开口相对应,且该内胆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盖体,该盖体设有一个第七开口,该第七开口与该第五开口相对应; 一个容器,结合于该内胆的第六开口处并相对位于该基座的第一容置空间,该容器设有一个第三容置空间,且该容器于其顶部位置设有一个第八开口,该第八开口与该内胆的第六开口相对应; 一个加热装置,结合于该罩体的第四开口处,该加热装置包括有: 一个用以产生电力的晶片; 一个导热单元,其一端与该晶片其中一面相结合及其另一端穿过该内胆的第三穿孔,并延伸至该内胆内部; 一个冷却单元,与该晶片其中另一面相结合; 一个电力储存单元,与 该晶片电性连接用以储存该晶片所产生的电力; 一个风扇,与该电力储存单元电性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承洋陈佑任
申请(专利权)人:川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