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安全进口的避难硐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8329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井下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安全进口的避难硐室,包括硐室内室,设在此硐室内室的压风气幕喷淋装置、自动供电装置和防爆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由带有一组下部门接口、一组上部门接口,分别与此一组下部门接口、一组上部门接口相连接的一组下部舱门装置、一组上部舱门装置,分别与一组上部舱门装置相连接的一组爬梯、一组上部平台、一组栏杆及与此一组上部平台相连接的一组滑梯所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避难硐室当出现矿难而井下透水严重时门不能快速开启的限制,加快了避险速度,遇险人员也能通过避难硐室设有的爬梯、上部平台、滑梯迅速滑到避难硐室内,同时还避免水进入避难硐室。(*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安全进口的避难硐室
本技术涉及井下作业
,特别是一种带安全进口的避难硐室。
技术介绍
目前,在井下作业中,常采用救生舱作为专门用于矿井紧急事件的避难场所,遇险人员在里面避难直到可以安全撤离或等到救援人员。救生舱一般可分为固定避难硐室、可移动钢制救生舱和可充气式救生舱三类。而应用在煤矿井下的应急避难救生舱,必须能为矿井发生事故后幸存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而且对外能够抵御事故发生的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被困遇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水;并具有去除有毒有害气体的功能,为遇难者赢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同时,被困人员还能通过舱内通讯监测设备,引导外界救援,为应急救援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减少矿难事故中的伤亡人数。现在井下避难通常采用固定避难硐室,为防瓦斯爆炸,需设厚重的防爆密闭门,只要井下没有透水,人就可以通过厚重的防爆密闭门进入固定避难硐室。以上做法存在如下缺点:当井下透水,很多遇险人员涌向固定避难硐室时,由于井下透水阻碍防爆密闭门的开启,这些遇险人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都进入固定避难硐室,而在瓦斯气体突出期间,需要很短的时间让遇险人员隔绝有毒有害气体,以便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安全进口的避难硐室,包括硐室内室,设在此硐室内室的压风气幕喷淋装置、自动供电装置和防爆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由带有一组下部门接口、一组上部门接口,分别与此一组下部门接口、一组上部门接口相连接的一组下部舱门装置、一组上部舱门装置,分别与一组上部舱门装置相连接的一组爬梯、一组上部平台、一组栏杆及与此一组上部平台相连接的一组滑梯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安全进口的避难硐室,包括硐室内室,设在此硐室内室的压风气幕喷淋装置、自动供电装置和防爆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有由带有一组下部门接口、一组上部门接口,分别与此一组下部门接口、一组上部门接口相连接的一组下部舱门装置、一组上部舱门装置,分别与一组上部舱门装置相连接的一组爬梯、一组上部平台、一组栏杆及与此一组上部平台相连接的一组滑梯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安全进口的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舱门装置由与所述下部门接口的外边缘顶端固定连接、下部贴合连接的柔性帘,与所述下部门接口的内边缘固定连接的下部门框架,与此下部门框架一侧边缘相铰接的下部刚性密闭门和设在所述的柔性帘外侧的一对压帘装置所组成,所述的下部门框架内设一个压风气幕喷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安全进口的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舱门装置由与所述上部门接口的内边缘固定连接的上部门框架和与此上部门接口外侧边缘相铰接的上部外侧刚性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王静姜峰李欣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