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用缓冲装置及锚索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7831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锚索用缓冲装置及锚索系统,其中,锚索用缓冲装置包括:金属外壳,包括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穿设在锚索梁的锚索孔中,所述壳体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外表面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延伸,用于与所述锚索梁的上表面接触,以支撑所述壳体;缓冲垫圈,包括圆柱状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缓冲件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穿设锚索,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的顶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沿所述缓冲件的径向延伸,所述凸缘与所述支撑板相接触,以支撑所述缓冲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锚索被剪断,并保证锚索梁的强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索用缓冲装置及锚索系统
本技术涉及采矿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锚索用缓冲装置及锚索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埋深在1000米以下的煤炭资源为2195万亿吨,占煤炭资源总量的53%。根据目前资源开采状况,我国煤矿开采深度以每年8?12米的速度增加,东部矿井正以每10年100?250米的速度发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深井开采遇到的煤与瓦斯突出威胁增加问题、软岩支护问题、采空侧小煤柱地压问题及地温问题日趋严重。目前,对于深井高地压软岩巷道,一般采用锚梁网与锚索梁联合支护,实践表明这种联合支护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深井高地压软岩巷道变形,为矿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保证,使得煤巷支护成本大幅度降低,实现了企业的高效、快速发展。在深井高地压软岩支护环境下,随着工作面回采,锚索梁往往随着巷道顶板发生兜帽现象而呈弧形,导致锚索与锚索梁呈斜交点接触状态,再加上锚索梁的弯曲变形而产生的轴向拉力,锚索受到锚索梁极大的剪应力作用,而锚索的抗剪强度只有锚索抗拉强度的1/2,为典型的抗拉不抗剪构件。锚索在梁施加的强剪应力作用下常常被剪断,导致锚索梁支护结构失效,不利于巷道维护,影响正常生产,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目前常采取的办法是将锚索梁中的锚索孔做成长椭圆形,预留锚索梁的变形空间,虽然有助于减缓锚索剪断现象,但实践表明深井高地压软岩巷道变形较大,预留锚索梁的变形空间往往无法满足锚索梁的变形,最终导致锚索被剪断,且过大的锚索孔会降低锚索梁的力学性能,无法起到最佳的支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锚索用缓冲装置及锚索系统,以避免锚索被剪断,并保证锚索梁的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锚索用缓冲装置,包括:金属外壳,包括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穿设在锚索梁的锚索孔中,所述壳体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外表面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延伸,用于与所述锚索梁的上表面接触,以支撑所述壳体;缓冲垫圈,包括圆柱状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缓冲件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穿设锚索,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的顶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沿所述缓冲件的径向延伸,所述凸缘与所述支撑板相接触,以支撑所述缓冲件。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壳的强度大于所述锚索梁的强度。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圈为橡胶的缓冲垫圈。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直径为所述锚索孔直径的0.9-0.95倍,所述金属外壳的壁厚为1-2毫米,所述金属外壳的轴向长度为8-10毫米。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所述锚索孔直径的1.05-1.1倍,所述缓冲件的轴向长度为8-10毫米,所述缓冲件的壁厚为4-5毫米。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优选的,所述凸缘为圆环形,所述凸缘的直径为所述锚索孔的2-3倍。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优选的,所述凸缘的厚度为4-5毫米。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优选的,所述缓冲件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缓冲件的底端与所述壳体的底端平齐。本技术提供一种锚索系统,包括锚索梁、锚索以及本技术提供的锚索用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穿设在所述锚索梁的锚索孔中,所述锚索穿设在所述缓冲装置的第二通孔中。基于上述,本技术提供的锚索用缓冲装置,通过设置金属外壳和缓冲垫圈,并在金属外壳的壳体中设有缓冲垫圈的缓冲件,在使用过程中,将金属外壳的壳体放入锚索梁的锚索孔中,壳体的支撑板与锚索梁的上表面接触,以支撑壳体,缓冲件的凸缘与支撑板相接触,以支撑缓冲件,当锚索梁随着巷道顶板变形而发生变形时,导致锚索与锚索梁斜交,缓冲装置整体也随着锚索梁的旋转而旋转,一方面,由于锚索的强度远远大于缓冲垫圈的强度,因此,缓冲垫圈会随着锚索与锚索梁之间的位态而自动调整形态,保持锚索与缓冲垫圈之间受力状态始终处在最佳的面接触作用状态,有效防止锚索由于锚索梁的剪切作用而断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金属外壳具有一定的刚性强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缓冲装置被锚索梁剪断或压断而导致缓冲装置失效,进而提高了缓冲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支撑板的支撑作用,可使缓冲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锚索孔中,通过凸缘的支撑作用,可使缓冲垫圈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金属外壳中,进一步提高了缓冲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由于无需增大锚索孔的直径,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缓冲装置在有效防止锚索被剪断的同时,还可保证锚索梁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锚索用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锚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缓冲装置;101:壳体; 102:第一通孔;103:支撑板; 104:缓冲件;105:第二通孔;106:凸缘;201:锚索梁;202:锚索孔;301:锚索。【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锚索用缓冲装置100,包括:金属外壳,包括圆柱状的壳体101,所述壳体101用于穿设在锚索梁201的锚索孔202中,所述壳体101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02,所述壳体101外表面的顶部设有支撑板103,所述支撑板103沿所述壳体101的径向延伸,用于与所述锚索梁201的上表面接触,以支撑所述壳体101 ;缓冲垫圈,包括圆柱状的缓冲件104,所述缓冲件104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2中,所述缓冲件104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105,所述第二通孔105用于穿设锚索301,所述缓冲件104外表面的顶部设有凸缘106,所述凸缘106沿所述缓冲件104的径向延伸,所述凸缘106与所述支撑板103相接触,以支撑所述缓冲件104。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金属外壳和缓冲垫圈,并在金属外壳的壳体101中设有缓冲垫圈的缓冲件104,在使用过程中,将金属外壳的壳体101放入锚索梁201的锚索孔202中,壳体101的支撑板103与锚索梁201的上表面接触,以支撑壳体101,缓冲件104的凸缘106与支撑板103相接触,以支撑缓冲件104,当锚索梁201随着巷道顶板变形而发生变形时,导致锚索301与锚索梁201斜交,缓冲装置100整体也随着锚索梁201的旋转而旋转,一方面,由于锚索301的强度远远大于缓冲垫圈的强度,因此,缓冲垫圈会随着锚索301与锚索梁201之间的位态而自动调整形态,保持锚索301与缓冲垫圈之间受力状态始终处在最佳的面接触作用状态,有效防止锚索301由于锚索梁201的剪切作用而断裂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金属外壳具有一定的刚性强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缓冲装置100被锚索梁201剪断或压断而导致缓冲装置100失效,进而提高了缓冲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通过支撑板103的支撑作用,可使缓冲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锚索孔202中,通过凸缘106的支撑作用,可使缓冲垫圈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金属外壳中,进一步提高了缓冲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由于无需增大锚索孔202的直径,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缓冲装置100在有效防止锚索301被剪断的同时,还可保证锚索梁201的强度。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金属外壳的强度大于锚索梁201的强度,因此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从而更有效的防止缓冲装置100被锚索梁201剪断或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锚索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包括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穿设在锚索梁的锚索孔中,所述壳体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外表面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延伸,用于与所述锚索梁的上表面接触,以支撑所述壳体;缓冲垫圈,包括圆柱状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缓冲件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穿设锚索,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的顶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沿所述缓冲件的径向延伸,所述凸缘与所述支撑板相接触,以支撑所述缓冲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索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外壳,包括圆柱状的壳体,所述壳体用于穿设在锚索梁的锚索孔中,所述壳体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壳体外表面的顶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壳体的径向延伸,用于与所述锚索梁的上表面接触,以支撑所述壳体; 缓冲垫圈,包括圆柱状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缓冲件中沿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穿设锚索,所述缓冲件外表面的顶部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沿所述缓冲件的径向延伸,所述凸缘与所述支撑板相接触,以支撑所述缓冲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强度大于所述锚索梁的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圈为橡胶的缓冲垫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索用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直径为所述锚索孔直径的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云飞陈红张锤金张农孙军郑西贵杨海俊刘洪洋陈瑶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