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的梯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737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具备:具有多个夹板(10)及夹板基部(9)的踏板面(2)、以及从所述踏板面(2)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踢板面(3)。其特征在于:多个夹板(10)在夹板基部(9)上,与梯级行进方向平行地、在与梯级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按规定间距设置。踏板面(2)具备:第1的夹板部(6)和第2的夹板部(7)。第1夹板部(6)在梯级行进方向上从踢板面(3)的侧端部起的规定距离内,包括不具有夹板(10)且仅具有夹板基部(9)的范围。第2夹板部(7)安装在仅具有夹板基部(9)的范围内。第2夹板部(7)隔着弹性体(8)安装在夹板基部(9)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扶梯的梯级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提高自动扶梯使用时的安全性的自动扶梯的梯级。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的梯级包括乘客搭乘面的踏板面和踢板面等,但该踏板面与踢板面的交叉部分成为角部。自动扶梯起动时,由于各梯级产生高度,该角部形成突出的形状。因此,在乘客搭乘自动扶梯时跌倒的情况下,存在身体碰撞到该角部而受伤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一种即使是万一乘客在搭乘自动扶梯时跌倒,也能够防止伤情变重的自动扶梯的梯级。以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在自动扶梯的角部周边安装保护罩,或者是具有使设置在梯级上表面的缓冲材料突出或塞入的结构的自动扶梯的梯级。另外,也提出有一种虽然并非直接以防止乘客受伤严重化为目的,但在设于踏板面的突出部(即夹板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比平滑的金属表面的摩擦系数更大的防滑构件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此外,也提出有一种将橡胶等的弹性聚合物材料制造的垫配置在踏板的基部与踏板面之间,从而降低振动的自动扶梯的梯级。作为以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文献,有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8-254873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特开平11-292441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和特开平6-15696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8-25487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29244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6-1569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如上所述的安装保护罩的情况下,最多仅可以保护梯级,无法确保乘客跌倒时的安全。此外,在安装了使用缓冲材料的机构的情况下,其结构复杂,安装更换也较为困难。另外,即使梯级的夹板部表面设置有作为防滑构件的橡胶或合成树脂,仅仅这样也不能充分吸收乘客跌倒时的冲击。并且,不仅仅是夹板部的表面,在夹板本身为橡胶或者合成树脂等的情况下,由于无法承受乘客在搭乘梯级时加载的载荷而致使夹板变形,反而有可能会助长跌倒。另外,即使将由橡胶等弹性聚合物材料制造的垫配置在踏板的基部和踏板面之间,这也是以抑制对乘客的振动为目的的,并不是对为防止乘客由于跌倒而受伤的严重化最重要的梯级角部而做出的对策。于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安装的,提高自动扶梯的梯级角部安全性的自动扶梯的梯级。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包括:具有多个夹板及夹板基部的踏板面和从所述踏板面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踢板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板在所述夹板基部上,与梯级行进方向平行地、在与所述梯级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按规定间距设置;所述踏板面包括:第I夹板部和第2夹板部;所述第I夹板部在梯级行进方向上从所述踢板面的侧端部起的规定距离内,包括不具有所述夹板而仅具有所述夹板基部的范围;所述第2夹板部安装于所述仅具有所述夹板基部的范围;所述第2夹板部隔着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夹板基部上。【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 新型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角部(A部)中踢板安装前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角部(A部)中踢板安装后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普通夹板部的截面的截面图。图5是显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角部(A部)的放大侧视图。图6是显示冲击吸收夹板部向后方倾斜的示意图。图7是显示冲击吸收夹板部向前方倾斜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结构。图9是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上安装的波状构件。图10是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上安装波状构件的侧视图。图11是显示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显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板簧的结构图。图13是显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梯级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4是显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梯级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显示本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6是显示本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中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结构的立体图。符号说明I…梯级2…踏板面3…踢板面4…支撑体5…导轮6…普通夹板部(第I夹板部)7…冲击吸收夹板部(第2夹板部)8…弹性聚合物材料9…基部10…夹板部11…滑动部12、13 …间隙14…围裙板15…波状构件16,17 …槽18…板簧19…弹簧 20 …孔21…弹簧支撑板22…嵌入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图1是显示本技术第I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角部(A部)中踢板安装前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角部(A部)中踢板安装后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显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普通夹板部的截面的截面图。图5是显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角部(A部)的放大侧视图。首先,使用图1简单说明自动扶梯的梯级的结构。梯级I具有:乘客搭乘面的踏板面2 ;自动扶梯升降时,相邻梯级出现级差时露出的面的踢板面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梯级I上升的方向(图1中的右侧)为前方,相反(图1中的左侧)为后方。此外,踏板面2和踢板面3由三角框架状的支撑体4支撑,该支撑体4的后方侧具有一对的导轮5。该一对的导轮5与图中未示出的输送链连接,梯级I与通过驱动装置环绕的输送链共同移动。此外,虽然未做详细图示,但踏板面2及踢板面3与支撑体4由螺栓等紧固件安装固定。接着使用图2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结构。图2显示的是踢板面3与踏板面2接合前的梯级I的结构。如图2所示,踏板面2包括:通过其后端下部突出,而其上部有切口部结构的普通夹板部(第I夹板部)6、和安装在该切口部的冲击吸收夹板部(第2夹板部)7。在本实施方式中,冲击吸收夹板部7的底部由合成树脂等弹性聚合物材料8支撑。弹性聚合物材料8的上部与冲击吸收夹板部7的底部结合,下部与普通夹板部6的切口部的上表面结合。如图3所示,通过在普通夹板部6的突出部分的后方侧端部(踢板接合面)B上结合踢板面3,从而构成梯级I。另外,梯级I由不锈钢(SUS)、铝压铸件等形成。对于普通夹板部6上的冲击吸收夹板部7的安装位置及各自的形状,使用图4、图5的截面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的截面图所示,普通夹板部6及冲击吸收夹板部7包括:成为踏板面的基台的基部9、和在基部9上按规定间隔形成突出部的夹板部10。此外,如图5所示,普通夹板部6的后端由仅有由基部9突出而形成的没有夹板部10的部分构成,该部分相当于上述的后端下部的突出部。然后,在没有夹板部10的基部9上,S卩,在踏板面2的后端下部的突出部的上表面隔着弹性聚合物材料8安装固定有冲击吸收夹板7。另外,如上所述,虽然在普通夹板部6的突出部的后方侧端部(踢板接合面)B上结合有踢板面3,但是普通夹板部6的后端下部的突出的上表面上具备的弹性聚合物材料8与踢板面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其包括:具有多个夹板和夹板基部的踏板面、以及从所述踏板面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踢板面,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板在所述夹板基部上,与梯级行进方向平行地、在与所述梯级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按规定间距设置,所述踏板面包括:第1夹板部和第2夹板部,所述第1夹板部在梯级行进方向上从所述踢板面的侧端部起的规定距离内,包括不具有所述夹板而仅具有所述夹板基部的范围,所述第2夹板部安装于所述仅具有所述夹板基部的范围,所述第2夹板部隔着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夹板基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0.03 JP 2012-2212841.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其包括:具有多个夹板和夹板基部的踏板面、以及从所述踏板面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踢板面,所述自动扶梯的梯级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夹板在所述夹板基部上,与梯级行进方向平行地、在与所述梯级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按规定间距设置, 所述踏板面包括:第I夹板部和第2夹板部, 所述第I夹板部在梯级行进方向上从所述踢板面的侧端部起的规定距离内,包括不具有所述夹板而仅具有所述夹板基部的范围, 所述第2夹板部安装于所述仅具有所述夹板基部的范围, 所述第2夹板部隔着弹性体安装在所述夹板基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夹板部与所述踢板面的接触面为滑动部,所述第2夹板部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变形在上下方向上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垣熏雄上村晃正石川佳延菊池孝幸冈野真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