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的梯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811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7:36
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具有:梯级;踏步竖板部;以及多个夹板,该多个夹板在该踏步竖板部及所述梯级所结合的角部中设在形成于所述梯级主体部的后端部的缺口部上,所述夹板具有:一体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板状短峰的短峰部,该短峰的后端面延伸至与踏步竖板部的谷部为同一平面;一体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板状长峰的长峰部,该长峰的后端面延伸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峰部为同一平面;结合体,该结合体将该长峰部和所述短峰部在所述梯级的主体侧相互结合;以及弹性体,该弹性体配置在这些长峰部和所述短峰部的底面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安全的自动扶梯,即使乘客摔倒、身体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上,也能吸收碰撞能量,防止受伤严重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具有:梯级;踏步竖板部;以及多个夹板,该多个夹板在该踏步竖板部及所述梯级所结合的角部中设在形成于所述梯级主体部的后端部的缺口部上,所述夹板具有:一体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板状短峰的短峰部,该短峰的后端面延伸至与踏步竖板部的谷部为同一平面;一体形成有多个平行排列的板状长峰的长峰部,该长峰的后端面延伸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峰部为同一平面;结合体,该结合体将该长峰部和所述短峰部在所述梯级的主体侧相互结合;以及弹性体,该弹性体配置在这些长峰部和所述短峰部的底面上。采用本技术,可提供一种安全的自动扶梯,即使乘客摔倒、身体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上,也能吸收碰撞能量,防止受伤严重化。【专利说明】自动扶梯的梯级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
技术介绍
在自动扶梯中往往发生摔倒的事故,尤其当身体碰撞到梯级的踏面与踏步竖板面所交叉的角部时,有可能受到大的伤害。因此,需要一种这样的安全自动扶梯:即使摔倒且头部碰撞到所述角部上,也能吸收碰撞能量,防止受伤严重化。作为防止身体碰撞到角部时受伤严重化的措施,现有提出有几个方法。例如,作为现有例1,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8-254873号提出了一种自动扶梯。其具有设有多个夹板的梯级和竖板,并具有:多个缓冲件,多个缓冲件分别设在梯级的安装侧端部的夹板间;以及施力体,该施力体设在梯级与缓冲件之间,该施力体在梯级表面从出入部出来以搭乘乘客时,对多个缓冲件施力以使多个缓冲件从夹板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在梯级进入出入部时由出入部的梳齿下推而将多个缓冲件放入在梯级的夹板间的引入位置。另外,虽然防止受伤严重化不是主要目的,但是以提出有好几种的防止受伤严重化相关的方法。例如,作为现有例2,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11-292441号提出了一种自动扶梯。其是,自动扶梯的梯级由梳齿板和梯级基板构成,梯级基板由铝压铸件或不锈钢构成,梳齿板由摩擦系数比平坦的金属大的材料例如橡胶或合成树脂构成,利用螺钉或粘接剂固定在梯级基板上,梳齿板具有沿行走方向延伸、在垂直于行走方向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的多个突条。此外,作为现有例3,日本专利公开特许公报特开平06-156960号提出了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该自动扶梯的踏面具有金属制的框和放在框上的金属制梯级,通过橡胶等弹性体抑制振动材料来防止梯级与框的直接接触,施加在框上的振动就不会传递到梯级上。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25487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29244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06-1569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的自动扶梯:不使用高价的装置,即使乘客摔倒、身体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也能吸收碰撞能量,防止受伤严重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具有:梯级,该梯级具有沿宽度方向排列有与行进方向平行的多条峰的主体部;踏步竖板部,该踏步竖板部与该梯级的所述主体部的后端部结合,沿宽度方向排列有多条凸部并在相邻的凸部间形成有凹部;以及多个夹板,该多个夹板在该踏步竖板部及所述梯级所结合的角部中、设于形成于所述梯级主体部的后端部的缺口部,所述夹板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短峰,该短峰的后端面延伸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凹部为同一平面;多个长峰,该多个长峰的后端面延伸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凸部为同一平面,并分别交替地平行配置在所述多个短峰之间;连接部,该连接部将该长峰和所述短峰在所述梯级的主体侧相互结合;以及冲击吸收体,该冲击吸收体配置成与这些长峰和所述短峰的底面接触。又,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所述长峰和所述短峰在所述梯级的主体侧通过长短峰连接部相互结合,并在所述踏步竖板部侧互相分离。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在所述踏步竖板部的凸部上端形成有开口,在所述长峰的所述踏步竖板部侧的下端部设有与所述开口嵌合并将其封住的突起部。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所述短峰具有支承板,该支承板对所述多个峰的底部予以一体支承、并形成有使得所述多个峰中相邻的峰之间插入所述多个长峰的狭槽,通过该支承板所述长峰和所述短峰相互结合。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所述冲击吸收体在与所述短峰和所述长峰对应的位置处具有互相不同的材料常数。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所述长峰和所述短峰具有不同的材料常数。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所述短峰的相对于所述踏面的高度形成得比所述长峰低。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所述短峰的支承板,在所述踏步竖板部侧端部具有立脚在形成于所述梯级主体部的后端部的缺口部底面上的脚板部,在该脚板部下端及设于所述长峰部的突起部下端,设有所述冲击吸收体。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所述冲击吸收体形成有所述短峰和长峰的下端插入的槽。又,本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自动扶梯的梯级,所述多个长峰在所述踏步竖板部侧下端通过长峰连接部连接成一体。技术的效果采用本技术,可提供这样一种安全的自动扶梯:不使用高价的装置,即使乘客摔倒、身体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也能吸收碰撞能量,防止受伤严重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I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侧视图。图2是将图1所述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角部附近予以局部剖切后的立体图。图3同样是说明角部附近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将图1所示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结构予以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将本技术实施方式2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结构予以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7中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实施方式3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将本技术实施方式4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结构予以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将本技术实施方式5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结构予以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将本技术实施方式6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结构予以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图14所示的自动扶梯的梯级的主要部分装配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图15中主要部分的剖视图。符号说明1......梯级 2......踏面3......竖板部4......围裙板5、17、23、30、32、41……冲击吸收夹板部6......主体部7......缺口部8......峰9......凸部10 凹部11、20、24、31......短峰25......短峰部12、21、26......长峰25、27......长峰部27-1......长峰连接部13......开口部14……突起部15、18……长短峰连接部16、19、28、38、39......冲击吸收体29......狭槽40......爪部48......第2长峰连接部22、4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扶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具有:梯级,该梯级具有沿宽度方向排列有与行进方向平行的多条峰的主体部;踏步竖板部,该踏步竖板部与该梯级的所述主体部的后端部结合,沿宽度方向排列有多条凸部并在相邻的凸部间形成有凹部;以及多个夹板,该多个夹板在该踏步竖板部及所述梯级所结合的角部中、设于形成于所述梯级主体部的后端部的缺口部,所述夹板具有:多个平行排列的短峰,该短峰的后端面延伸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凹部为同一平面;多个长峰,该多个长峰的后端面延伸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凸部为同一平面,并分别交替地平行配置在所述多个短峰之间;连接部,该连接部将该长峰和所述短峰在所述梯级的主体侧相互结合;以及冲击吸收体,该冲击吸收体配置成与这些长峰和所述短峰的底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村晃正中垣熏雄殿城贤三石川佳延菊地孝幸高桥秀生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