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生头纱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7291 阅读:130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3-17 0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生头纱管,其包括筒管主体,其中,所述筒管主体的环状生头区域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负压孔,所述筒管主体内与所述环状生头区域对应处设置有负压腔,负压孔与负压腔相连通,抽取所述负压腔内气体形成负压,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形成负压吸附区,纱线在负压状态下吸附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利用吸风机在负压腔形成负压,通过筒管主体管壁上设置的负压孔吸附纱线,便于自动落纱生头,使自动落纱生头率达到100%,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实现了纱线的无残留,大幅提高了粗纱的利用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生头纱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压生头纱管。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自动落纱粗纱机使用的粗纱管,其生头原理全部相同,即采用在粗纱管顶端或底端包裹一层绒带,在开始纺纱时,让纱线粘贴在绒带上,达到生头的目的。粗纱的生头率达仅为80%左右,还需要人工辅助生头,增大了粗纱挡车工的工作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目前使用的粗纱管,在生头时受锭翼压掌位置的影响,在开始纺纱压掌位置未到达筒管绒带位置时,纱线不能和绒带接触,纱线会在粗纱机假捻器以上部分拥头,造成粗纱生头率不高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满足粗纱自动生头的要求。二是目前使用的粗纱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绒带上会附着一层纤维,甚至产生大量静电,绒带的粘附力会削弱,造成生头时纱线不能附着在纱管上,影响自动生头率,造成了需要粗纱挡车工人工辅助生头的现象,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动生头的要求。由上述可见,目前已有的纱管结构已经决定了其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动落纱粗纱机自动生头的要求,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生头纱管,以提高粗纱生头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负压生头纱管,其包括筒管主体,其中,所述筒管主体的环状生头区域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负压孔,所述筒管主体内与所述环状生头区域对应处设置有负压腔,负压孔与负压腔相连通,抽取所述负压腔内气体形成负压,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形成负压吸附区,纱线在负压状态下吸附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所述的负压生头纱管,其中,所述筒管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窄端向上、中空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的中空腔上部为朝上的喇叭口状,所述凸台部的外部轮廓类于正圆台状,所述凸台部的内壁有向下方倾斜的斜角,所述凸台部的外壁有向外下方倾斜的斜角。所述的负压生头纱管,其中,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中空的导套,所述导套沿所述筒管主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套的顶端与所述凸台部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导套外侧壁与所述中空腔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中空腔与所述负压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的负压生头纱管,其中,靠近所述凸台部下方的所述筒管主体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的负压生头纱管,其中,所述筒管主体下端设置有筒管座,所述筒管座嵌接在所述筒管主体的下端,所述筒管座的底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向上凹陷的多个槽口,相邻两个槽口之间的实体部分成下尖上宽的倒齿型结构。所述的负压生头纱管,其中,所述负压生头纱管配置有一吸风机,所述吸风机与所述负压腔相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负压生头纱管,在筒管主体内与环状生头区域对应处设置负压腔,环形生头区域在360度范围上设置多个负压孔,与负压腔相连通,取代传统的生头绒带,利用吸风机在负压腔形成负压,通过筒管主体管壁上设置的负压孔吸附纱线,便于自动落纱生头,使自动落纱生头率达到100%,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由于筒管主体转动过程中,是依靠负压使纱线自动吸附在环形生头区域,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像传统绒带生头那样产生粘附力削弱的情况,实现了纱线的无残留,大幅提高了粗纱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负压生头纱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生头纱管,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压生头纱管,如图1所示的,其包括筒管主体1,所述筒管主体I可以采用ABS材质等材料制成。所述筒管主体I的环状生头区域2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负压孔3,所述筒管主体I内与所述环状生头区域2对应处设置有负压腔4,负压孔3与负压腔4相连通,抽取所述负压腔4内气体形成负压,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2形成负压吸附区,纱线在负压状态下吸附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2上其更为具体的是:所述筒管主体I在粗纱机开始纺纱时,所述负压生头纱管配置的吸风机开始工作,吸风机抽取所述负压腔4内气体形成负压,所述负压孔3是与所述负压腔4相连通的均匀小孔,通过所述负压孔3在所述筒管主体I的所述环状生头区域2开孔部分形成一个负压吸附区,纱线在负压的作用下会吸附在所述筒管主体I的表面,通过所述筒管主体I的转动,实现了纱线在所述筒管主体I上的缠绕,达到粗纱自动生头的目的,使自动落纱生头率达到100%,同时避免了绒带和压掌状态对粗纱生头的影响,实现了纱线的无残留,提高了粗纱的利用率。更进一步的,所述筒管主体I的上端设置有窄端向上、中空的凸台部5,所述凸台部5的中空腔6上部为朝上的喇叭口状,所述凸台部5的外部轮廓类于正圆台状,所述凸台部5的内壁有向下方倾斜的斜角,其与水平夹角为α,所述凸台部的外壁有向外下方倾斜的斜角,其与水平线夹角为β,可以使吊锭更好的与所述凸台部5相卡合。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6内设置有中空的导套7,所述导套7沿所述筒管主体I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套7的顶端与所述凸台部5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导套7外侧壁与所述中空腔6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8,当吊锭插入所述导套7内时,吊锭与所述导套7产生的应力会通过所述间隙8消除,使吊锭与所述导套7结合更流畅。并且所述中空腔6与所述负压腔4之间设置有所述隔板9,使所述中空腔6与所述负压腔4形成各自独立的腔体,保证了所述筒管主体I稳定的运行。更进一步的,靠近所述凸台部5下方的所述筒管主体I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0。并且所述筒管主体I下端设置有筒管座11,所述筒管座11嵌接在所述筒管主体I的下端,所述筒管座11的底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向上凹陷的多个槽口 12,相邻两个槽口 12之间的实体部分成下尖上宽的倒齿型结构。而且所述负压生头纱管配置有一吸风机,所述吸风机与所述负压腔4相连通,用于控制所述负压腔4内的负压强度。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生头纱管,其包括筒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主体的环状生头区域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负压孔,所述筒管主体内与所述环状生头区域对应处设置有负压腔,负压孔与负压腔相连通,抽取所述负压腔内气体形成负压,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形成负压吸附区,纱线在负压状态下吸附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生头纱管,其包括筒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主体的环状生头区域上均匀布置有多个负压孔,所述筒管主体内与所述环状生头区域对应处设置有负压腔,负压孔与负压腔相连通,抽取所述负压腔内气体形成负压,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形成负压吸附区,纱线在负压状态下吸附在所述环形生头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生头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窄端向上、中空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的中空腔上部为朝上的喇叭口状,所述凸台部的外部轮廓类于正圆台状,所述凸台部的内壁有向下方倾斜的斜角,所述凸台部的外壁有向外下方倾斜的斜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生头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中空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桂华王成吉刘增喜李建霞周春娟郭加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5年02月25日 04:27
    头纱种类很多,在整个婚礼装束中,头纱的魔力都不可否认。头纱首先要与你的婚纱礼服相配,然而它与你发型的协调也是格外重要的。螺旋式发髻这是一款讲究的盘发方式,如果选择向后走向的头纱就会遮盖住发髻的精妙之处,单薄、短款的头纱是上佳选择。婚纱的头纱所带来的如梦如幻的感觉更好的映衬出新娘的楚楚动人,蕾丝的,轻纱的,拖地的,配饰的,不同的婚纱选择的头纱也是不一样的。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