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军专利>正文

一种车载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7563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换气装置,主要由窗框盒及安装在窗框盒上的进气风机、排气风机、定时器及蓄电池组成,所述窗框盒设置成上凸型板和下凹型槽结构,在窗框盒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条镶边,所述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通过导线分别与定时器和蓄电池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风机进、排气的方式对车室内实现定时置换空气,使车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洁,达到温度与外界环境气温保持平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轻便,便于安装和随车携带,有防尘、防雨的功能。在车辆行驶中和停放时均可安全使用。安装后,对运行车辆可以起到较好的节能功能并能够使密闭的车室内得到清洁空气的有效置换,在无人监管车辆并使用时,同时具有坚固的防盗功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换气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封闭的车室内换气
,具体是涉及一种车载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炎热的暴晒会使密闭的车内聚集高温。停放在烈日下被暴晒或顶着烈日奔驰的汽车,当需散热和换气时,都必须打开车窗或开启汽车空调,才能平衡和降低车室内的温度,散发车内的污浊空气。然而车的档次越高,其车室的密封性能越好,车内高温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新车消除异味是比较大的难题。同时停放或行驶中的车辆,在打开车窗散热或换气时,会面临防雨、防尘、防盗和增大汽车运动阻力等问题。且频繁使用空调不仅会增大车辆油耗,而且容易使人患上“空调病”,不易于身体健康。为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车载太阳能风扇,但是车载太阳能风扇只能解决车内排气,在使用时必须打开车窗才有一定的换气效果,因而会使车内受到环境烟尘的污染。车载氧吧只能对密闭车室中内循环的空气进行简单过滤,实际效果可想而知并不理想。因此,目前在不使用汽车本身能源的前提下,能够使密闭车室内与外环境有效进行清洁空气置换功能的随车节能装直广品尚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使密闭车室达到有效置换清洁空气的车载换气装置,该装置节能环保、轻便简易,安装简单牢固,易于随车携带。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车载换气装置,主要由窗框盒及安装在窗框盒上的进气风机、排气风机、定时器及蓄电池组成,所述窗框盒设置成上凸型板和下凹型槽结构,在窗框盒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条镶边,所述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通过导线分别与定时器和蓄电池相连。所述窗框盒上在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的安装处均设置为通孔,在通孔内分别设有进风管和排风管。所述窗框盒外侧位于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处均安装有挡水冒。所述窗框盒内侧位于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处分别安装有排风机罩和进风机罩。所述进气风机的进风管内安装有空气过滤盒,其中空气过滤盒包括盒体、盒盖及置于盒体内的过滤部件。所述空气过滤盒通过设置于盒体上的外螺纹与进风管上的内螺纹连接。所述盒体底部和盒盖上均设有透气孔。所述过滤部件可以是丝网、滤棉或活性炭。所述排气风机的排风管内装有活动的单向风门。所述进气风机的进风机罩进风口向车头下方向安装,排气风机的排风机罩抽风管口向车尾上方向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牢固的安装在半开状的车窗框内,可以独立的进行进、排换气,利用定时器调节运行时间和控制蓄电池电能。运行时完全可以使车室在密封的条件下,有注入清洁空气进入并能有效的置换出密闭车室内的静止空气的功能,可以极大的减少车内受到外界雨水、烟尘环境侵害,从而达到换气排污和散热的功能。同时具备较好的防盗功能。本技术易于制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在车辆运行和停止时均能可靠安全使用。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可尽量减少汽车空调使用,能够散发车室污浊的空气,保持车内空气清洁,有效消除新车异味,可在汽车车室换气
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挡水冒与排风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向视图;图7为图5的B-B向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空气过滤盒与进风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C-C向视图;图10为图8的D-D向视图;图11为本技术中空气过滤盒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安装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E-E向视图。图中:1-窗框盒,2-进气风机,3-排气风机,4-定时器,5-蓄电池,6-空气过滤盒,7-排风机罩,8-进风机罩,9-上凸型板,10-下凹型槽,11 -密封胶条,12-挡水冒,13-导线,14-单向风门,15-排风管,16-进风管,17-上窗槽,18-车窗玻璃,19-车门,61-盒体,62-盒盖,63-过滤部件,161-内螺纹,611-透气孔,612-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至图1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载换气装置,主要由窗框盒I及安装在窗框盒I上的进气风机2、排气风机3、定时器4及蓄电池5组成,所述窗框盒I设置成上凸型板9和下凹型槽10结构,这样窗框盒I可牢固卡制安装在半开状的车窗框内,使窗框盒I的边框具有较好的防雨、防尘和车窗密封功能。在窗框盒I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条11镶边,所述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通过导线13分别与定时器4和蓄电池5相连。通过定时器4实现定时运行进、排置换车内空气。能够有计划的实现同步进、排气工作。所述窗框盒I上在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的安装处均设置为通孔,在通孔内分别设有进风管16和排风管15。所述窗框盒I外侧位于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处均安装有挡水冒12。这样可以防止雨水进入车内,同时防止雨水进入风机内。所述窗框盒I内侧位于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处分别安装有排风机罩7和进风机罩8。通过风机罩可对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起保护作用,保持风在干燥的环境下工作,防止风机因处于潮湿环境中而损坏,提高了风机的使用寿命。所述进气风机2的进风管16内安装有空气过滤盒6,其中空气过滤盒6包括盒体61、盒盖62及置于盒体61内的过滤部件63。通过空气过滤盒6保证进入车室的空气较清洁。所述空气过滤盒6通过设置于盒体61上的外螺纹612与进风管16上的内螺纹161连接。保证空气过滤盒6与进风管16连接可靠,有效过滤空气。所述盒体61底部和盒盖62上均设有透气孔611。保证进入车室内的空气能循环对流。所述过滤部件63可以是丝网、滤棉或活性炭等透气性较好的滤材,使空气进入空气过滤盒6过滤后进入车室。以防止车外环境粉尘进入车室,保持车室内空气的清洁。所述排气风机3的排风管15内装有活动的单向风门14。风机运行时单向风门14处于开启状态,风机停止运行时单向风门14处于关闭状态。[0041 ] 所述进气风机2的进风机罩7进风口向车头下方向安装,排气风机3的排风机罩8抽风管口向车尾上方向安装。这样使密闭车室内的静止空气,在风机抽送气工作时形成环形气流,不断将室外空气注入车室内,并置换出车室内空气。如图1至图13所示,本技术在制作时,按照不同车型的车窗制作适合其外观长度和宽度的窗框盒1,窗框盒I上部制作成与车窗上窗槽17长度、车窗玻璃18厚度和弧度一致的上凸型板9,窗框盒I下部制作成与车窗上窗槽17相同的下凹型槽10结构,窗框盒I边距与车窗框边距相等,两侧边用密封胶条11镶边。窗框盒I可用有较好强度的硬质材料制作。进气风机2、排气风机3、定时器4、蓄电池5在窗框盒I中进行合理分布安装。进气风机2、排气风机3机安装处均有通风孔,进、排气通风方向互为相反,进气风机2送风管口朝车头向下方向安装,排气风机3抽气管口朝车尾向上方向安装。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外均安装挡水冒12,空气过滤盒6有外螺纹,与进气风机2进风口上的管口螺纹相连接安装,盒中可用丝网、滤棉或活性炭等为滤材。排气风机出风口安装单向风门14。风机、定时器及蓄电池可选用低电压电器进行合理的选型匹配。如图12、图13所示,本技术在安装时,打开车窗,窗框盒I按照电器元件安装方向为车内方向进行安装,将窗框盒I上部的上凸型板9平整的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窗框盒(1)及安装在窗框盒(1)上的进气风机(2)、排气风机(3)、定时器(4)及蓄电池(5)组成,所述窗框盒(1)设置成上凸型板(9)和下凹型槽(10)结构,在窗框盒(1)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条(11)镶边,所述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通过导线(13)分别与定时器(4)和蓄电池(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窗框盒(I)及安装在窗框盒(I)上的进气风机(2)、排气风机(3)、定时器(4)及蓄电池(5)组成,所述窗框盒(I)设置成上凸型板(9)和下凹型槽(10)结构,在窗框盒(I)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条(11)镶边,所述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通过导线(13)分别与定时器(4)和蓄电池(5)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盒(I)上在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的安装处均设置为通孔,在通孔内分别设有进风管(16)和排风管(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盒(I)外侧位于进气风机(2)和排气风机(3)处均安装有挡水冒(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盒(I)内侧位于进气风机(2 )和排气风机(3 )处分别安装有排风机罩(7 )和进风机罩(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换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王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