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溶液稀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7309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浓溶液稀释装置,该装置包括水罐、浓溶液暂存罐、稀溶液批次罐、稀溶液储罐、连接所述水罐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进水管、连接所述浓溶液暂存罐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浓溶液进料管、连接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与所述稀溶液储罐的稀溶液进料管、连接在所述稀溶液储罐上的出料管、设置在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上用于检测所述稀溶液批次罐内液位的液位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总阀门,所述浓溶液进料管上沿所述浓溶液进料管内料液的走向依次设有加料泵及浓溶液进料阀门,所述稀溶液进料管上设有稀溶液进料阀门,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本实施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方便,可精准配置稀溶液浓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溶液稀释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线将高浓度的溶液精确稀释至所需浓度的稀释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浓溶液稀释装置大多结构设置复杂,操作不方便的稀释装置,稀释后的稀释液浓度往往不精准,且现有的浓溶液稀释装置常由一台计量泵向管道内添加定量的浓溶液、一台流量计检测下向同一段管道内添加定量的水,二者再经过一个混合器混匀后加入储罐,采用流量计或流量泵来控制料液的加入量不能很精确的控制稀释液的浓度,且一旦流量计或流量泵出现问题,那么将导致整个稀释液的浓度不精准,进而浪费原料。另一方面,若要将浓溶液稀释到另一浓度,则需将流量计和流量泵重新设定其参数,操作复杂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精准配置稀溶液浓度的浓溶液稀释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浓溶液稀释装置,该装置包括水罐、浓溶液暂存罐、稀溶液批次罐、稀溶液储罐、连接所述水罐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进水管、连接所述浓溶液暂存罐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浓溶液进料管、连接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与所述稀溶液储罐的稀溶液进料管、连接在所述稀溶液储罐上的出料管、设置在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上用于检测所述稀溶液批次罐内液位的液位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总阀门,所述浓溶液进料管上沿所述浓溶液进料管内料液的走向依次设有加料泵及浓溶液进料阀门,所述稀溶液进料管上设有稀溶液进料阀门,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浓溶液进料管之间连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浓溶液进料管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加料泵的上游,在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连接管阀门。在所述浓溶液进料管上且位于所述连接位置的上游设有截止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之间设有第一进水管、管径小于所述第一进水管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阀门,所述第二进水管设有第二进水阀门。所述浓溶液进料管上设有流量监测仪。所述浓溶液暂存罐上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有排放阀。所述稀溶液批次罐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容量小于所述稀溶液储罐。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装置在稀溶液批次罐上设置液位计用于检测稀溶液批次罐内的液位,直观方便的观察稀溶液批次罐内的液位情况,采用液位计来控制加入稀溶液批次罐内的料液及水,能够精确控制加入量,使得最终稀释后的稀溶液浓度精准。本技术装置设计简单,操作简单、方便,可精准配置稀溶液浓度,大大降低浓溶液母液的浪费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浓溶液暂存罐;2、稀溶液批次罐;3、稀溶液储罐;4、进水管;5、进水总阀门;6、浓溶液进料管;7、浓溶液进料阀门;8、加料泵;9、稀溶液进料管;10、稀溶液进料阀门;11、出料管;12、出料阀;13、第一进水管;14、第二进水管;15、第一进水阀门;16、第二进水阀门;17、连接管;18、连接管阀门;19、截止阀;20、排料管;21、排料阀;LT、浓溶液液位计;LPT1、水液位计;LPT2、稀溶液液位计;FS、流量监测仪。【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浓溶液稀释装置,该装置包括水罐、浓溶液暂存罐1、稀溶液批次iiS 2、稀溶液储iig 3。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水罐与稀溶液批次罐2之间连有进水管4,进水管4上设有进水总阀门5 ;浓溶液暂存罐I与稀溶液批次罐2之间连有浓溶液进料管6,浓溶液进料管6上沿浓溶液进料管6内料液的走向依次设有加料泵8及浓溶液进料阀门7 ;稀溶液批次罐2与稀溶液储罐3之间连有稀溶液进料管9,稀溶液进料管9上设有稀溶液进料阀门10,在稀溶液批次罐2上设有用于检测稀溶液批次罐2内液位的液位计;稀溶液储罐3上连有出料管11,出料管11上设有出料阀12。本实施例中,进水管4与浓溶液进料管6之间连有连接管17,连接管17与浓溶液进料管6的连接位置位于加料泵8的上游,在连接管17上设有连接管阀门18。在浓溶液进料管6上且位于连接管17与浓溶液进料管6连接位置的上游设有截止阀19。本实施例中,进水管4与稀溶液批次罐2之间设有第一进水管13、管径小于第一进水管13的第二进水管14,第一进水管13上设有第一进水阀门15,第二进水管设有第二进水阀门16。本实施例中,浓溶液进料管6上设有流量监测仪FS,用于监测浓溶液进料管6内料液的流经状况。本实施例中,浓溶液暂存罐I上设有排料管20,排料管20上设有排料阀21。稀溶液批次罐2内设有搅拌装置,用于搅拌进入稀溶液批次罐2的水和浓溶液使其稀释。稀溶液批次罐2的容量小于稀溶液储罐3。如附图1所示,在稀溶液批次罐2上设有水液位计LPTl、浓溶液液位计LT,分别用于检测稀溶液批次罐2内水的液位和浓溶液的液位。在稀溶液储罐3上设有稀溶液液位计LPT2,用于检测稀溶液储罐3内稀溶液的液位。本技术装置的使用过程:对浓溶液液位计LT设定浓溶液液位设定量,开启浓溶液进料管6上的所有阀门和加料泵8,将浓溶液暂存罐I中的浓溶液泵入稀溶液批次罐2直至浓溶液液位设定量,关闭浓溶液进料管6上所有阀门。然后对水液位计LPTl设定水液位设定量,然后开启进水管4、第一进水管13、第二进水管14上的所有阀门,水罐中的水进入稀溶液批次罐2中,待快达水液位设定量时,关闭第一进水管13上的所有阀门,只留第二进水管14进水直至水液位设定量,关闭进水管4和第二进水管14上的所有阀门。待浓溶液和水均达到各自的设定量时,开启搅拌装置,将浓溶液和水在稀溶液批次罐2中均匀混合并稀释。最后开启稀溶液进料阀门10,稀溶液批次中的稀溶液进入稀溶液储iil 3中储存待用。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稀溶液储罐3中稀溶液达到一定量,稀溶液储罐3中的稀溶液通过出料管11输送至生产线。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溶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水罐、浓溶液暂存罐、稀溶液批次罐、稀溶液储罐、连接所述水罐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进水管、连接所述浓溶液暂存罐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浓溶液进料管、连接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与所述稀溶液储罐的稀溶液进料管、连接在所述稀溶液储罐上的出料管、设置在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上用于检测所述稀溶液批次罐内液位的液位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总阀门,所述浓溶液进料管上沿所述浓溶液进料管内料液的走向依次设有加料泵及浓溶液进料阀门,所述稀溶液进料管上设有稀溶液进料阀门,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溶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水罐、浓溶液暂存罐、稀溶液批次罐、稀溶液储罐、连接所述水罐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进水管、连接所述浓溶液暂存罐与所述稀溶液批次罐的浓溶液进料管、连接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与所述稀溶液储罐的稀溶液进料管、连接在所述稀溶液储罐上的出料管、设置在所述稀溶液批次罐上用于检测所述稀溶液批次罐内液位的液位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总阀门,所述浓溶液进料管上沿所述浓溶液进料管内料液的走向依次设有加料泵及浓溶液进料阀门,所述稀溶液进料管上设有稀溶液进料阀门,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溶液稀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浓溶液进料管之间连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浓溶液进料管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加料泵的上游,在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恒李健王鹏何德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