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螺旋混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302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螺旋混合机,包括料筒、转轴、支架、驱动电机,料筒上设有物料入口和混合料输出口,转轴的一端从料筒穿过,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支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其特征在于:转轴位于料筒中的轴身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旋搅拌体,该螺旋搅拌体与固定在转轴上的支撑杆固定连接,螺旋搅拌体至少由内层螺旋搅拌叶片和外层螺旋搅拌叶片组成,内层螺旋搅拌叶片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小于外层螺旋搅拌叶片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粘性或有凝聚性的粉粒体物料进行快速混合,且混合均匀程度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螺旋混合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物料混合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卧式螺旋混合机。
技术介绍
目前,多数用户的混料设备主要使用绞龙。绞龙在使用中普遍存在几个问题:1、单项进料,即同一时刻只能投入一种物料。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必须交叉投入不同的物料,已达到混料的目的。这样势必造成物料的分段,无法均匀混合。2、物料单项运动,绞龙中的物料只能一个方向旋转向前输送,混合程度有限。高品质的生产对物料的均匀混合要求高,例如,对于粘性或有凝聚性的粉粒体的混合,以及粉粒体中添加液体及糊状物料的混合,同时由于粘性物料清洗困难,绞龙就难以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螺旋混合机,本技术能对粘性或有凝聚性的粉粒体物料进行快速混合,且混合均匀程度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卧式螺旋混合机,包括料筒、转轴、支架、驱动电机,料筒上设有物料入口和混合料输出口,转轴的一端从料筒穿过,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支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转轴位于料筒中的轴身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旋搅拌体,该螺旋搅拌体与固定在转轴上的支撑杆固定连接,螺旋搅拌体至少由内层螺旋搅拌叶片和外层螺旋搅拌叶片组成,内层螺旋搅拌叶片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小于外层螺旋搅拌叶片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采用了上述方案,转轴位于料筒中的轴身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旋搅拌体,该螺旋搅拌体与固定在转轴上的支撑杆固定连接,螺旋搅拌体至少由内层螺旋搅拌叶片和外层螺旋搅拌叶片组成,内层螺旋搅拌叶片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小于外层螺旋搅拌叶片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物料在混合过程中,外层螺旋搅拌叶片将物料从两侧向中央汇集,内层螺旋搅拌叶片将物料从中央向两侧输送,这样使得物料形成对流混合,使得物料的混合快速并均匀。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升降座,所述支架固定在升降座上。通过升降座可以带动支架进行升降,以使料筒处于不同的高度位置。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具体的场地来选择料筒所处的高度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I为料筒,2为转轴,3为支架,4为驱动电机,5为物料入口,6为混合料输出口,7为支撑杆,8为内层螺旋搅拌叶片,9为外层螺旋搅拌叶片,10为升降座。【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技术的卧式螺旋混合机,包括料筒1、转轴2、支架3、驱动电机4。料筒I上设有物料入口 5和混合料输出口 6。转轴2的一端从料筒I穿过,转轴2的两端通过轴承6支承在支架3上。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驱动电机4为减速电机。转轴2位于料筒I中的轴身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旋搅拌体,该螺旋搅拌体与固定在转轴上的支撑杆7固定连接。螺旋搅拌体至少由内层螺旋搅拌叶片8和外层螺旋搅拌叶片9组成,内层螺旋搅拌叶片8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小于外层螺旋搅拌叶片9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还包括一个升降座10,所述支架固定在升降座上。升降座10由支撑座和油缸组成,油缸的输出端与支撑座连接,支架固定于支撑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卧式螺旋混合机,包括料筒、转轴、支架、驱动电机,料筒上设有物料入口和混合料输出口,转轴的一端从料筒穿过,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支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其特征在于:转轴位于料筒中的轴身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旋搅拌体,该螺旋搅拌体与固定在转轴上的支撑杆固定连接,螺旋搅拌体至少由内层螺旋搅拌叶片和外层螺旋搅拌叶片组成,内层螺旋搅拌叶片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小于外层螺旋搅拌叶片的顶点距转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螺旋混合机,包括料筒、转轴、支架、驱动电机,料筒上设有物料入口和混合料输出口,转轴的一端从料筒穿过,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承在支架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其特征在于:转轴位于料筒中的轴身上对称设置有一对螺旋搅拌体,该螺旋搅拌体与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红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豪邦纳米科技涂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