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冰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7188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包括骨架层、膨胀内胆,单向阀,连接导管、压力表、给药器、压力注射器,骨架层形状为仿生子宫结构,膨胀内胆设置在骨架层内侧,骨架层与膨胀内胆的开口处汇合并形成双腔结构均与单向阀连接;连接导管为两个,其一端均连接单向阀,另一端分别连接给药器和压力注射器,并通过单向阀的两个阀口分别与膨胀内胆与所述骨架层之间的空腔和膨胀内胆内的空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集术后创面止血、病灶隔离、药物实施通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宫腔操作综合管理,且该装置多功能宫腔粘连防治装置于宫腔操作手术后,全面阻断宫腔粘连发生的各种途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宫腔粘连防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材料器具领域。
技术介绍
任何引起子宫内膜破坏的因素都可引起子宫腔粘连,宫腔粘连与妊娠有关的约占91% ;常见于人工流产术或自然流产刮宫术后。非妊娠引起的宫腔粘连约占9%,如子宫内膜结核、子宫肌瘤挖除术,诊断性刮宫术等。宫腔粘连的发病率占所有宫腔操作类手术的30-40%,宫腔粘连可造成患者月经量减少、闭经、不孕等,其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殖健康。对于宫腔粘连发生的病因、诊断以及防治等的研究,得到众多的学者关注。对宫腔粘连的国内外的防治方法也较多,主要有前期的术后放置节育环、放置屏障物、放置球囊导尿管、雌激素药物疗法等,这些措施虽然有效,但临床实践效果还不尽理想。并且仅局限于重症宫腔粘连分离后的宫腔粘连的预防。宫腔操作手术后,预防宫腔粘连主要考虑以下几点,止血是否充分、感染的预防、损伤的愈合速度、创面的隔离屏障等,鉴于宫腔操作类手术后宫腔粘连的高发病率,有必要在宫腔操作手术后即采取防治措施,作为宫腔操作手术后的综合管理,阻断宫腔粘连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宫腔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层(1)、膨胀内胆(2),单向阀(3),连接导管(4)、压力表(5)、给药器(6)、压力注射器(7),所述骨架层(1)形状为仿生子宫结构,其上设置有多个给药通道(10)且具有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单向阀连接;所述膨胀内胆(2)设置在所述骨架层(1)内侧,具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单向阀连接;所述单向阀(3)具有第一阀口(31)和第二阀口(32),所述第一开口端通过所述第一阀口(31)与所述膨胀内胆(2)与所述骨架层(1)之间的空腔(8)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端通过所述第二阀口(32)与所述膨胀内胆内的空腔(9)连通;所述连接导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层(I)、膨胀内胆(2),单向阀(3),连接导管(4)、压力表(5)、给药器(6)、压力注射器(7), 所述骨架层(I)形状为仿生子宫结构,其上设置有多个给药通道(10)且具有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单向阀连接; 所述膨胀内胆(2)设置在所述骨架层(I)内侧,具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单向阀连接; 所述单向阀(3)具有第一阀口(31)和第二阀口(32),所述第一开口端通过所述第一阀口(31)与所述膨胀内胆(2)与所述骨架层(I)之间的空腔(8)连通;所述第二开口端通过所述第二阀口(32)与所述膨胀内胆内的空腔(9)连通; 所述连接导管(4)包括第一连接导管(41)和第二连接导管(42),所述第一连接导管(41)及第二连接导管(42)的一端均与所述单向阀(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管(41)通过所述单向阀(3 )与所述膨胀内胆(2 )与所述骨架层(I)之间的空腔(8 )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42 )通过所述单向阀(3 )与所述膨胀内胆(2 )内的空腔(9 )连通; 所述压力表(5)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导管上并与其连通;所述给药器(6)与所述第一连接导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冰
申请(专利权)人:陈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