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154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为克服现有金属包裹结构长期使用后与塑料被包裹物之间的配合缝隙会越来越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一条金属片,全部金属片围成一个金属包裹圈,所述金属片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头,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头构成一对连接组,至少一对连接组中的两个连接端头由弹性件连接,所述两个连接端头之间的距离大于弹性件在其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其优点是:在被包裹物(即塑料件)收缩变形时,金属包裹圈能够通过拉簧的弹性回复力将金属片拉紧,减小了包裹圈的内径,进而缩小了包裹圈与塑料件之间的配合缝隙;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烹饪用具中用于包裹塑料件的金属包裹结构。
技术介绍
烹饪用具中常有在塑料件外包裹金属件的结构,例如:电饭煲的塑料中框外套有一金属包裹圈,用以保护、支撑塑料中框;电压力锅的塑料面盖外套有一金属包裹圈,用以保护塑料面盖,同时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目前,金属包裹件采用的是金属片围成圈并直接在金属片的断面处连接的结构,金属包裹件形成的内径固定,其与塑料件之间的配合一开始非常紧实,但是,烹饪用具长期使用后,塑料件会因忽冷忽热而老化收缩,金属包裹件则因金属的稳定性好,不会产生收缩变形,两者之间形成缝隙。时间一久,两者之间的配合缝隙会越来越大:电饭煲塑料中框外的金属包裹圈会产生松动,不再对中框进行支撑,导致中框散架,影响电饭煲的使用寿命;电压力锅的金属包裹圈则因其前后部分都由锁紧螺钉固定到面盖上,而造成包裹圈两侧外凸,包裹圈上下边缘外露,该外露部分薄且锋利,易割伤操作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在被包裹物(即塑料件)收缩变形时,能够自动调整金属包裹圈内径,以缩小金属包裹圈与塑料件之间的配合缝隙。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包括至少一条金属片,全部金属片围成一个金属包裹圈,其技术特征是,所述金属片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头,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头构成一对连接组,至少一对连接组中的两个连接端头由弹性件连接,所述两个连接端头之间的距离大于弹性件在其自然状态下的长度。金属包裹圈包裹在烹饪用具的塑料件外,被塑料件撑开,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处于被拉伸状态,并对连接端头产生一弹性回复力,使金属包裹圈紧实地包裹在塑料件外。在塑料件老化收缩变形后,弹性件由弹性回复力将两端的连接端头往中间拉,减小了金属包裹圈的内径,进而缩小了金属包裹圈与塑料件之间的配合缝隙。作为包裹件的一种结构优化,所述的金属片有一块;所述的弹性件为第一拉簧,第一拉簧包括拉簧本体和在拉簧本体两端各自形成的第一钩部,两个连接端头上均开有与相应第一钩部配合使用的孔。这一设置,使得金属片、弹性件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适用于包裹在电饭煲的塑料中框外,金属包裹圈为一整片的结构使其自身强度高,对中框的支撑效果好。作为改进,所述两个连接端头的下部固定连接,上部通过第一拉簧拉紧。这一设置,使得金属片围成圈后的连接结构牢固,避免了一整片金属片都由拉簧拉紧而导致的拉簧变形,无法再恢复到自然状态。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拉簧还包括一杆部,该杆部设置在拉簧本体与其中一端的第一钩部之间。这一设置,使得体积较大的拉簧本体位于第一拉簧的侧部,为烹饪用具的其他部件让位。作为包裹件的另一种结构优化,所述的金属片有两条,两条金属片形成前、后两对连接组,前部连接组的两个连接端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的弹性件包括联接片和两个设置在联接片两端的第二拉簧,第二拉簧的两端均形成第二钩部,联接片的两端均形成与第二钩部配合使用的卡钩,连接端头上形成与第二钩部配合使用的通孔;第二拉簧的一端与连接端头连接,另一端与联接片连接。这一设置,使得金属包裹圈的包裹效果好,弹性件的结构简单,两者之间的装配方便;适用于包裹在电压力锅的塑料面盖外,两个第二拉簧之间用联接片连接,避免了两个拉簧之间距离远造成的拉紧效果差。[0011 ] 作为改进,所述后对连接组的两个连接端头上均设有锁紧螺钉。这一设置,使得后对连接组上的连接端头直接锁紧到塑料面盖上,避免了包裹圈在面盖上移位;锁紧螺钉使得锁紧效果好,操作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的联接片上还对称设有两个定位螺钉,联接片上形成与定位螺钉相适配的定位孔。这一设置,使得联接片由定位螺钉锁紧到塑料面盖上,避免了联接片移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在被包裹物(即塑料件)收缩变形时,金属包裹圈能够通过拉簧的弹性回复力将金属片拉紧,减小了包裹圈的内径,进而缩小了包裹圈与塑料件之间的配合缝隙;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拉簧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使用时(塑料中框未变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使用时(塑料中框未变形)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在使用时(塑料中框已变形)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联接片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使用时的后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使用时(塑料中框未变形)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使用时(塑料中框未变形)的主视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2在使用时(塑料中框已变形)的主视图。图中所示:1、金属片,11、连接端头,12、孔,13、通孔,2、连接组,3、第一拉簧,31、拉簧本体,32、第一钩部,33、杆部,41、联接片,42、第二拉簧,43、第二钩部,44、卡钩,5、锁紧螺钉,6、定位螺钉,7、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用于烹饪用具的金属包裹结构,适用于包裹在电饭煲的塑料中框夕卜,并对塑料中框起到支撑作用。它由金属片I和第一拉簧3组成。所述金属片I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头11,金属片I围成一个圈后,两个连接端头11构成一对连接组2,所述两个连接端头11的下部固定连接,上部形成一缺口,并通过第一拉簧3拉紧,所述两个连接端头11上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拉簧3在其自然状态下的长度,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拉簧3包括拉簧本体31和在拉簧本体31两端各自形成的第一钩部32,两个连接端头11上均开有与相应第一钩部32配合使用的孔12 ;所述的第一拉簧还包括一杆部33,该杆部33设置在拉簧本体31与其中一端的第一钩部32之间。杆部33使得体积较大的拉簧本体31位于第一拉簧3的侧部,为电饭煲的开合盖锁紧机构让位。如图3、图4所示,金属片I被塑料中框的外壁撑开,第一拉簧3发生弹性形变,对连接端头11产生一弹性回复力,使金属片I紧实地包裹在中框外。结合图5,在塑料中框老化收缩变形后,第一拉簧3由弹性回复力将两端的连接端头11往中间拉,减小了包裹圈的内径,进而缩小了包裹圈与中框之间的配合缝隙。实施例2如图6所示的用于烹饪用具的金属包裹件,适用于包裹在电压力锅的塑料面盖夕卜。两条金属片I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头11,两条金属片I围成一个圈后,构成前、后两对连接组2。前对连接组的两个连接端头11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的弹性件包括联接片41和两个设置在联接片41两端的第二拉簧42,第二拉簧42的两端均形成第二钩部43,结合图7,联接片41的两端均形成与第二钩部43配合使用的卡钩44,连接端头11上形成与第二钩部43配合使用的通孔13,第二拉簧42的一端与连接端头11连接,另一端与联接片41连接;所述两个连接端头11上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弹性件在其自然状态下的长度。所述的联接片41上还对称设有两个定位螺钉6,联接片41上形成与定位螺钉6相适配的定位孔7,联接片41通过定位螺钉6锁紧到电压力锅上,联接片41的中部向内凹陷,为电压力锅的开合盖锁紧机构让位。如图8所示,后部连接组的两个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包括至少一条金属片(1),全部金属片围成一个金属包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1)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头(11),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头(11)构成一对连接组(2),至少一对连接组(2)中的两个连接端头(11)由弹性件连接,所述两个连接端头(11)之间的距离大于弹性件在其自然状态下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包括至少一条金属片(1),全部金属片围成一个金属包裹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I)的两端均形成连接端头(11),相邻的两个连接端头(11)构成一对连接组(2 ),至少一对连接组(2 )中的两个连接端头(11)由弹性件连接,所述两个连接端头(11)之间的距离大于弹性件在其自然状态下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片(I)有一条;所述的弹性件为第一拉簧(3),第一拉簧(3)包括拉簧本体(31)和在拉簧本体(31)两端各自形成的第一钩部(32),两个连接端头(11)上均开有与相应第一钩部(32)配合使用的孔(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连接端头(11)的下部固定连接,上部通过第一拉簧(3 )拉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烹饪用具的包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拉簧(3)还包括一杆部(33),该杆部(33)设置在拉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合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