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门子公司专利>正文

扣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6321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扣合装置(10),第一部件(20)可在一插接方向(Z)上插接在第二部件(30)上,第一部件(20)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对相向延伸且对称布置的突起(21),第二部件(30)上对应地设置有一对对称布置的滑槽(31),第一部件(20)通过槽状结构插接在第二部件(30)上后,突起(21)可在一滑入方向(X)上滑入滑槽(31)内;插接方向(Z)不同于滑入方向(X)。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扣合装置,可以依据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结构定位,实现二者间的无损拆卸及再利用,安装便捷、可靠、安全,而结构也更为紧凑,且无需螺丝,节省产品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扣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由两个部件扣合在一起的扣合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6所示,目前市场上电气设备终端盖的固定方式大多通过螺丝、卡钩或者与外壳的过盈配合限制上下方向的自由度,通过外壳90的外部限位限制终端盖80前后方向的自由度,左右方向的自由度则大多通过内部限位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无需使用螺丝、卡钩等外部零件实现可靠固定的扣合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了扣合装置,包括可扣合在一起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可在一插接方向上插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所述第一部件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对相向延伸且对称布置的突起,所述第二部件上对应地设置有一对对称布置的滑槽,所述第一部件通过所述槽状结构插接在所述第二部件上后,所述突起可在一滑入方向上滑入所述滑槽内;所述插接方向不同于所述滑入方向。由于扣合装置只是通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的结构实现扣合,所以可以保证结构紧凑简单,同时又能实现可靠的固定,而且无需螺丝,也节省了产品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一透孔,所述第二部件上对应地设置有一凸台,所述凸台可插入至所述透孔内;或者所述第一部件上设置有一凸台,所述第二部件上对应地设置有一透孔,所述凸台可插入至所述透孔内。由于插接方向不同于滑入方向,所以依靠该结构便可以限制第一部件在某个方向上的自由度,突起与滑槽配合则可以限制第一部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自由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包括一个导引部、一容纳部和连接所述导引部和容纳部的连接部,所述突起可通过所述导引部实现定位,并通过所述连接部最终滑入所述容纳部中。滑槽的设计使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实现更简单的安装和拆卸。尤其是,所述导引部与所述突起的外缘相适应,这样突起便可以比较容易地定位在滑槽上。尤其是,所述连接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突起的外径,比如连接部的内径略小于突起的外径,这样一来,突起便需要克服连接部带来的一定的阻力才能够继续下滑,同样道理,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扣合在一起后,突起也不会轻易地从滑槽中滑出,确保了扣合装置的稳定固定。尤其是,所述容纳部与所述突起的外形相适应,突起便可以轻松地容纳在滑槽内,保证了扣合装置的稳定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部件上靠近所述滑槽的一端设置有一凹槽,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扣合在一起后,通过在所述凹槽内对所述第一部件施加一向上方向的力,可将所述突起从所述滑槽内旋出。通过设置一个这样的凹槽,如果想要拆卸扣合装置,只需要用手或者使用工具插入凹槽中,用力向上翘起,扣合装置的突起便会从第二部件的滑槽中脱出,所以拆卸起来也非常简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件上凸设一环,所述第一部件上对应的位置设置一孔,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扣合在一起后,所述环可从所述孔中穿出。为了保证使用安全,防止不相关人员接触终端设备,通过这样的环和孔的结构,在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扣合起来后,便可以在环上装上铅封,非专业人员便不会轻易将扣合装置拆卸,保证了人身安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件上具有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部件上具有一梁,所述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基本垂直,且所述梁可卡合在所述限位槽中。梁和限位槽的设计则限制了第一部件在第三个方向上的自由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接方向垂直于所述滑入方向。当然,这个地方的垂直应理解为工程上可以接受的范围,并不必然限定在几何意义上的绝对垂直。由于二者方向上基本垂直,所以可以限制第一部件在上下和前后两个不同方向上的自由度,确保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扣合在一起后的稳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槽状结构和所述突起沿所述限位槽对称布置。这样,限位槽和梁的设计则进一步限制了第一部件在左右两个不同方向上的自由度。【附图说明】 下文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通过对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扣合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扣合装置的第一部件的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扣合装置的第二部件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侧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现有技术中的扣合装置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0扣合装置; 20第一部件; 20a第一部件端部; 20b第一部件尾部;20c纵边;20d,20e横边;21突起;22限位槽;23透孔;30第二部件; 30a第二部件端部; 30b第二部件尾部;30c第二部件连接部;31滑槽;311导引部;312连接部;313,314 容纳部;32 梁;33 凸台;38 环;28孔;39凹槽80终端盖;90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相同的部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扣合装置10可以由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30扣合在一起形成,只是依据结构定位,可实现无损拆卸及再利用,尤其是,通过第二部件30上的凹槽39便可以将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30拆卸开。第一部件可以是一种终端盖,而第二部件则可以是一种终端的外壳,二者可以扣合在一起,遮挡住外壳内的终端(比如端子等)。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部件20可在一个插接方向(Z)上插接在第二部件30上,而第一部件20上还设置有一对相向延伸且对称布置的突起21,在第二部件30上对应地设置有一对对称布置的滑槽31,而第一部件20插接在第二部件30上后,突起21可在一滑入方向(X)上滑入滑槽31内,当然,插接方向(Z)不同于滑入方向(X)。具体而言,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30的结构可以为:第一部件20包括第一部件端部20a和第一部件尾部20b,第一部件20在面向第二部件30的一侧具有一个大致成方形的边缘,其中两条纵边20c和两条横边20d、20e朝第二部件延伸出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一个壳体。第二部件30则包括第二部件端部30a、第二部件尾部30b以及连接第二部件端部30a和第二部件尾部30b的第二部件连接部30c。第一部件20可在一插接方向上插接在第二部件30上,具体而言,第一部件20的横边20d上可以对称地开设两个透孔23,而在第二部件30的端部30a上则相应地设置两个凸台33,凸台33的形状和透孔23相适应,所以,凸台33可以嵌入并插接在透孔23中。由于透孔的开口方向和凸台的突出方向均为纵向(Z),所以,当将第一部件20通过透孔23插接在第二部件30上的凸台33上后,第一部件20在上下方向(X)上的自由度便会受到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实施例里,其他不变,只是将凸台和透孔的位置相应地互换一下,也就是说,将凸台设置在第二部件上,而将透孔设置在第一部件上,同样可以实现上述功能。为了同时限制第一部件20在横向(Y)上的自由度,在第一部件20的两条纵边20c上对称地设置了一对突起21,两个突起21相向延伸出一定距离。在本实施例里,突起21的端部具有一个圆弧形外缘,当然,也可以将突起设置为圆柱状且端部为平面的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在第二部件30上对应的位置上则设置了一对滑槽31,滑槽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扣合装置(10),包括可扣合在一起的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20)可在一插接方向(Z)上插接在所述第二部件(30)上,?所述第一部件(20)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对相向延伸且对称布置的突起(21),所述第二部件(30)上对应地设置有一对对称布置的滑槽(31),所述第一部件(20)插接在所述第二部件(30)上后,所述突起(21)可在一滑入方向(X)上滑入所述滑槽(31)内;?所述插接方向(Z)不同于所述滑入方向(X)。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合装置(10),包括可扣合在一起的第一部件(20)和第二部件(3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20)可在一插接方向(Z)上插接在所述第二部件(30)上, -所述第一部件(20)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对相向延伸且对称布置的突起(21),所述第二部件(30 )上对应地设置有一对对称布置的滑槽(31),所述第一部件(20 )插接在所述第二部件(30 )上后,所述突起(21)可在一滑入方向(X)上滑入所述滑槽(31)内; -所述插接方向(Z)不同于所述滑入方向(X)。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20)可在一插接方向(Z)上插接在所述第二部件(30)上具体为: 所述第一部件(20 )上设置有一透孔(23 ),所述第二部件(30 )上对应地设置有一凸台(33),所述凸台(33)可插入至所述透孔内(23);或者 所述第一部件(20 )上设置有一凸台,所述第二部件(30 )上对应地设置有一透孔,所述凸台可插入至所述透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1)包括一导引部(311)、一容纳部(313,314)和连接所述导引部(312)和容纳部(313,314)的连接部,所述突起(21)可通过所述导引部(311)定位在所述滑槽(31)上,并通过所述连接部(312 )最终滑入所述容纳部(313,314)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合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311)外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本钊胡长春包章尧陈嘉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