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442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0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并收容插头模组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以与插头模组电性接触,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顶壁以及位于顶壁两侧的侧壁,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位于顶壁上的导热单片,所述导热单片设有位于所述顶壁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部以及自梁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左右间隔排列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有向收容空间内凸伸的用以引导并抵接插头模组的引导面。如此设置,电连接器及插头模组能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与屏蔽效果,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容易产生热量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考2009年2月4日公告的中国专利公告第CN201191657Y号。该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顶壁、位于顶壁两侧的两侧壁以及由顶壁和两侧壁包覆而成的用于收容插头模组的收容空间。所述顶壁及两侧壁均设有镂空的散热孔,使所述收容空间通过散热孔与外界连通,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但是由于所述金属壳体具有散热孔,影响了金属壳体的电磁屏蔽作用,如此设置,容易干扰所述电连接器良好的信号传输。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以上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具有散热效果及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并收容插头模组的收容空间,所述导电端子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以与插头模组电性接触,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顶壁以及位于顶壁两侧的侧壁,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位于顶壁上的导热单片,所述导热单片设有位于所述顶壁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部以及自梁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左右间隔排列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有向收容空间内凸伸的用以引导并抵接插头模组的引导面。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自所述梁部向后延伸而成,所述导热板包括自梁部向收容空间内凸伸的圆弧状弯曲部以及自弯曲部进一步延伸的平板状尾部。进一步的,所述相邻导热板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缝隙。进一步的,所述梁部焊接或扣持于所述顶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单片沿前后方向平行排列于所述顶壁上形成导热片。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的相邻导热单片之间设有用以相互连接的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位于收容空间下方的底盖,所述底盖设有向收容空间内凸伸的沿左右间隔排列的用以抵接插头模组的接触弹片。进一步的,所述收容空间内设有自金属壳体延伸的用以向前抵持插头模组进一步插入的抵持弹片,所述抵持弹片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基部、自基部向前倾斜延伸的臂部以及自臂部进一步弯折延伸的用以抵接插头模组前端的抵持部。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为单口、双口或多口连接器。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为SFP电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电连接器金属壳体收容空间内的顶壁上设置导热单片,所述导热单片设有位于所述顶壁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部以及自梁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左右间隔排列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设有向收容空间内凸伸的用以引导并抵接插头模组的引导面。如此设置,使得电连接器及插头模组能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并具有较好的屏蔽效果,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及插头模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金属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新型电连接器金属壳体分离出底盖的部分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导热片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导热片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值得说明的是,下文所记载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例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与插头模组200的立体图。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插接插头模组2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模组200为SFP插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模组200可以是其他在插接运行中容易发热的插头模组200,例如其他光纤插头、充电插头等。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未图示)、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以及安装并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I。所述插头模组200包括上表面2001、位于上表面两侧的侧面2002以及前端2003和后端2004。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金属壳体I包括若干壁面,所述壁面包括顶壁U、自顶壁11两侧向下垂直弯折延伸而成的两侧壁12、自顶壁11后侧向下弯折延伸而成的后壁13、位于顶壁11与两侧壁12下方并与两侧壁12相连接的底壁。所述顶壁11、两侧壁12、底壁及后壁13共同包围成用以收容插头模组200的收容空间10,所述导电端子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0内用以于与插头模组200电性接触。所述收容空间10前端包括供插头模组200自前向后插入的开口 10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11、两侧壁12与后壁13为一体延伸并弯折而成,且所述底壁由扣接于所述两侧壁12上的底盖14构成。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所述金属壳体I包括位于收容空间10内并安装于所述顶壁11上的导热片16。所述顶壁11另一面,即顶壁11于收容空间10外侧的还可以安装导热衬垫2,如此更利于金属壳体I的散热。所述导热片16设有沿前后方向平行排列的导热单片161。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11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平行排列的六个导热单片161,使所述顶壁11上布满导热单片161。如此设置,使顶壁11散热更均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片16的相邻导热单片161之间设有相互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其中,所述若干导热单片161可为一体延伸而成,即所述沿前后方向平行排列的若干个导热单片161之间设有用以相互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所述连接部可为任意形状;另外,所述若干导热单片161可单独设置后再连接再一起,即使用连接部(未图示)将所述沿前后方向平行排列的若干个导热单片161 —一串联起来,方法包括焊接或扣持等方式。如此设置,同样能达到使顶壁11散热均匀的目的,并且所述沿前后方向平行排列的若干个导热单片161形成整片的导热片16可使若干导热单片161在安装到顶壁11的过程中更简单方便。所述导热单片161设有位于所述顶壁11上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部162以及自梁部16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左右间隔排列的导热板163,所述导热板163设有向收容空间10内凸伸的用以引导并抵接插头模组200的引导面166。如此设置,所述金属壳体I具有更佳的屏蔽效果,且相比由梁部162延伸的整块的导热板163,所述间隔排列的小面积的导热板163具有更佳的弹性,且使所述导热单片161与插头模组200的上表面2001之间具有更佳的贴合接触效果。所述导热板163可自所述梁部162向前或向后延伸而成,在本实施方式所述导热板163自所述梁部162向后延伸而成,即向远离开口 101的方向延伸而成。如此设置,所述导热板163可顺利引导所述插头模组200插入,防止所述导热板163的延伸末端意外抵制插头模组200顺利插入的情况发生。所述导热板163包括自梁部162向收容空间10内凸伸的圆弧状弯曲部164以及自弯曲部164进一步延伸的平板状尾部165。如此设置,所述圆弧状弯曲部164形成圆弧状的所述引导面166,使插头模组200顺利插入,所述平板状尾部165使所述插头模组200的插入更平滑。所述相邻导热板163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缝隙167。如此设置,使所述收容空间10内热气流的流通更顺畅,利于均匀散热。所述梁部162焊接或扣持于所述顶壁11上。如此设置,所述导热片16可稳定固持于所述顶壁11上。请参考图2及图3所示,所述侧壁12底端还设有若干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并收容插头模组(200)的收容空间(10),所述导电端子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0)内用以与插头模组(200)电性接触,所述金属壳体(1)设有顶壁(11)以及位于顶壁(11)两侧的侧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设有位于顶壁(11)上的导热单片(161),所述导热单片(161)设有位于所述顶壁(11)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部(162)以及自梁部(16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左右间隔排列的导热板(163),所述导热板(163)设有向收容空间(10)内凸伸的用以引导并抵接插头模组(200)的引导面(16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I ),所述金属壳体(I)设有用以自前向后插接并收容插头模组(200)的收容空间(10),所述导电端子凸伸入所述收容空间(10)内用以与插头模组(200)电性接触,所述金属壳体(I)设有顶壁(11)以及位于顶壁(11)两侧的侧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设有位于顶壁(11)上的导热单片(161),所述导热单片(161)设有位于所述顶壁(11)上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梁部(162)以及自梁部(162)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左右间隔排列的导热板(163),所述导热板(163)设有向收容空间(10)内凸伸的用以引导并抵接插头模组(200)的引导面(16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163)自所述梁部(162)向后延伸而成,所述导热板(163)包括自梁部(162)向收容空间(10)内凸伸的圆弧状弯曲部(164)以及自弯曲部(164)进一步向后延伸的平板状尾部(16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导热板(163)之间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缝隙(16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丽程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