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577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10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该排风道设置于车厢前部,包括由前隔板(3)、一对侧隔板(1)、顶隔板(2)以及车厢底部构成的排风通道、导流结构和设置于车厢两侧的排风口,所述前隔板(3)设置在电源车的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处,所述前隔板(3)与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顶隔板(2)、侧隔板(1)和车厢内侧壁间均具有间隙,所述导流结构包括两组将风导流至两侧排风口的V形隔板(4),每一组V形隔板(4)由数个水平设置的V形隔板(4)由上至下平行排布构成,所述V形隔板(4)外侧的斜板板端水平弯折并延伸形成水平板且与排风口之间留有空隙,相邻两个V形隔板(4)之间的空间与侧隔板(1)和车厢内侧壁间的间隙形成吸音回廊,削弱排风噪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10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IO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质量以及用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重要用户或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户,即使有短时停电也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催生出了很多临时或备用的供电设备,应急电源车就是其中不可替代的一员。但是,目前的应急电源车车内发电机组工作时噪声均特别大,而消音装置不完善,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IO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该排风道可有效降低发电机组工作过程中排风产生的噪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IO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该排风道设置于车厢前部,包括由前隔板、一对侧隔板、顶隔板以及车厢底部构成的排风通道、用于将气流导流至车厢排风口的导流结构和设置于车厢两侧的排风口,所述前隔板设置在电源车的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处,将车厢前部与发电机组之间隔出一个独立腔室,所述前隔板与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的一对侧隔板相对设置,前端分别与前隔板连接,所述顶隔板、侧隔板和车厢内侧壁间均具有间隙,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置于排风通道出风口处的两组将风导流至两侧排风口的V形隔板,每一组V形隔板由数个水平设置的V形隔板由上至下平行排布构成,所述V形隔板固定在车厢内壁上,其外侧的斜板板端水平弯折并延伸形成水平板且与排风口之间留有空隙,相邻两个V形隔板之间的空间与侧隔板和车厢内侧壁间的间隙形成吸音回廊,削弱排风噪音。在本技术中,采用前隔板将车厢前部与发电机组之间隔开形成独立腔室,仅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与之连通。侧隔板、顶隔板和车厢底部形成围起热空气和噪声的排风通道,避免热空气和噪声泄露。相邻两个V形隔板之间的间隙与侧隔板和车厢内侧壁间的间隙形成吸音回廊,以削弱排风噪音。所述每组V形隔板中相邻两块V形隔板之间的间距为15(T250mm。本技术所述侧隔板的末端向内弯折,以增加噪音反射次数,有利于隔板对噪音的吸收。本技术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至少3个沿排风通道中轴线等距排列的棱柱形隔板,每个隔板的一棱边朝向进风口。所述棱柱形隔板的横截面为菱形或三角形,朝向进风口的棱边的夹角的角度为6(T12(TC,即对热空气进行导流,增大噪音折射距离,增加噪音吸收面积,以进一步削弱噪曰?本技术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两组竖直排列在排风通道内的导流隔板,该两组导流隔板以排风通道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每组至少包括两块相互平行排列的导流隔板。所述导流隔板邻近进风口的一端为平行排风通道轴线的平板,中部向外弯折成钝角后再向内弯折成钝角并向出风口延伸。导流隔板中具有多个弯折可以进一步增加噪音的反射次数,从而增加对噪音的吸收,更进一步地削弱噪音。所述前隔板、侧隔板、顶隔板和导流结构均采用吸音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由前隔板将车厢前部与发电机组之间隔开形成独立腔室,并由一对侧隔板、顶隔板和车厢底部构成防止热空气和噪声泄露的排风通道,且在V形隔板、侧隔板、顶隔板、第一导流板与车厢内壁之间形成吸音回廊,达到消音降噪的作用。(2)本技术的前隔板、侧隔板、顶隔板和导流结构均采用吸音材料制成,且导流结构呈迷宫型结构,在保证发电机组通风散热的情况下,增加噪音的反射次数,尽可能降低噪音能量,进而降低排风噪音,能将机组出风口排风噪声削减约30-35dB。【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卸除车厢顶板)。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广3所示的IO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由前隔板3、一对侧隔板1、顶隔板2以及车厢底部构成的排风通道、用于将气流导流至车厢排风口的导流结构和设置于车厢两侧的排风口 7。前隔板3、侧隔板1、顶隔板2和导流结构均采用吸音材料制成。前隔板3设置在电源车的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 k处,将车厢前部与发电机组之间隔出一个独立腔室。前隔板3与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 k对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一对侧隔板I相对设置,前端分别与前隔板3连接,两个侧隔板I的末端向内弯折。顶隔板2、侧隔板I和车厢内侧壁间均具有间隙。导流结构由设置于排风通道出风口处的两组将风导流至两侧排风口的V形隔板4,3个沿排风通道中轴线等距排列的棱柱形隔板5,以及两组竖直排列在排风通道内的导流隔板6构成。每一组V形隔板4由8个水平设置的V形隔板4由上至下平行排布构成,每组V形隔板中相邻两块V形隔板4之间的间距为15(T250mm,V形隔板4固定在车厢内壁上,其外侧的斜板板端水平弯折并延伸形成水平板且与排风口 7之间留有空隙,相邻两个V形隔板4之间的空间与侧隔板I和车厢内侧壁间的间隙形成吸音回廊,削弱排风噪音。棱柱形隔板5的横截面为菱形或三角形,每个棱柱形隔板5的一棱边朝向进风口,朝向进风口的棱边的夹角的角度为6(T12(TC。两组导流隔板以排风通道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每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排列的导流隔板6。导流隔板6邻近进风口的一端为平行排风通道轴线的平板,中部向外弯折成钝角后再向内弯折成钝角并向出风口延伸。从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 k排出的气流进入排风通道中,在导流隔板6、棱柱形隔板5和V形隔板的导流下,将气流导至车厢排风口 7排出,在此过程中,噪音在经过导流隔板6、棱柱形隔板5和V形隔板4时,被多次反射及吸收,机组出风口排风噪声削减约30-35d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0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该排风道设置于车厢前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隔板(3)、一对侧隔板(1)、顶隔板(2)以及车厢底部构成的排风通道、用于将气流导流至车厢排风口的导流结构和设置于车厢两侧的排风口,所述前隔板(3)设置在电源车的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处,将车厢前部与发电机组之间隔出一个独立腔室,所述前隔板(3)与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的一对侧隔板(1)相对设置,前端分别与前隔板(3)连接,所述顶隔板(2)、侧隔板(1)和车厢内侧壁间均具有间隙,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置于排风通道出风口处的两组将风导流至两侧排风口的V形隔板(4),每一组V形隔板(4)由数个水平设置的V形隔板(4)由上至下平行排布构成,所述V形隔板(4)固定在车厢内壁上,其外侧的斜板板端水平弯折并延伸形成水平板且与排风口之间留有空隙,相邻两个V形隔板(4)之间的空间与侧隔板(1)和车厢内侧壁间的间隙形成吸音回廊,削弱排风噪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O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该排风道设置于车厢前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隔板(3)、一对侧隔板(I)、顶隔板(2)以及车厢底部构成的排风通道、用于将气流导流至车厢排风口的导流结构和设置于车厢两侧的排风口,所述前隔板(3)设置在电源车的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处,将车厢前部与发电机组之间隔出一个独立腔室,所述前隔板(3)与发电机组水箱排风口对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所述的一对侧隔板(I)相对设置,前端分别与前隔板⑶连接,所述顶隔板⑵、侧隔板⑴和车厢内侧壁间均具有间隙,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置于排风通道出风口处的两组将风导流至两侧排风口的V形隔板(4),每一组V形隔板⑷由数个水平设置的V形隔板⑷由上至下平行排布构成,所述V形隔板⑷固定在车厢内壁上,其外侧的斜板板端水平弯折并延伸形成水平板且与排风口之间留有空隙,相邻两个V形隔板(4)之间的空间与侧隔板⑴和车厢内侧壁间的间隙形成吸音回廊,削弱排风噪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O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隔板(I)的末端向内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IOKV应急电源车的降噪排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生易仕敏李仪光谭文展吴盛友郑汉森谢静波熊林材赵崇芬金向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