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41653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7 0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离心压缩机(1)具备:叶轮(2),其具有主翼(21)和副翼(22);护罩壁(3),其具有沿着叶轮(2)的形状,且形成吸入口(12);抽出室(4),其与护罩壁(3)的外侧面面对。抽出室(4)与压力等于或小于吸入口(12)处的工作流体的压力的排出空间连接。在护罩壁(3)上设有将流入副翼(22)的加压面与主翼(21)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抽出室(4)引导的狭缝(32)即抽出通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构成为使通过叶轮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返回吸入口的离心压缩机。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图7所示那样的离心压缩机100。在该离心压缩机100中,在包围叶轮110的护罩壁120上设有圆筒状的处理室130。从处理室130的一端朝向叶轮110开口有狭缝状的第一流路131,从处理室130的另一端朝向吸入口101开口有狭缝状的第二流路13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00030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离心压缩机中,即使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在性能方面仍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高离心压缩机的性能。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即,本公开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其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其中,具备:叶轮,其交替地配置有主翼和比所述主翼短的副翼;护罩壁,其具有沿着所述叶轮的形状,且形成吸入口;抽出室,其与所述护罩壁的外侧面面对,且与压力等于或小于所述吸入口处的工作流体的压力的排出空间连接,在所述护罩壁上设有将流入所述副翼的加压面与所述主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所述抽出室引导的抽出通路,在将所述主翼、所述副翼及所述护罩壁向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子午面投影图中,所述副翼的上游端和所述副翼的前端的交点与所述抽出通路的入口的接近所述吸入口一侧的开口缘相比位于接近所述吸入口的位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能提高离心压缩机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离心压缩机的局部剖面立体图。图3是说明子午面上的主翼和第一狭缝的位置关系及副翼和第二狭缝的位置关系的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变形例涉及的离心压缩机的剖视图。图6是使用图1或图5所示的离心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7是以往的离心压缩机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关于本公开的着眼点进行说明。离心压缩机的叶轮通常具有交替地配置主翼和比主翼短的副翼的结构。被吸入到离心压缩机的工作流体首先流入到主翼彼此之间,之后被副翼分割。这些翼的前端和护罩壁之间的间隙多数情况下设定为小于翼的高度的10%。但是,在将离心压缩机小型化的情况下,翼的前端和护罩壁之间的间隙可能比较大。在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工作流体通过翼的前端与护罩壁之间的间隙而泄露(换言之,工作流体越过翼的前端),因此,不仅在流入主翼彼此之间的工作流体中产生旋涡,而且在流入主翼与副翼之间的工作流体中也产生旋涡。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通过抽出流入主翼彼此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及流入主翼与副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双方,能防止或抑制上述那样的两个阶段的旋涡的产生。由此,能提高离心压缩机的性能。但是,即使仅抽出流入主翼与副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也能防止或抑制上述的旋涡的产生。另外,即使仅抽出流入主翼彼此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也能防止或抑制上述的旋涡的产生。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是根据这样的观点形成的。本公开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离心压缩机,其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其中,具备:叶轮,其交替地配置有主翼和比所述主翼短的副翼;护罩壁,其具有沿着所述叶轮的形状,且形成吸入口;抽出室,其与所述护罩壁的外侧面面对,且与压力等于或小于所述吸入口处的工作流体的压力的排出空间连接,在所述护罩壁上设有将流入所述副翼的加压面与所述主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所述抽出室引导的抽出通路,在将所述主翼、所述副翼及所述护罩壁向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子午面投影图中,所述副翼的上游端和所述副翼的前端的交点与所述抽出通路的入口的接近所述吸入口一侧的开口缘相比位于接近所述吸入口的位置。根据第一方案,通过抽出通路将流入副翼的加压面与主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抽出,从而能防止或抑制由工作流体通过副翼的前端与护罩壁之间的间隙而泄露所引起的旋涡的产生。由此,能提高离心压缩机的性能。另外,在上述那样的位置具有抽出通路的入口时,能高效率地将流入副翼的加压面与主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抽出室引导。在主翼的上游端的附近,在主翼的加压面处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与主翼的非加压面处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之间尚未产生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在工作流体到达副翼后,在主翼的加压面处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与主翼的非加压面处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之间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因此,与主翼相比,工作流体越过翼的前端这样的现象更容易在副翼产生。因此,若形成抽出通路(狭缝)以将流入副翼的加压面与主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抽出室引导,则能有效地提高离心压缩机的性能。第二方案提供离心压缩机,其以第一方案为基础,在所述护罩壁上还设有将流入相邻的所述主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所述抽出室引导的追加的抽出通路,在所述子午面投影图中,所述主翼的上游端与所述主翼的前端的交点与所述追加的抽出通路的入口的接近所述吸入口一侧的开口缘相比位于接近所述吸入口的位置。若在上述那样的位置具有追加的抽出通路的入口,则能有效地将流入主翼彼此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抽出室引导。第三方案提供离心压缩机,其以第二方案为基础,所述护罩壁的周向上的所述追加的抽出通路的长度比该追加的抽出通路朝向所述叶轮开口的位置处的相邻的所述主翼之间的距离短。若为该结构,则不会出现两个主翼的前端同时位于一个追加的抽出通路上的情况,能利用各主翼良好地进行通过追加的抽出通路的工作流体的取出。第四方案提供离心压缩机,其以第二或第三方案为基础,在所述子午面投影图中,在所述主翼的所述前端的投影长度为L1时,所述追加的抽出通路的所述入口位于距离所述主翼的所述上游端0.02L1~0.4L1的范围内。若追加的抽出通路的入口位于这样的范围内,则能极有效地防止或抑制旋涡的产生。第五方案提供离心压缩机,其以第二~第四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为基础,所述抽出通路及所述追加的抽出通路均为多个,所述抽出通路和所述追加的抽出通路沿所述护罩壁的周向交替地排列成交错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有效地抽出流入主翼彼此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及流入主翼与副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双方。第六方案提供离心压缩机,其以第二~第五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为基础,所述追加的抽出通路的数量与所述主翼的数量相等,所述追加的抽出通路以与所述主翼相同的角度间距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会出现两个主翼的前端同时位于一个追加的抽出通路上的情况,能利用各主翼良好地进行通过追加的抽出通路的工作流体的取出。第七方案提供离心压缩机,其以第一~第六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为基础,所述护罩壁的周向上的所述抽出通路的长度比该抽出通路朝向所述叶轮开口的位置处的所述主翼与所述副翼之间的距离短。若为该结果,不会出现主翼的前端及副翼的前端同时位于一个抽出通路上的情况,能利用主翼及副翼良好地进行通过抽出通路的工作流体的取出。第八方案提供离心压缩机,其以第一~第七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为基础,在所述子午面投影图中,在所述副翼的所述前端的投影长度为L2时,所述抽出通路的所述入口位于距离所述副翼的所述上游端0.02L2~0.4L2的范围内。若抽出通路的入口位于这样的范围内,则能极有效地防止或抑制旋涡的产生。第九方案提供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主回路,其依次连接有储存制冷剂液且在内部使制冷剂液蒸发的蒸发器、压缩制冷剂蒸气的第一压缩机、以及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离心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压缩机,其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其中,具备:叶轮,其交替地配置有主翼和比所述主翼短的副翼;护罩壁,其具有沿着所述叶轮的形状,且形成吸入口;抽出室,其与所述护罩壁的外侧面面对,且与压力等于或小于所述吸入口处的工作流体的压力的排出空间连接,在所述护罩壁上设有将流入所述副翼的加压面与所述主翼之间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向所述抽出室引导的抽出通路,在将所述主翼、所述副翼及所述护罩壁向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子午面投影图中,所述副翼的上游端和所述副翼的前端的交点与所述抽出通路的入口的接近所述吸入口一侧的开口缘相比位于接近所述吸入口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22 JP 2012-065933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主回路,其依次连接有储存制冷剂液且在内部使制冷剂液蒸发的蒸发器、压缩制冷剂蒸气的第一压缩机、以及在内部使制冷剂蒸气冷凝且储存制冷剂液的冷凝器;第一循环路,其使储存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液或在所述蒸发器内被冷却的热介质经由吸热用热交换器循环;第二循环路,其使储存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液或在所述冷凝器内被加热的热介质经由散热用热交换器循环,所述第一压缩机为离心压缩机,具备:叶轮,其交替地配置有主翼和比所述主翼短的副翼;护罩壁,其具有沿着所述叶轮的形状,且形成吸入口;抽出室,其与所述护罩壁的外侧面面对,且与压力等于或小于所述吸入口处的制冷剂蒸气的压力的排出空间连接,在所述护罩壁上设有将流入所述副翼的加压面与所述主翼之间的制冷剂蒸气的一部分向所述抽出室引导的抽出通路,在将所述主翼、所述副翼及所述护罩壁向通过所述叶轮的旋转轴的子午面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子午面投影图中,所述副翼的上游端和所述副翼的前端的交点与所述抽出通路的入口的接近所述吸入口一侧的开口缘相比位于接近所述吸入口的位置,在所述护罩壁上还设有将流入相邻的所述主翼之间的制冷剂蒸气的一部分向所述抽出室引导的追加的抽出通路,在所述子午面投影图中,所述主翼的上游端与所述主翼的前端的交点与所述追加的抽出通路的入口的接近所述吸入口一侧的开口缘相比位于接近所述吸入口的位置,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具备使制冷剂蒸气从所述离心压缩机的所述抽出室返回所述蒸发器的回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英俊西胁文俊小森晃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