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与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35401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01:30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调节池、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依次排列集成为一个单元,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顶部水面线依次降低,顶部水面线部位分别设有溢流堰、底部分别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与调节池连通;调节池和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布气装置,布气装置与气泵相连,接触氧化池内装有多种填料(包括组合填料、弹性填料、聚氨酯海绵填料),调节池的生活污水进口处设有格栅槽,格栅前板和格栅后板安装在格栅槽内,中下部潜水泵与初级沉淀池中心管上端连通。有益效果是:处理效率高;剩余污泥产生量非常小;接触氧化池的生物量浓度高,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快;斜管沉淀装置不易堵塞、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净化
,尤其涉及生活污水净化设备及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城市用水需求量,增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但是某些地区市政污水处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短期内无法建设完整的市政污水处理体系,甚至即使有完整的污水管网收集体系,但由于污水厂建造较早,规模和工艺跟不上现行出水要求。另外,在众多城市的边缘地区以及旅游景区出现了新的住宅、宾馆、学校、医院、兵营、高速公路服务区、休闲娱乐场所等,这些地方地理位置没有市政管网,或者在短期内还无法建设完整的市政系统,这类生活污水一般都就近排入地面水体,污染了周围环境,特别是旅游景点,地面水体水质恶化,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水质恶化的同时,人们对需水量却在日益增长,很多地方己经实施污水资源化的策略,但是研究的和运用的大多数是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这种污水再生方式在实际操作、运行、实施时碰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因此,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是本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生活污水的设备及其净化方法,是对集中式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补充。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调节池、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 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依次排列集成为一个单元,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顶部水面线依次降低,即初级沉淀池顶部水面线高于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25mm~50mm,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高于斜管沉淀池顶部水面线25mm~50mm,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顶部水面线部位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溢流堰、接触氧化池溢流堰和斜管沉淀池溢流堰,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底部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排泥管、接触氧化池排泥管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初级沉淀池排泥管、接触氧化池排泥管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与调节池连通;所述初级沉淀池中心位置设有初级沉淀池中心管,初级沉淀池中心管下端伸入初级沉淀池下部,上端露出初级沉淀池顶部水面线,初级沉淀池底部是污泥斗;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通过接触氧化池曝气管与气泵相连,接触氧化池内装有填料,填料位于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以下25mm~50mm,填料上生长有污泥生化降解菌群的生物膜;所述斜管沉淀池的中部设由斜管和阻流板组成的斜管沉淀装置,斜管沉淀池底部是斜管沉淀池污泥斗,斜管沉淀池底部通有斜管沉淀池曝气管,斜管沉淀池曝气管与气泵相连,斜管沉淀池溢流堰与出水口连通;所述调节池为一个独立池或与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集成为一个单元的池,调节池的生活污水进口处设有格栅槽,格栅前板和格栅后板安装在格栅槽内,调节池底部设有调节池布气装置,调节池布气装置通过调节池曝气管与气泵相连,调节池中下部设有潜水泵,潜水泵出水口接有潜水泵管;潜水泵管出口与初级沉淀池中心管上端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沉淀池排泥管、接触氧化池排泥管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上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排泥阀、接触氧化池排泥阀和斜管沉淀池排泥阀。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曝气管和接触氧化池曝气管上分别设有调节池曝气阀门和接触氧化池曝气阀门。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由隔板分成三个或六个室,每个室内装有不同种类的填料,第一个室或第一个室和第二个室内装有组合填料,所述组合填料是中间是半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是由聚丙烯、聚乙烯制成的,周边连接软化纤维束,软化纤维束是由腈纶、丙纶、涤纶为原料制成的填料,第二个室或第三个室和第四个室内装有弹性填料,弹性填料是表面带有细小毛刺的高分子聚合物拉丝组成的填料,第三个室或第五个室和第六个室内装有聚氨酯海绵填料。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前板(2)的格栅孔径为50X50mm-80X80mm,所述格栅后板(3)的格栅孔径为10X 10mm-30X30mm。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生活污水通过调节池生活污水进口进入格栅槽,经格栅前板和格栅后板将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截留,同时,污泥也经排泥管进入调节池与生活污水混合,通过污泥在好氧状态下使生活污水COD值降低,减少有机负荷,然后通过潜水泵把泥水混合物泵入初级沉淀池内;②污水从初级沉淀池中心管进入,从初级沉淀池中心管的下端流出,在初级沉淀池内,污泥贮积在底部的污泥斗中,由初级沉淀池污泥管排出,经过初级沉淀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从初级沉淀池溢流堰进入接触氧化池,③在接触氧化池,通过填料上的优势菌群对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污染物发生微生物同化异化作用,使污水中的可生化污染物被降解掉,生成物及污泥沉积与接触氧化池底部,由接触氧化池污泥管排出,上部经过处理的水经接触氧化池溢流堰溢流入斜管沉淀池;④斜管沉淀池内,通过中间部位的斜管沉淀装置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经斜管沉淀池溢流堰流入出水口排出,污泥沉积与底部污泥斗中,经斜管沉淀池排泥管排入调节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池装置中的格栅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然后通过污泥在好氧状态下使COD值降低,减少有机负荷,提高设备处理效率;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触氧化池装置由不同填料(组合填料、弹性填料、聚氨酯海绵填料)构成,采用上部进水底部进气,由于填料的大表面积,为生物栖息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使大量微生物得以附着,因而可维持较高浓度的生物量。填料的高孔隙率和生物膜的立体空间,使污水较方便地进入填料内部的空隙,进行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同时也使得正常脱落的生物膜较为容易地从填料中随水流出,减少填料堵塞的出现概率,使处理效率增强;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斜管沉淀装置不易堵塞、去除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4、本专利技术可以根据场地需要将调节池与初沉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设计成一体化装置,可以使设备整体占地面积小,便于日常维护和管理。5、本专利技术可在农村住家等没有市政管网的领域广泛推广使用。6、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厂处理大量污水的负担,减轻污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格栅槽,2、格栅前板,3、格栅后板,4、调节池,5、调节池布气装置,6、调节池曝气管,7、调节池曝气阀门,8、潜水泵,9、潜水泵阀门,10、潜水泵管,U、初级沉淀池,12、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3、初级沉淀池溢流堰,14、填料高度,15、组合填料,16、挡板,17、接触氧化池曝气阀门I,18、接触氧化池曝气管I,19、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I,20、弹性填料,21、接触氧化池曝气阀门II ,22、接触氧化池曝气管II,23、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II,24、聚氨酯海绵填料,25、接触氧化池曝气阀门III,26接触氧化池曝气管III,27、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III,28、溢流堰,29斜管沉淀池,30、排水管,31、斜管,32、阻流板,33、斜管沉淀池曝气阀门,34、斜管沉淀池曝气管,35、气泵,36、曝气管,37、初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调节池(4)、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依次排列集成为一个单元,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顶部水面线依次降低,即初级沉淀池顶部水面线高于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25mm~50mm,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高于斜管沉淀池顶部水面线25mm~50mm,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顶部水面线部位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溢流堰(13)、接触氧化池溢流堰(28)和斜管沉淀池溢流堰(48),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底部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排泥管(37)、接触氧化池排泥管(39、41、43)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45),初级沉淀池排泥管(37)、接触氧化池排泥管(39、41、43)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45)与调节池(4)连通;所述初级沉淀池(11)中心位置设有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下端伸入初级沉淀池(11)下部,上端露出初级沉淀池顶部水面线,初级沉淀池(11)底部是污泥斗;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19、23、27),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19、23、27)通过接触氧化池曝气管(18、22、26)与气泵(35)相连,接触氧化池(50)内装有填料,填料位于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以下25mm~50mm,填料上生长有污泥生化降解菌群的生物膜;所述斜管沉淀池(29)的中部设由斜管(31)和阻流板(32)组成的斜管沉淀装置,斜管沉淀池(29)底部是斜管沉淀池污泥斗,斜管沉淀池底部通有斜管沉淀池曝气管(34),斜管沉淀池曝气管(34)与气泵(35)相连,斜管沉淀池溢流堰(48)与出水口(49)连通;所述调节池(4)为一个独立池或与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集成为一个单元的池,调节池(4)的生活污水进口处设有格栅槽(1),格栅前板(2)和格栅后板(3)安装在格栅槽(1)内,调节池(4)底部设有调节池布气装置(5),调节池布气装置(5)通过调节池曝气管(6)与气泵(35)相连,调节池中下部设有潜水泵(8),潜水泵(8)出水口接有潜水泵管(10);潜水泵管(10) 出口与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上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包括:调节池(4)、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 )依次排列集成为一个单元,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 )和斜管沉淀池(29 )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顶部水面线依次降低,即初级沉淀池顶部水面线高于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25mm~50mm,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高于斜管沉淀池顶部水面线25mm~50mm,初级沉淀池(11 )、接触氧化池(50)和斜管沉淀池(29)顶部水面线部位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溢流堰(13)、接触氧化池溢流堰(28)和斜管沉淀池溢流堰(48 ),初级沉淀池(11)、接触氧化池(50 )和斜管沉淀池(29 )底部分别设有初级沉淀池排泥管(37)、接触氧化池排泥管(39、41、43)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45),初级沉淀池排泥管(37)、接触氧化池排泥管(39、41、43)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45)与调节池(4)连通;所述初级沉淀池(11)中心位置设有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下端伸入初级沉淀池(11)下部,上端露出初级沉淀池顶部水面线,初级沉淀池(11)底部是污泥斗;所述接触氧化池的底部设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19、23、27),接触氧化池布气装置(19、23、27)通过接触氧化池曝气管(18、22、26)与气泵(35)相连,接触氧化池(50)内装有填料,填料位于接触氧化池顶部水面线以下25mm~50mm,填料上生长有污泥生化降解菌群的生物膜;所述斜管沉淀池(29)的中部设由斜管(31)和阻流板(32)组成的斜管沉淀装置,斜管沉淀池(29)底部是斜管沉淀池污泥斗,斜管沉淀池底部通有斜管沉淀池曝气管(34),斜管沉淀池曝气管(34)与气泵(35)相连,斜管沉淀池溢流堰(48)与出水口(49)连通;所述调节池(4)为一个独立池或与初级沉淀池、接触氧化池和斜管沉淀池集成为一个单元的池,调节池(4)的生活污水进口处设有格栅槽(1),格栅前板(2)和格栅后板(3)安装在格栅槽(I)内,调节池(4)底部设有调节池布气装置(5),调节池布气装置(5)通过调节池曝气管(6)与气泵(35)相连,调节池中下部设有潜水泵(8),潜水泵(8)出水口接有潜水泵管(10);潜水泵管(10)出口与初级沉淀池中心管(12)上端连通。2.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沉淀池排泥管(37)、接触氧化池排泥管(39、41、43)和斜管沉淀池排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芝费庆志王芮马飞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