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3539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带有阀门的连接总管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池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弧形过滤板,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泥土层上部平行埋设有多根带有出水孔的过渡支管,所述多根过渡支管倾斜设置在泥土层中,其倾斜角度为10—20度;所述连接总管的一端位于弧形过滤板与预处理池内壁之间,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多根过渡支管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污水在生物处理系统的泥土层中能够按照从上到下全面渗透的方式进行过滤,达到提高污水过滤效果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环保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居民小区生活污水一般采用生物法、活性污泥法或人工湿地技术进行处理。在生物法中,生活污水与生物膜或活性污泥中的厌氧和好氧微生物接触,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但是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用风机鼓风,为其提供长期的、大量的氧气,而风机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运行时的噪音较大,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在活性污泥法中,由于活性污泥在夏季高温时容易腐败上浮,在冬季低温时微生物生长缓慢,存在着去除有机物效率低的缺点。在人工湿地技术中,主要采用植物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使水体净化,但由于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大,污水容易渗入地下,对地下水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运行时还有臭味气体排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如下技术: 如中国专利号“200920046970.X”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公开日】为2010年05月12日,其技术方案为所述污水处理装置由多功能预处理水池和生物处理系统组成。预处理水池兼有污泥收集,厌氧硝化有机物功能,其出水通过管道流到生物处理系统进水管中,污水通过进水管出水孔洞渗透进入粗砂层,泥土层,有机物、氨氮和磷停留在泥土层,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去除,污水再经过细砂层粗砂层过滤,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出。但该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缺陷:在重力的作用下,污水从生物处理系统进水管进入生物处理系统中后,其流动路径为:沿出水管渗透至防渗层,然后再从防渗层流动至出水管,这就使得污水不经过生物处理系统中上部的泥土层,就直接经出水管排出,导致生物处理系统的利用率低,对污水的过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使得污水在生物处理系统的泥土层中能够按照从上到下全面渗透的方式进行过滤,达到提高污水过滤效果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活污水 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带有阀门的连接总管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池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弧形过滤板,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泥土层上部平行埋设有多根带有出水孔的过渡支管,所述多根过渡支管倾斜设置在泥土层中,其倾斜角度为10 — 20度;所述连接总管的一端位于弧形过滤板与预处理池内壁之间,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多根过渡支管连通。所述倾斜过渡支管的高端与连接总管相连,低端封闭,且过渡支管上的出水孔从闻到低依次递减。所述过渡支管的数量为三根,所述连接头为四通接头,所述三根过渡管通过四通接头与连接总管连接。所述相邻两根过渡支管之间的距离为20— 40cm。所述过渡支管距泥土层顶层的距离大于15cm。所述泥土层的底层为圆弧形,圆弧形中部与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管连通。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一、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弧形过滤板既能够防止预处理池中经过预处理后的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进入生物处理系统,又能够防止杂质堵塞弧形过滤板;通过多根平行埋设在泥土层上部的过渡支管,使得进入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污水能够从泥土层的上方至下方进行全面渗透;多根过渡支管倾斜设置在泥土层中,其倾斜角度为10 — 20度,使得污水能够均匀地分散至泥土层中,不仅提高了生物处理系统的利用率,还提高了污水的过滤效果。二、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倾斜过渡支管的高端与连接总管相连,低端封闭,且过渡支管上的出水孔从高到低依次递减,此结构有利于加快污水进入泥土层的速度。三、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渡支管的数量为三根,所述连接头为四通接头,所述三根过渡管通过四通接头与连接总管连接,使得生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制造。四、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相邻两根过渡支管之间的距离为20—40cm,能够防止重复利用相邻两根过渡支管之间的泥土层,有利于提高污水的过滤效果。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渡支管距泥土层顶层的距离大于15cm,此结构有利于防止污水的臭味散发,避免臭味污染环境。六、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泥土层的底层为圆弧形,圆弧形中部与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管连通,此结构能够加快经生物处理`系统过滤后的污水的汇集速度,从而有利于加快污水处理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预处理池,2、连接总管,3、弧形过滤板,4、泥土层,5、过渡支管,6、四通接头,7、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带有阀门的连接总管2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池I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弧形过滤板3,通过弧形过滤板3防止预处理池I中的杂质进入弧形过滤板3与预处理池I内壁组合形成污水过滤空间;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泥土层4上部平行埋设有多根带有出水孔的过渡支管5,所述多根过渡支管5倾斜设置在泥土层4中,其倾斜角度为15度,倾斜过渡支管5的高端与连接总管2相连,低端封闭,且过渡支管5上的出水孔从高到低依次递减,以便于进入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污水能够均匀地、快速地、全面地进入泥土层4中进行过滤;所述多根过渡支管5中,相邻两根过渡支管5之间的距离设置为30cm,避免相邻两根过渡支管5中流出的污水重复利用同一区域的泥土层4,每根过渡支管5距泥土层4顶层的距离设置为18cm,防止污水的臭味散发污染环境;所述连接总管2的一端位于由弧形过滤板3与预处理池I内壁形成的过滤空间内,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多根过渡支管5连通;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泥土层4的底层设置为圆弧形,并使该圆弧形中部与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管7连通,以便于加快过滤污水的过滤速度。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为,所述过渡支管5的数量为三根,所述连接头为四通接头6,所述三根过渡管通过四通接头6与连接总管2连接,但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还可根据实际处理污水的多少增加或减小过渡支管5的数量。实施例2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带有阀门的连接总管2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池I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弧形过滤板3,通过弧形过滤板3防止预处理池I中的杂质进入弧形过滤板3与预处理池I内壁组合形成污水过滤空间;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泥土层4上部平行埋设有多根带有出水孔的过渡支管5,所述多根过渡支管5倾斜设置在泥土层4中,其倾斜角度为10度,倾斜过渡支管5的高端与连接总管2相连,低端封闭,且过渡支管5上的出水孔从高到低依次递减,以便于进入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污水能够均匀地、快速地、全面地进入泥土层4中进行过滤;所述多根过渡支管5中,相邻两根过渡支管5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cm,避免相邻两根过渡支管5中流出的污水重复利用同一区域的泥土层4,每根过渡支管5距泥土层4顶层的距离设置为21cm,防止污水的臭味散发污染环境;所述连接总管2的一端位于由弧形过滤板3与预处理池I内壁形成的过滤空间内,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多根过渡支管5连通;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泥土层4的底层设置为圆弧形,并使该圆弧形中部与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管7连通,以便于加快过滤污水的过滤速度。实施例3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1、带有阀门的连接总管2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池I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弧形过滤板3,通过弧形过滤板3防止预处理池I中的杂质进入弧形过滤板3与预处理池I内壁组合形成污水过滤空间;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1)、带有阀门的连接总管(2)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池(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弧形过滤板(3),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泥土层(4)上部平行埋设有多根带有出水孔的过渡支管(5),所述多根过渡支管(5)倾斜设置在泥土层(4)中,其倾斜角度为10—20度;所述连接总管(2)的一端位于弧形过滤板(3)与预处理池(1)内壁之间,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多根过渡支管(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池(I)、带有阀门的连接总管(2)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预处理池(I)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弧形过滤板(3),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中的泥土层(4)上部平行埋设有多根带有出水孔的过渡支管(5),所述多根过渡支管(5)倾斜设置在泥土层(4)中,其倾斜角度为10 — 20度;所述连接总管(2)的一端位于弧形过滤板(3)与预处理池(I)内壁之间,另一端通过连接头与多根过渡支管(5)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过渡支管(5)的高端与连接总管(2)相连,低端封闭,且过渡支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柯玉章周志玺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世峰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