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377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5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保证了海藻的附着效果,缩短了海藻场的修复周期,提高了藻场修复与重建的成功率,增加了幼苗的附着率,幼苗礁牢固、耐用,且幼苗礁小巧轻便便于搬运;利用废弃贝壳制作的网袋放入金属框架内,通过苗绳上藻体的孢子放散与附着可构成亲生物性礁体。废弃贝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藻移植与幼苗附苗相结合复合型人工藻礁。
技术介绍
藻场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产卵、育幼、索饵和避敌的场所,对改善周围流场环境、减少海水营养负荷、抑制赤潮生物、提高海洋固碳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然而,我国近岸天然藻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严重退化,主要起因于围海造地、陆源污染、不合理的渔业生产等。因此,藻场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刻不容缓。人工藻礁的投放是藻场修复和重建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人们针对礁体的材料、形状、功能等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目前普遍使用的藻礁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石块和钢材;形状多为箱形、圆柱形、三角形等;功能设计集中在增加孢子的附着面、提高海藻的附着能力、防止藻食性生物的摄食等。由于混凝土与海藻幼苗的亲和性较低,所以表面为混凝土的藻礁幼苗附着率较低;为了增加孢子的附着面积,多数藻礁被设计成体积很大的圆柱形或箱型不便于搬运,且大部分藻礁仍是采用单一的幼苗附着或成藻移植的形式,对藻场的修复和重建效率和成功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底座为三棱台,四棱台或多棱台,所述幼苗礁为与实心底座侧面大小和形状一致的梯形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伟何培民霍元子温文科刘媛媛吴建勇陈中伟贾书磊杨欣欣张林慧吴青周玲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