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1419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它包括比较检测电路、定时电路、驱动电路、自锁电路,输入控制端与比较检测电路连接,定时电路连接比较检测电路,比较检测电路连接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连接自锁电路,自锁电路输出控制端,输出控制端连接被控电源的使能端,控制被控电源电路按设定的时序及延迟时间使能工作或失能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使用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延时效果良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经济实惠的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是一种电源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设备(电子系统)功能日趋丰富和复杂,使用电路和负载日趋多样化,而各种电路或负载要求的供电电压各不相同,因此往往一个控制系统中存在多种供电模块,各个供电模块可能需要按一定的时序启动或关闭方可正常工作。没有时序控制时,轻则降低控制系统性能或长期可靠性,重则直接导致控制系统崩溃或损坏。对于这种应用需求,产生了多种控制方法,有采用专用的时序控制芯片来实现,虽然使用该时序控制芯片能够实现控制上电时序的目的,但是由于该时序控制芯片制造成本高,工序复杂,不适应大面积推广使用;在模块电源行业,输出时序控制往往采用输出串联M0SFET,用专业的集成电路采集信号,然后控制该MOSFET通断的方法来实现输出电压时序控制。这种方法从时序控制方法上讲比较优秀,但输出建立后MOSFET长期产生热损耗,尤其是输出电流较大的场合,损耗非常可观,同时成本较高且不能实现下电时序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低成本的电源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造成本高、工序复杂、下电时序不能可靠控制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包括比较检测电路(I)、定时电路(2 )、驱动电路(3 )、自锁电路(4 ),输入控制端(EN)与比较检测电路(I)连接,定时电路(2 )连接比较检测电路(I),比较检测电路(I)连接驱动电路(3 ),驱动电路(3 )连接自锁电路(4),自锁电路(4)输出控制端(A1、A2、B1、B2),输出控制端(A1、A2、B1、B2)连接被控电源的使能端。输入信号(EN)与比较检测电路(I)连接,定时电路(2)连接比较检测电路(I),比较检测电路(I)连接驱动电路(3 ),驱动电路(3 )连接自锁电路(4 ),自锁电路(4 )输出控制信号(A1、A2、B1、B2)。所述比较检测电路(I)由运算放大器(Ul、U2)、二极管(D1)、电阻(Rl?R4、R11、尺12)、电容((:1、04)组成,运算放大器(Ul、U2 )采用单运放或多运放。驱动电路(3)由三极管(Q1、Q4、Q5、Q8)、电阻(R5、R9、R13、R16)组成,三极管(Q4)集电极接连接点(P2)或连接点(Pl);三极管(Q8)集电极接连接点(Pl)或连接点(P2)。本技术通过输出控制端Al、BI和A2、B2连接模块电源的使能控制端,再通过控制EN控制端的高低电平,并合理的选择其他元器件参数,从而获得所需的上下电延迟时间参数,而且通过对换三极管Q4和Q8集电极的连接位置,就能使所连接的模块电源上电时序和下电时序相反。本技术提供的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使用灵活,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延时效果良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经济实惠的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示说明如下:在电子设备(电子系统)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两路或两路以上电源具有上下电时序的需求,需要将第二路延迟于第一路一定时间上电,第三路延迟于第二路一定时间上电,在下电时第二路延迟于第三路一定时间下电,第一路延迟于第二路一定时间下电。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源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它由运放仍、似、三极管01~08、二极管01、电阻1?1~R15、电容Cl~C4组成,EN控制端用于控制本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上电或下电,控制端A1、B1和A2、B2用于连接被控电源的使能端,控制被控电源使能或失能。一种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如图1、2所示,它包括比较检测电路1、定时电路2、驱动电路3、自锁电路4,输入 控制端EN与比较检测电路I连接,定时电路2连接比较检测电路I,比较检测电路I连接驱动电路3,驱动电路3连接自锁电路4,自锁电路4输出控制端Al、A2、B1、B2,输出控制端A1 、A2、B1、B2连接被控电源的使能端。 比较检测电路I由运放Ul、U2、二极管D1、电阻Rl~R4、电阻R11、R12、电容Cl、C4组成;定时电路2由电容C3、C4、电阻R8、R9、二极管D5、D6组成;驱动电路3由三极管01、04、05、08、电阻1?5、1?9、1?13、1?16 组成;自锁电路 4 由三极管 Q2、Q3、Q6、Q7、电阻 R6、R7、R14、R15组成,具体形式为:运放UlA正输入端3脚与运放UlB负输入端6脚、电阻R2 —端、电阻Rl —端、二极管Dl阳极连接;二极管Dl阴极接控制端;电阻R2另一端接地;电阻Rl另一端接输入电压 VIN+ ;运放UlA负输入端2脚与运放UlB正输入端5脚、电阻R3—端、电阻R4—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接参考电压Vref ;电阻R4另一端接地;运放UlA电源端8脚与VCC、电容Cl 一端连接;电容Cl另一端接地;[0021 ] 运放UIA接地端4脚接地;运放UlA输出端I脚与电阻R5 —端、二极管D5阴极、电阻R8 —端连接;电阻R5另一端接三极管Ql基极,二极管D5阳极与电阻R8另一端、电容C2 —端、运放U2A正输入端3脚连接;电容C2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l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集电极与三极管Q2集电极、电阻R6 —端连接,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电阻R6另一端接PNP管Q3基极;PNP管Q3发射极接输出控制端Al,PNP管Q3集电极与电阻R7 —端、输出控制端BI连接;电阻R7另一端与三极管Q2基极、连接点Pl连接;运放U2A负输入端2脚与电阻Rll —端、运放U2B负输入端6脚、电阻R12 —端连接;电阻Rll另一端接参考电压Vref,电阻R12另一端接地;运放U2A电源端8脚与VCC、电容C4 一端连接;电容C4另一端接地;运放U2A接地端4脚接GND ;运放U2A输出端I脚与电阻R13 —端连接;电阻R13另一端接三极管Q5基极,三极管Q5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集电极与三极管Q6集电极、电阻R14 —端连接;三极管Q6发射极接地;电阻R14另一端接PNP管Q7基极;PNP管Q7发射极接输出控制端A2,PNP管Q7集电极与电阻Rl5 —端、输出控制端B2连接;电阻R15另一端与三极管Q6基极、连接点P2连接;运放UlB输出端7脚与电阻R9 —端、二极管D6阴极、电阻RlO —端连接;电阻R9另一端与二极管D6阳极、电容C3 —端、运放U2B正输入端5脚连接,电容C3另一端接地;电阻RlO另一端接三极管Q4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集电极接连接点P2 ;运放U2B输出端7脚接电阻R16 —端,电阻R16另一端接三极管Q8基极,三极管Q8集电极接连接点P1,三极管Q8发射极接地。本技术的详细工作过程为:在控制端EN悬空或接高电平时,运放UlA正输入端3脚由电阻R1、R2对输入电压VIN+分得的电压,高于其负输入端2脚由电阻R3、R4设定的电压,此时运放UlA输出端I脚输出高电平,此高电平一路经电阻R5、三极管Ql使由三极管Q2、Q3、电阻R6、R7组成的自锁电路锁定导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包括比较检测电路(1)、定时电路(2)、驱动电路(3)、自锁电路(4),其特征在于:输入控制端(EN)与比较检测电路(1)连接,定时电路(2)连接比较检测电路(1),比较检测电路(1)连接驱动电路(3),驱动电路(3)连接自锁电路(4),自锁电路(4)输出控制端(A1、A2、B1、B2),输出控制端(A1、A2、B1、B2)连接被控电源的使能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包括比较检测电路(I)、定时电路(2)、驱动电路(3)、自锁电路(4),其特征在于:输入控制端(EN)与比较检测电路(I)连接,定时电路(2)连接比较检测电路(I),比较检测电路(I)连接驱动电路(3 ),驱动电路(3 )连接自锁电路(4 ),自锁电路(4)输出控制端(A1、A2、B1、B2),输出控制端(A1、A2、B1、B2)连接被控电源的使能端。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一种上下电时序控制电路,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科天地航空模块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