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应辉专利>正文

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2893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包括喷嘴本体,喷嘴本体设有用于接收基础气流的接收口、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喷射基础气流的排气口,喷嘴本体还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排气口附近的气流引导区域。气流引导区域为一前端窄开口、后端宽开口的腔体,外部空气自后端宽开口引入,并从前端窄开口导出,后端宽开口的宽度为前端窄开口的宽度的1~16倍,使得气流引导区域大致喇叭状,该结构能够在引导外部空气通过的时候起到倍增气流流速的作用,即能够有效的附带喷嘴周边的空气生成高速气流,并引导和集中于两列排气口间,与从排气口喷射出的基础气流混合一同向前快速输送,不仅加快了气流的喷射速度,提高了风量,而且还能保持气流输出的均衡稳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是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无叶风扇喷嘴的设计大多是环形喷嘴,其设有用于接收基础气流的环形通道和用于喷射基础气流的环形排气口,还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弓I导至环形排气口附近、与从环形排气口喷射的基础气流混合的环形开口。该结构喷嘴在用户使用时存在如下缺点:1、环形开口的前、后开口大小基本等大,导致外部空气在通过该环形开口时的气流流速完全取决于环形排气口喷射的基础气流的拽吸力,因此难以生成高速气流与喷射的基础气流进行混合,从而影响风量。2、从环形排气口喷射的基础气流相对分散、不集中,使得在相对远距离使用时(例如3米),从喷嘴产生的气流流速低,送风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快速凉爽使用者的目的。3、环形通道的设计使得基础气流在喷嘴内部的走向呈环形,这样容易造成气流在通道中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气流喷射的均匀性。4、现有无叶风扇使用时普遍存在噪音大的问题,特别是当需要风扇提供高速气流时,风扇组件的叶轮高速旋转切割空气产生的噪音尤为突出,大大影响使用环境。5、占用的使用面积大,不利于摆放和存放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占用的使用面积小,可加快气流喷射速度、提高风量及送风距离,并能确保气流喷射均匀,降低噪音的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包括喷嘴本体,所述喷嘴本体设有用于接收基础气流的接收口、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喷射基础气流的排气口,所述喷嘴本体还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排气口附近的气流引导区域,所述气流引导区域为一前端窄开口、后端宽开口的腔体,所述外部空气自后端宽开口引入,并从前端窄开口导出,所述后端宽开口的宽度为前端窄开口的宽度的I?16倍。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引导区域的截面大致呈喇叭状,其二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两个对外部空气进行引导的气流弓I导面。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引导面可以是斜面与竖直面组合,也可以是单一斜面或单一的内凹曲面,还可以是外凸曲面与竖直面组合。进一步的,所述后端宽开口的宽度为前端窄开口的宽度的6?10倍。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由气流引导区域分隔成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所述喷嘴本体表面设有两列分别与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对应的排气口,所述气流引导区域的前端窄开口正好位于两列排气口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可设置为连通结构,也可设置为互不连通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接收口设于喷嘴本体底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为与接收口上端相连的两个竖向通道。进一步的,所述两列排气口之间的间距为2?150mm。进一步的,所述两列排气口之间的间距为10?50mm。进一步的,所述喷嘴本体设置为圆柱形腔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气流引导区域前端窄、后端宽的喇叭状结构,能够在引导外部空气通过的时候起到倍增气流流速的作用,即能够有效的附带喷嘴周边的空气生成高速气流,并引导和集中于两列排气口间,与从排气口喷射出的基础气流混合一同向前快速输送,不仅加快了气流的喷射速度,提高了风量,而且还能保持气流输出的均衡稳定。其次,具有两列并排且临近设置的排气口,工作时,通过该两列排气口喷射出的两股气流,在喷嘴的前方汇合成一股气流,加快了气流的喷射速度,提高了有效的送风距离,可实现快速凉爽使用者的目的。同时,与现有环形喷嘴相比,在电机转速相等时可增加出风量,相等的出风量可以减少电机转数,降低叶轮高速旋转时切割空气而产生的噪音。再者,喷嘴的气流通道设置为两个竖向通道,使得气流在通道中的走向为单一的竖直方向,因此可促进气流在两个通道内的均匀分布,进而确保气流喷射时的均匀性。最后,无叶风扇喷嘴设计大致呈圆柱型,在使用时占用的使用面积小,节省使用空间,并方便收纳,节省存放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叶风扇喷嘴装置的前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无叶风扇喷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气流引导区域的第一种实施结构。图4为气流引导区域的第二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5为气流引导区域的第三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6为气流引导区域的第四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互不连通的结构。图8为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结构的无叶风扇喷嘴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无叶风扇喷嘴装置前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无叶风扇喷嘴装置后视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无叶风扇喷嘴装置,与产生基础气流的风扇组件配合使用,其包括喷嘴本体1,喷嘴本体I设有用于接收基础气流的接收口 2、气流通道3以及用于喷射基础气流的排气口 4,喷嘴本体I还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排气口 4附近的气流引导区域5。气流引导区域5为一前端窄开口、后端宽开口的腔体,外部空气自后端宽开口 52引入,并从前端窄开口 51导出,后端宽开口 52的宽度为前端窄开口51的宽度的I?16倍,优选为6?10倍。气流引导区域5的截面大致呈喇叭状,其二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两个对外部空气进行引导的气流引导面53、54。工作时,外部空气经二个气流引导面53、54的引导使气流流速倍增生成高速气流。具体来说,气流引导面53、54可以是斜面与竖直面组合(如图3所示),也可以是单一斜面(如图4所示)或单一的内凹曲面(如图5所示),还可以是外凸曲面与竖直面组合(如图6所示)。气流通道3由气流引导区域5分隔成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排气口 4具有两列,并排且临近设置在喷嘴本体I的前端表面,两列排气口 4分别与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相对应,气流引导区域5的前端窄开口 51正好位于两列排气口 4之间。工作时,通过两列排气口 4喷射出的两股气流,在喷嘴的前方汇合成一股气流,并附带从前端窄开口 51导出的高速气流一同向前输送。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可设置为互不连通结构,使得两个气流通道中的基础气流互不流向对方(如图7所示),也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设置为连通结构(如图8所示)。接收口 2设于喷嘴本体I底部,第一气流通道31和第二气流通道32为与接收口 2上端相连的两个竖向通道。工作时,两个气流通道31、32内的气流走向与接收口 2的进气方向一致,均为竖直向上传输,从而可使气流在两个通道内均匀分布,进而确保气流喷射时的均匀性。两列排气口 4之间的间距为2?150mm,优选为10?50mm。两列排气口 4各自与前端窄开口 51之间的间距为I?20mm。喷嘴本体I为圆柱形腔体设计,也可以是类圆柱形腔体、椭圆形腔体等其它各种能满足结构设计的腔体形状。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技术之用,而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包括喷嘴本体,所述喷嘴本体设有用于接收基础气流的接收口、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喷射基础气流的排气口,所述喷嘴本体还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排气口附近的气流引导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区域为一前端窄开口、后端宽开口的腔体,所述外部空气自后端宽开口引入,并从前端窄开口导出,所述后端宽开口的宽度为前端窄开口的宽度的1~16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包括喷嘴本体,所述喷嘴本体设有用于接收基础气流的接收口、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喷射基础气流的排气口,所述喷嘴本体还设有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排气口附近的气流引导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区域为一前端窄开口、后端宽开口的腔体,所述外部空气自后端宽开口引入,并从前端窄开口导出,所述后端宽开口的宽度为前端窄开口的宽度的I?16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区域的截面大致呈喇叭状,其二个相对的侧表面形成两个对外部空气进行引导的气流引导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面可以是斜面与竖直面组合,也可以是单一斜面或单一的内凹曲面,还可以是外凸曲面与竖直面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无叶风扇的喷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宽开口的宽度为前端窄开口的宽度的6?10倍。5.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辉
申请(专利权)人:应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