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2778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它由对称的左右两个半撑脚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每个半撑脚包括形状为半圆环形柱体的竖向环撑,所述竖向环撑顶端与半圆形的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竖向环撑底端与半圆形的下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右两个半撑脚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中心开有用于斜拉索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左右两部分通过连接板由高强螺栓连接,将撑脚装置一分为二,降低了撑脚装置安装和拆除的难度,提高了斜拉索更换施工工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
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
技术介绍
撑脚是斜拉桥换索工程张拉设备的重要组件。旧斜拉桥斜拉索更换施工程序一般分为旧索拆除和新索安装两步,旧索拆除是通过张拉装置将斜拉索索力释放掉,新索安装是通过张拉装置给斜拉索施加预定的拉力。张拉设备是斜拉桥斜拉索更换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中撑脚位于千斤顶和锚垫板之间,是张拉设备的核心组件。大跨径斜拉桥的索长一般超过300m,索重每延米可超过100kg,斜拉索索力可超过600t。为了顺利将旧索索力释放、新索索力施加,传统施工方式是在张拉千斤顶和斜拉索锚垫板之间安装千斤顶反力架。千斤顶反力架一般为两面实心撑力板,两面为空心操作面,断面形式为矩形。千斤顶反力架结构笨重、重复使用率低、安全系数低,使得大跨径大吨位斜拉索更换施工操作复杂、工效较低、安全隐患较多。现有撑脚是工程技术人员在拉索张拉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自行设计的功能性工具,由于工程问题的不确定性,目前工程应用中的撑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I)设备适用性差、重复使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2)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及操作的变化因素,撑脚的实心撑力板形成较大操作面盲区,给张拉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利;(3)工程技术人员基于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施工的安全性,往往将设备设计得结构复杂、设备笨重,转移困难,结构稳定性差、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斜拉桥旧索拆除和新索安装施工过程中连接张拉千斤顶和锚垫板间的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对称的左右两个半撑脚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每个半撑脚包括形状为半圆环形柱体的竖向环撑,所述竖向环撑顶端与半圆形的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竖向环撑底端与半圆形的下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右两个半撑脚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中心开有用于斜拉索穿过的通孔。本技术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安装和拆卸时单件比较轻,不受周边零部件限制。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竖向环撑两端设有螺栓耳板,所述左右两个半撑脚通过螺栓穿过螺栓耳板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竖向环撑上沿圆周均匀开有孔。该镂空式结构增加了旧索索力释放和新索索力施加时的操作空间,降低了旧索索力释放和新索索力施加难度,提高了旧索索力释放和新索索力施加工效。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竖向环撑内壁上沿圆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件。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开有用于连接多个撑脚装置的螺栓通孔。可以根据张拉千斤顶安装位置距锚垫板位置调整撑脚装置连接的数量,提高了撑脚装置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撑脚装置安装和拆除的难度,提高了斜拉索更换施工工效。本技术具有适应性广、使用方便、重量较轻、价格便宜、结构受力合理、稳定性高、安全可靠、便于安装和拆除、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本技术的左右两部分通过连接板由高强螺栓连接,将撑脚装置一分为二,降低了撑脚装置安装和拆除的难度,提高了斜拉索更换施工工效。撑脚装置的竖向受力构件由竖向环撑及六块竖向环撑加强件构成,增加了斜拉索更换施工时的操作空间。撑脚装置可以根据张拉千斤顶安装位置距锚垫板位置调整撑脚装置连接的数量,提高了撑脚装置的使用范围。斜拉索张拉千斤顶反力装置由临时结构改为专撑脚装置,降低了斜拉索更换施工的安全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半个上盖板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半个下盖板示意图;图5是竖向环撑结构示意图;图6是竖向环撑加强件结构示意图;[0021 ]图7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7所示,本技术的大吨位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6采用环形结构设计,布置在千斤顶13与锚垫板10之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由对称的左右两个半撑脚固定连接而成,每个半撑脚包括形状为半圆环形柱体的竖向环撑3,竖向环撑3顶端与半圆形的上盖板I固定连接,竖向环撑3底端与半圆形的下盖板2固定连接,左右两个半撑脚的上盖板I中心开有用于斜拉索穿过的通孔1.1,下盖板2中心开有用于斜拉索穿过的通孔2.1。撑脚装置左右两个半撑脚通过高强连接螺栓5连成整体,其中,上盖板I与竖向环撑3、下盖板2与竖向环撑3均采用焊接连为一体,竖向环撑3内壁上沿圆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件4,加强件4与上盖板1、下盖板2、竖向环撑3焊接连为一体。如图3、图4所示,每半个撑脚的上盖板I由半圆环钢板组成,其上留有螺栓通孔1.2,以便满足不同高度时的撑脚装置之间连接;每半个撑脚的下盖板2由半圆环钢板组成,其上留有螺栓通孔2.2,以便满足不同高度时的撑脚装置之间连接。如图5所示,竖向环撑3上沿圆周均匀开有孔3.2,竖向环撑3是镂空式半圆环形柱体,主要将上盖板I的荷载传递到下盖板2上。竖向环撑3两端设有螺栓耳板3.1,以便使撑脚装置左右两部分连接成整体。如图1所示,竖向环撑3上沿圆周均匀开的孔3.2与加强件4采用错开镂空位置布置。如图6所示,竖向环撑3上的加强件4主要作用是参与承受竖向荷载及提高竖向环撑局部受力性能,将上盖板I的荷载顺利向下盖板2传递。在撑脚装置6安装时,首先将张拉杆7及张拉杆螺母8安装到斜拉索9锚头螺杆上,再将撑脚装置6左右两部分安装到斜拉索9锚头上,并固定在锚垫板10上,通过高强连接螺栓5将撑脚装置6左右两部分连成整体,将张拉千斤顶13安装到撑脚装置6上,即可对旧拉索索力进行释放、对新拉索施加拉力,即拆下锚头螺母11和垫圈12。在撑脚装置6拆除时,首先将张拉千斤顶13从撑脚装置6上拆下,松掉连接撑脚装置6左右两部分的高强连接螺栓5,分别将撑脚装置6左右两部分从斜拉索9锚头的锚垫板10上拆除,最后张拉杆螺母8及张拉杆7从斜拉索9锚头螺杆上拆除。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对称的左右两个半撑脚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每个半撑脚包括形状为半圆环形柱体的竖向环撑,所述竖向环撑顶端与半圆形的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竖向环撑底端与半圆形的下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右两个半撑脚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中心开有用于斜拉索穿过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对称的左右两个半撑脚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每个半撑脚包括形状为半圆环形柱体的竖向环撑,所述竖向环撑顶端与半圆形的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竖向环撑底端与半圆形的下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右两个半撑脚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中心开有用于斜拉索穿过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环撑两端设有螺栓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中鑫王蔚盛海军吴俊明陈进马小云赵东奎曹适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