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耗能减震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1649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结构工程领域的耗能减震构件设计,应用于建筑抗震领域。一种耗能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相邻的两层楼板和耗能减震构件,所述相邻的两层楼板之间纵向设置有伸臂桁架,所述伸臂桁架设置于垂直的外框结构内;所述耗能减震构件安装于每个楼板平面内,且连接于核心筒与伸臂桁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震技术应用于带虚拟伸臂加强层结构时效率很高。本发明专利技术耗能减震楼板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替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耗能减震楼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结构工程领域的耗能减震构件设计,应用于建筑抗震领域。
技术介绍
在高层和超高层的减震体系中,大多采用被动减震技术,主要的方法有隔震技术、消能减震技术和吸振减震技术。常见的方式如: 1、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或下部)结构之间,设置可以人为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的叠层橡胶支座隔震系统,使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地基“隔开”,“隔断”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有效传递路径。2、在建筑结构体系上添加屈曲约束支撑、粘滞阻尼器或其它形式的阻尼器。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减震技术,都没设想过利用楼板来进行耗能。区别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另行设计出一种耗能减震方式,为此公开一种耗能减震楼板。本专利技术给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耗能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相邻的两层楼板I和耗能减震构件2,所述相邻的两层楼板I之间纵 向设置有伸臂桁架4,所述伸臂桁架4设置于垂直的外框结构内;所述耗能减震构件2安装于每个楼板I平面内,且连接于核心筒3与伸臂桁架4之间。上述技术方案,可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结构中带虚拟伸臂加强层结构,并与其加强层楼面内剪力较大的特点相契合,在地震作用下,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很好的协调芯筒刚臂结构外框5和核心筒3两者的变形,并且传递水平剪力,同时充分利用与伸臂桁架4连接的楼板的受剪变形,从而通过耗能减震构件来进行耗能减震。本专利技术利用与伸臂桁架4连接的楼板受剪变形这一特性来布置耗能减震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减震技术应用于带虚拟伸臂加强层结构时效率很高。本专利技术耗能减震楼板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替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耗能楼板的剖面图。标记说明:楼板(I)、耗能减震构件(2),核心筒(3)、伸臂桁架(4)、外框(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耗能减震楼板,包括上下相邻的两层楼板I和耗能减震构件2(即阻尼器),所述相邻的两层楼板I之间纵向设置有伸臂桁架4,所述伸臂桁架4设置于垂直的外框5结构内;所述耗能减震构件2安装于每个楼板I平面内,且连接于核心筒3与伸臂桁架4之间。如图1所示的耗能减震楼板,可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结构中带虚拟伸臂加强层(所谓“加强层”是指楼板I和与之连接的伸臂桁架4所在的楼层)结构并与其加强层楼面内剪力较大的特点相契合,在地震作用下,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很好的协调芯筒刚臂结构外框5和核心筒3两者的变形,并且传递水平剪力,同时充分利用与伸臂桁架4连接的楼板I的受剪变形,从而通过耗能减震构件2作为阻尼器来进行耗能减震。本专利技术利用与伸臂桁架4连接的楼板受剪变形这一特性来布置耗能减震构件2。在地震作用下,楼板I受剪变形,利用耗能减震构件(2),在地震的往复作用下耗散能量。由于本专利技术楼板I与钢板剪力墙的受力机理相同,且与两端的连接较为简单,因此可以采用钢板剪力墙水平放置作为耗能减震构件。现有技术通常钢板剪力墙是竖向布置的墙,而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将钢板剪力墙水平放置后就能和楼板在同一个平面内了。因为水平放置的钢板剪力墙与伸臂桁架(4)、核心筒(3)有效连接,可以起到协调外框(5)和核心筒(3)变形的作用,同时由于面内刚度很大,可以起着传递水平剪力的作用,相对变形越大则剪力越大。为了保证楼板(I)的可靠性,所述耗能减震构件(2)可以采用内夹钢板、水平支撑或其它减震装置来实现,即本专利技术的耗能减震楼板通过内夹钢板、水平支撑或其它减震装置来实现。综述,本专利技术能起到很好的耗能减震作用,并且通过楼板内的耗能减震构件2协调外框5和核心筒3的变形,同时能够很好的传递水平剪力,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耗能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相邻的两层楼板和耗能减震构件,所述相邻的两层楼板之间纵向设置有伸臂桁架,所述伸臂桁架设置于垂直的外框结构内;所述耗能减震构件安装于每个楼板平面内,且连接于核心筒与伸臂桁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耗能减震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相邻的两层楼板和耗能减震构件,所述相邻的两层楼板之间纵向设置有伸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飞飞包联进施维赖勤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