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RS232接口实现一对多数据传输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RS232接口实现一对多数据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某些数据采集系统中,经常会采用主从式结构,主控制板需要与多块数据采集板进行数据交互,即实现一对多通讯。在这些应用场合中,主控制板和多块数据采集板紧靠在一起安装,通信距离较近。主控制板和多块数据采集板一般以串行通信为主。传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CAN总线方式或通过转接板进行转接,实现一对多通信。CAN总线相对复杂,同时需要单片机支持CAN接口,但有很大部分单片机没有CAN接口,故CAN接口方案不具有通用性。采用转接板方案需要额外的软硬件支持,系统复杂度上升,成本也增加,也不是最佳方法。采用RS485接口进行数据传输则一般应用在长距离传输上,且标准的RS485接口传输方式为半双工,不能同时接受和发送数据,在高速数据传输场合不合适,RS485接口传输方式也不是最佳方案。曾有人提出利用RS232接口实现一对多数据传输方法,但需要专门驱动电路,且通信速率较低,不适合高速数据传输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利用RS2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RS232接口实现一对多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主控制板,与主控制板连接的n个数据采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板连接有主控RS232接口电路,n个数据采集板均连接有采集板RS232接口电路,n个数据采集板分别通过与其连接的采集板RS232接口电路与主控RS232接口电路连接,最终实现n个数据采集板与主控制板的连接;其中,主控RS232接口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Q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主控制板的RS232接口中TXD引脚与第一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RS232接口实现一对多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主控制板,与主控制板连接的η个数据采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板连接有主控RS232接口电路,η个数据采集板均连接有采集板RS232接口电路,η个数据采集板分别通过与其连接的采集板RS232接口电路与主控RS232接口电路连接,最终实现η个数据采集板与主控制板的连接; 其中,主控RS232接口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l)、第一三极管(Ql)、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主控制板的RS232接口中TXD引脚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并且主控制板的RS232接口中TXD引脚还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也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3.3V稳压电源,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阻(R3)后与-12V稳压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引出主控RS232接口电路的发送数据端;主控制板的RS232接口中RXD引脚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同时,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四电阻(R4)后与+3.3V稳压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还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杨峰,夏旭鹏,韦冬青,陈林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振东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