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其短管节流阀,短管节流阀包括:具有流通通道的阀体;均与阀体内壁密封固定相连的第一挡块、阀座和第二挡块,第一挡块设有第一通道,第二挡块设有第二通道;密封内套于阀座且能够沿流通通道轴向滑动的主阀芯,主阀芯设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主节流通道和与主节流通道连通的容纳腔,主阀芯两端分别能够与第一挡块端面和第二挡块端面密封连接;具有副节流通道和分流通槽的副阀芯,副阀芯能够沿流通通道轴向滑动,以实现副阀芯与所述容纳槽相抵时主节流通道与第一通道通过副节流通道连通,以及副阀芯与容纳槽分离时主节流通道与第一通道通过分流通槽连通。上述短管节流阀,实现了双向节流,能够应用于冷暖式空调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及其短管节流阀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节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器及其短管节流阀。
技术介绍
随着空调行业的不断发展,空调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则需要降低空调器的生产成本。随着铜价的上涨,降低空调器中铜的使用量,可降低空调器的生产成本。目前,空调器中冷媒流通管和毛细管等均需要使用铜管。由于短管节流阀具有成本低、节流性能强、调节范围大等优点,采用短管节流阀代替毛细管的方式逐渐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短管节流阀为直通式单向通道,只能应用于单冷式空调器,无法实现双向节流,进而无法应用于冷暖式空调器。另外,目前的短管节流阀为直通式,节流时产生的噪声较大,较易发生嘯叫现象,影响空调器的使用性能。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短管节流阀,以使其实现双向节流,进而能够应用于冷暖式空调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管节流阀,以使其实现双向节流,进而能够应用于冷暖式空调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短管节流阀的空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短管节流阀,包括:具有流通通道的阀体;依次位于所述阀体内,均与所述阀体的内壁密封且固定相连的第一挡块、阀座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挡块设置有第二通道;该短管节流阀还包括:密封内套于所述阀座且能够沿所述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的主阀芯,所述主阀芯设置有主节流通道和与所述主节流通道连通的容纳腔,所述主节流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且所述主阀芯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挡块的端面密封连接,所述主阀芯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挡块的端面密封连接;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具有副节流通道和分流通槽的副阀芯,所述副阀芯能够沿所述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以实现所述副阀芯与所述容纳槽相抵时,所述主节流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副节流通道连通,以及所述副阀芯与所述容纳槽分离时,所述主节流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分流通槽连通。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分流通槽沿所述副阀芯的轴向延伸。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分流通槽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所述分流通槽沿环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副阀芯的侧壁上。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第一挡块设置有:沿所述流通通道延伸的第一盲孔,贯穿所述第一盲孔侧壁的第一分流孔;其中,所述第一分流孔与所述第一盲孔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分流孔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均位于所述第一挡块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第一分流孔沿环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挡块的 侧壁上。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第二挡块设置有:沿所述流通通道延伸的第二盲 孔,贯穿所述第二盲孔侧壁的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与所述第二盲孔形成所述第二 通道,所述第二分流孔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均位于所述第二挡块远离所述阀座的一端。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第二分流孔沿环向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二挡块的 侧壁上。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阀座的间距,和所述第二挡块与 所述阀座的间距相等。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阀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一挡块、 所述阀座和所述第二挡块分别通过环形凸起与所述阀体密封固定相连,所述环形凸起设置 于所述阀体上。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主阀芯的侧壁的两端均具有锥面,且所述锥面自 所述主阀芯的端面向所述主阀芯的中部渐扩。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阀体和所述阀座均呈圆管状,所述主阀芯和所述 副阀芯均呈圆柱状。优选的,上述短管节流阀中,所述主节流通道的轴线、所述副节流通道的轴线、所 述第一挡块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挡块的轴线共线。基于上述提供的短管节流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具有上 述短管节流阀。本技术提供的短管节流阀的工作原理为:冷媒从阀体的一端进入流通通道,经第一挡块的第一通道进入阀体的中部,主阀 芯在冷媒压力作用下沿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直至主阀芯的端部与第二挡块的端面紧贴, 实现密封连接,同时,副阀芯也在冷媒压力作用下滑动,直至副阀芯与主阀芯的容纳槽相 抵,则副阀芯的分流通槽被容纳槽的底壁挡住,冷媒依次通过副阀芯的副节流通道和主阀 芯的主节流通道,实现对冷媒的节流,最后冷媒从第二挡块的第二通道流出,完成了节流 (副节流通道和主节流通道均起到了节流作用);冷媒从阀体的另一端进入流通通道,经第二挡块的第二通道进入阀体中部,主阀 芯在冷媒压力作用下沿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直至主阀芯的端部与第一挡块的端面紧贴, 实现密封连接,同时,副阀芯也在冷媒压力作用下,副阀芯与主阀芯的容纳槽分离,则分流 通槽和副节流通道均为可流通,但是由于分流通槽较副节流通道的流通阻力较小,则冷媒 选择流经分流通槽,故冷媒通过主阀芯的主节流通道,实现对冷媒的节流,完成节流后,冷 媒从副阀芯的分流通槽流出,最后从第一挡块的第一通道流出阀体,完成了反向节流(只有 主节流通道均起到了节流作用)。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本技术提供的短管节流阀,通过在阀体内设置两个能 够沿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的主阀芯和副阀芯,实现了双向节流,进而能够既能在制冷状态 节流,也能够在制热状态节流,即能够应用于冷暖式空调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应用于空调器制冷状态时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应用于空调器制热状态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中主阀芯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中副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中第一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中第一挡块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中第二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中第二挡块的剖视图。上图1-9 中:I为阀体、11为环形凸起、2为阀座、3为第二挡块、31为第二盲孔、32为第二分流孔、4为第一挡块、41为第一盲孔、42为第一分流孔、5为主阀芯、51为主节流通道、52为容纳腔、53为锥面、6为副阀芯、61为副节流通道、62为分流通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管节流阀,使其实现了双向节流,进而能够应用于冷暖式空调器。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短管节流阀,包括:具有流通通道的阀体I ;依次位于阀体I内,均与阀体I的内壁密封且固定相连的第一挡块4、阀座2和第二挡块3,第一挡块4设置有第一通道,第二挡块3设置有第二通道;密封内套于阀座2且能够沿流通通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管节流阀,包括:具有流通通道的阀体(1);依次位于所述阀体(1)内,均与所述阀体(1)的内壁密封且固定相连的第一挡块(4)、阀座(2)和第二挡块(3),所述第一挡块(4)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挡块(3)设置有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节流阀还包括:密封内套于所述阀座(2)且能够沿所述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的主阀芯(5),所述主阀芯(5)设置有主节流通道(51)和与所述主节流通道(51)连通的容纳腔(52),所述主节流通道(51)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且所述主阀芯(5)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挡块(4)的端面密封连接,所述主阀芯(5)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挡块(3)的端面密封连接;位于所述容纳腔(52)内且具有副节流通道(61)和分流通槽(62)的副阀芯(6),所述副阀芯(6)能够沿所述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以实现所述副阀芯(6)与所述容纳槽(52)相抵时,所述主节流通道(51)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副节流通道(61)连通,以及所述副阀芯(6)与所述容纳槽(52)分离时,所述主节流通道(51)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分流通槽(6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管节流阀,包括:具有流通通道的阀体(1);依次位于所述阀体(1)内,均与所述阀体(1)的内壁密封且固定相连的第一挡块(4)、阀座(2)和第二挡块(3),所述第一挡块(4)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二挡块(3)设置有第二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节流阀还包括: 密封内套于所述阀座(2)且能够沿所述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的主阀芯(5),所述主阀芯(5)设置有主节流通道(51)和与所述主节流通道(51)连通的容纳腔(52),所述主节流通道(51)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且所述主阀芯(5)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一挡块(4)的端面密封连接,所述主阀芯(5)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第二挡块(3)的端面密封连接; 位于所述容纳腔(52)内且具有副节流通道(61)和分流通槽(62)的副阀芯(6),所述副阀芯(6)能够沿所述流通通道的轴向滑动,以实现所述副阀芯(6)与所述容纳槽(52)相抵时,所述主节流通道(51)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副节流通道(61)连通,以及所述副阀芯(6 )与所述容纳槽(52 )分离时,所述主节流通道(51)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分流通槽(62)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管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槽(62)沿所述副阀芯(6)的轴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管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槽(62)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所述分流通槽(62)沿环向均匀分布于所述副阀芯(6)的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管节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4)设置有:沿所述流通通道延伸的第一盲孔(41),贯穿所述第一盲孔(41)侧壁的第一分流孔(42);其中,所述第一分流孔(42)与所述第一盲孔(41)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分流孔(42)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且均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援开,林祥龙,曾霄,刘克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