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於吸头
本技术涉及水下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淤吸头。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清淤工程多属于浅水域低精度施工,对深水清淤的研究还不成熟,深水清淤设备比较少,清淤设备不能够满足日渐发展的水下工程需求多样化和较高的施工精度要求。清淤多采用简易的吸头,或直接使用普通挖泥船清淤。这两种方法清淤效率低,功耗损失大,适用清淤工况范围小。清淤方式有垂直清淤和水平清淤,垂直清淤方式效率较高,功率损失小,但是容易对清淤基底造成破坏,适用于基底坚实或对基底无保护要求的清淤工程;水平清淤方式避免了对基底的破坏,但由于流体方向的突变,功率损耗大降低了清淤效率,并且容易在吸头内部产生紊流,减短设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紊流、清淤效率高的清淤吸头。(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淤吸头,其包括:上部端口汇合至同一变形管、中部设方形可旋转挡板、下部吸口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组合形成“人”字形结构,且两流道下部吸口的开口端面与清淤基底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交汇处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淤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端口汇合至同一变形管(9)、中部设方形可旋转挡板(1)、下部吸口(7)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所述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组合形成“人”字形结构,且两流道下部吸口(7)的开口端面与清淤基底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淤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端口汇合至同一变形管(9)、中部设方形可旋转挡板(I)、下部吸口(7)朝向相反方向的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所述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组合形成“人”字形结构,且两流道下部吸口(7)的开口端面与清淤基底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的交汇处通过挡板(I)隔开,所述挡板(I)位于两流道交汇处中间位置,且垂直于两流道上部端口的横截面,所述挡板(I)下部设置有转轴,所述挡板(I)绕转轴可旋转,以对第一流道(21)或第二流道(22)进行遮挡。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淤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21)和第二流道(22)的吸口( 7 )的横截面形状为四边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淤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口(7)上方设置有水平导向板(3),所述水平导向板(3)与形成吸口(7)的顶板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淤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向板(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护板,所述护板的第一直角边与所述水平导向板(3)相连,所述护板的第二直角边与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湘波,郑捷,向宏,林鸣,赵宁,陈世明,李建峰,陈壮雄,胡银冬,曾祥云,韦杏静,赖盖文,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