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路防撞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阻块和护栏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阻块,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防阻块与立柱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防阻块与横梁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防阻块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铅垂方向下方的第三连接孔。由于防阻块具有第三连接孔,因此在路面加铺时,可以通过拆卸紧固件使得防阻块相对于立柱的位置上移,则与防阻块固定连接的横梁高度也上移,因此提高了横梁相对原有路面的高度,进而提高护栏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阻块和护栏单元
本技术涉及公路防撞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阻块和一种护栏单J Li ο
技术介绍
护栏是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保障,公路用护栏主要设置于公路路侧和中央分隔带。公路护栏使用较多的是波形梁护栏,它是一种连续的梁柱式半刚性护栏,具体为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立柱支撑的连续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护栏结构示意图,立柱11埋置于土基中,立柱11上具有螺纹孔,在防阻块12的对应位置也具有螺纹孔,螺栓14穿过螺纹孔将防阻块12与立柱11固定连接,波形梁13上具有螺纹孔,在防阻块12的对应位置也具有螺纹孔,螺栓15穿过螺纹孔将波形梁13与防阻块12固定连接。一般来说,这种护栏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防止车辆冲出路外,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公路运营期间,需要对路面进行大修或养护,通常的做法是在路面上加铺一层浙青,以增加公路的使用寿命,一般浙青的加铺高度为4cm-6cm。然而加铺浙青会带来一个问题,即原有护栏的横梁高度会相对路面降低,横梁高度的降低会使护栏的防护能力随之降低,尤其是降低了对大型车的防护能力。因此,加铺浙青时一般需要对护栏的立柱进行重新掩埋甚至更换护栏,以提高横梁的高度,但这又会造成相当大的工程量并缩短了原护栏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阻块和一种护栏单元,用以解决路面高度的提升导致横梁高度相对降低的问题,提高护栏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防阻块,具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防阻块与立柱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孔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防阻块与横梁通过设置于第二连接孔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防阻块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铅垂方向下方的第三连接孔。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防阻块上具有第三连接孔,当路面高度提升时,将固定连接防阻块与立柱的设置于第一连接孔处的紧固件进行拆卸,再通过紧固件穿过防阻块的第三连接孔将防阻块和立柱固定连接,紧固件可以为常见的紧固件,如螺栓。由于第三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接孔的正下方,因此,防阻块相对于立柱的位置有了上移,则与防阻块固定连接的横梁高度也有上移,因此提高了横梁相对原有路面的高度。本技术防阻块在路面加铺时不用更换护栏,护栏可以再利用,因此增加了护栏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公路的养护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间距为4?6cm。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常路面加铺的高度为4~6cm,因此,一般设置防阻块上第三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接孔下方4~6cm。较佳的,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间距为5cm。优选的,所述防阻块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铅垂方向上方的第四连接孔。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防阻块上具有第四连接孔,当路面高度提升时,将设置于第二连接孔处固定连接防阻块与横梁的紧固件进行拆卸,再通过紧固件穿过防阻块的第四连接孔将防阻块和横梁固定连接,由于第四连接孔位于第二连接孔的正上方,因此,横梁相对于防阻块的位置有了上移,因此提高了横梁相对原有路面的高度。并且,通过将防阻块与立柱通过穿过第三连接孔的螺栓固定连接,并将防阻块与横梁通过穿过第四连接孔的螺栓固定连接,这样就双向提高了横梁相对原有路面的高度,可以用于加铺较厚浙青或进行两次浙青加铺的情况。本技术防阻块在路面加铺时不用更换护栏,护栏可以再利用,因此增加了护栏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公路的养护成本。较佳的,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间距为4~6cm。较佳的,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间距为5cm。本技术护栏单元,包括立柱、横梁以及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固定连接的上述任一种防阻块。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护栏单元采用上述防阻块分别与立柱和横梁固定连接,由于防阻块与立柱连接的位置可以调节,因此在路面加铺时,可以提高横梁相对原有路面的高度,进而避免了路面加铺时更换护栏,提高护栏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护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护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防阻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1-立柱 12-防阻块 13-波形梁14,15-螺栓1-防阻块 2-立柱3-横梁16-第一连接孔17-第二连接孔 18-第三连接孔 19-第四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路面高度的提升导致横梁高度相对降低的问题,提高护栏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阻块和一种护栏单元。该技术方案中,防阻块上具有第三连接孔,当路面高度提升时,将穿过第一连接孔连接防阻块与立柱的紧固件进行拆卸,再通过紧固件穿过防阻块的第三连接孔将防阻块和立柱固定连接,由于第三连接孔位于第一连接孔的铅垂方向的下方,因此,防阻块相对于立柱的位置有了上移,则与防阻块固定连接的横梁高度也有上移,因此提高了横梁相对原有路面的高度,减小了重新安装护栏的工程量,提高了护栏的使用寿命。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技术一种护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阻块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阻块1,具有第一连接孔16和第二连接孔17,防阻块I与立柱2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孔16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防阻块I与横梁3通过设置于第二连接孔17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防阻块I还具有位于第一连接孔16铅垂方向下方的第三连接孔18。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防阻块I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只要具有分别与立柱2和横梁3固定连接的板即可,以常见的没有顶和底的六棱柱结构的防阻块为例,防阻块I的其中两个板分别与立柱2和横梁3固定连接,与立柱2固定连接的板上具有第一连接孔16,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16将防阻块I和立柱2固定连接,与横梁3固定连接的板上具有第二连接孔,紧固件穿过第二连接孔17将防阻块I和横梁3固定连接,紧固件为常见的紧固件,例如为螺栓,下述实施例的紧固件以螺栓为例进行说明。防阻块I还具有第三连接孔18,当路面高度提升时,将穿过第一连接孔16连接的防阻块I与立柱2的螺栓进行拆卸,再通过螺栓穿过防阻块I的第三连接孔18将防阻块I和立柱2固定连接,由于第三连接孔18位于第一连接孔16的下方,因此,防阻块I相对于立柱2的位置有了上移,则与防阻块I固定连接的横梁3高度也有上移,因此提高了横梁3相对原有路面的高度。本技术防阻块I在路面加铺时不用更换护栏,护栏可以再利用,因此增加了护栏的使用寿命,节约了公路的养护成本。优选的,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三连接孔18与第一连接孔16的孔间距为4 ?6cm。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第三连接孔18和第一连接孔16的孔间距为4?6cm,例如孔间距可以为4cm、4.5cm、5cm、5.5cm、5.7cm或6cm,第三连接孔18的孔心与第一连接孔16的孔心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一般地,公路加铺浙青的厚度为4?6cm,原有护栏横梁中心至地面高度一般为60cm,路面加铺后横梁中心距离地面高度则小于56cm,因此,会使护栏的防护能力降低,而在第一连接孔下方4?6cm处设置第三连接孔,4?6cm的孔间距刚好可以满足路面加铺后路面提升的高度,让护栏横梁中心距地面的高度仍约为60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阻块(1),具有第一连接孔(16)和第二连接孔(17),所述防阻块(1)与立柱(2)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孔(16)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防阻块(1)与横梁(3)通过设置于第二连接孔(17)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阻块(1)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6)铅垂方向下方的第三连接孔(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阻块(1),具有第一连接孔(16)和第二连接孔(17),所述防阻块(I)与立柱(2)通过设置于第一连接孔(16)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防阻块(I)与横梁(3)通过设置于第二连接孔(17)处的紧固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阻块(I)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6)铅垂方向下方的第三连接孔(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阻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8)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6)的孔间距为4?6c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阻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8)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虎,李勇,周志伟,杨曼娟,于海霞,张宏松,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