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的轨距校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0559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的轨距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在靠近该两根主梁的两端部,连接有两根垂直于主梁的相互平行的副梁,形成类似井字形平面布置;每根主梁的中部设置有伸缩器,每根副梁下方设有前、后支撑走行轮,在靠近主梁端部的下方均设置一对对称于副梁的轨距校正轮,每对轨距校正轮的两个轮分别置于工具轨轨腰两侧,支撑走行轮置于工具轨轨面上。(*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的轨距校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中的轨距校正装置。
技术介绍
CRTS-1型双块式无碴轨道是在引进德国雷达2000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经再创新形成的国内无碴轨道系统,与其它形式的无碴轨道相比,具有成本低、工效高、耐久性好等优点。继武广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km/h)于2009年正式建成通车后,又在大西、兰新、沪昆、青荣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及长大隧道、车站到发线等线路推广应用。目前,CRTS-1型双块式无碴轨道已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的主要轨道形式之一。CRTS-1型双块式无碴轨道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工具轨固定预制双块式轨枕;利用三维控制测量技术将工具轨精确空间定位;立模现浇道床板混凝土将双块式轨枕永久固定在道床板内,然后再换铺长轨形成无缝线路,按照行车标准对线路进行后期调整,达到高铁平顺性要求后开通运营。目前,双块式无碴轨道的施工技术在高低、方向等轨道参数的控制方面日趋成熟,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和精度误差要求。唯有轨距参数受轨枕钢筋桁架刚度不足、轨枕安装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普遍超出了允许误差(土 1mm)的标准,不得不依靠轨距撑杆按一定间距顶撑轨距,使其达到技术要求,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采用轨距撑杆后,实际上在强行扩大轨距后,由于顶撑位置间距大(每3根轨枕安装I根轨距撑杆),造成轨枕承轨台轨底坡(标准为向内倾斜1:40)延线路方向发生不规则变化,使铺设长轨后的钢轨倾斜度不均匀,造成轨距忽大忽小、轨面反复扭曲,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对轨道的高低、方向等其它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通过大量更换调整扣件,才能满足高速行车的平顺性要求。因此使得扣件更换率通常高达30%以上,工程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为运营后负责线路长期维护的工务部门预留的调整量储备严重不足,对高铁的运行安全及长期维护极为不利。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在施工过程中轨距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规律,即受桁架刚度低的影响,起道(将轨排架空)后,桁架出现下饶,工具轨向内倾斜,轨距变小;浇筑道床混凝土后,在流态混凝土浮力的作用下,作用在桁架上的有效荷载减少,桁架下饶得到部分恢复;在混凝土具备一定支撑能力后,及时拆除轨排临时支撑体系后,轨距彻底恢复。但受人工组装轨排误差的影响,轨距仍存在不规则的现象。因此,在充分利用轨距变化规律的前提下,解决人工组装轨排时轨距不规则是彻底改善双块式无碴轨道轨距参数的关键。通过对工具轨与轨枕的连接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轨枕与工具轨连接后,工具轨与轨距挡块、轨距挡块与轨枕挡肩之间留有微小的间隙(宽度约0.2mm),每个承轨台处共有4个微小间隙(共计0.7?0.8mm),每根轨枕两端的承轨台共计有1.5mm左右的微小间隙,人工组装轨排时,无法保证各个微小间隙的均匀性,有时工具轨向外挤压,致使外侧微小间隙密贴,轨距相应增大;有时工具轨向内挤压,致使内侧微小间隙密贴,轨距相应减小,导致的轨距不均匀性,与桁架下饶导致的轨距有规律的缩小叠加后,致使施工人员很难判断,如不仔细观察常常造成判断失误,当轨距过小时,为防止轨距超标盲目使用撑杆扩张轨距,造成轨枕轨底坡的改变,由此造成了线路方向的不平顺,给后期线路平顺性治理带来很多弊端,需采用更换轨距挡块的方法进行调整,结果加大了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期间人工难以彻底消除轨枕安装误差,影响轨距一致性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明显提高施工精度,彻底取消轨距撑杆,且具有工效高、成本低的双块式无碴轨道轨距的校正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无碴轨道施工的轨距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在靠近该两根主梁的两端部,连接有两根垂直于主梁的相互平行的副梁,形成类似井字形平面布置;每根主梁的中部设置有伸缩器,每根副梁下方设有前、后支撑走行轮,在靠近主梁端部的下方均设置一对对称于副梁的轨距校正轮,每对轨距校正轮的两个轮分别置于工具轨轨腰两侧,支撑走行轮置于工具轨轨面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在靠近主梁端部下方设置的一对对称于副梁的轨距校正轮,是通过与主梁端部下方连接的两个对称于副梁的轮轴实现的。所述的伸缩器为带正反丝扣螺栓的伸缩套筒。采用本技术装置实现轨距校正的优点是:1、该装置能有效地校正轨枕与工具轨之间的安装误差,检测轨枕原始轨距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操作简单、可实现标准化作业、保证施工精度、减少后期更换扣件数量。2、该装置改进了双块式无碴轨道轨枕安装的轨距检查和校正工艺,使原来的繁琐的逐根轨枕的轨距检测、校正作业得到简化,并能有效防止人为误判导致的轨距误差,大幅提高工效。【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正视图。图1、图2中:1.主梁;2.副梁;3.伸缩套筒;3-1.伸缩套筒调节孔;4.支撑走行轮;5.外撑轮;5-1.外撑轮轴;6.内拉轮;6-1.内拉轮轴;10.工具轨【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一种无碴轨道施工的轨距校正装置,包括两根主梁1,在靠近主梁的两端部,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副梁2,将主梁平行连接,形成类似井字形平面布置;每根主梁的中部设置有伸缩器可以调节主梁的长度。每根副梁下方设有前、后支撑走行轮4置于工具轨10上,在靠近主梁端部的下方通过轮轴设置一对对称于副梁的轨距校正轮,包括置于工具轨外侧的内拉轮6和置于工具轨内侧的外撑轮5。伸缩器可为带正反丝扣螺栓的伸缩套筒3组成,本技术轨距校正装置的主、副梁可采用截面为矩形的钢管焊接。在主梁I中部断开,断头分别焊接圆钢螺杆(左、右分别为正、反丝扣),安装带有内螺纹的伸缩套筒3。在副梁2下方安装行走轮4。在靠近主梁I端部钢管下方钻两个对称于副梁的孔,分别穿入外撑轮轴5-1、内拉轮轴6-1与主梁钢管焊接牢固,然后分别在外撑轮轴、内拉轮轴上安装外撑轮5、内拉轮6。该装置的技术原理是:利用主、副梁1、2井字形布置,提供足够的平面刚度;利用伸缩套筒3调节主梁长度,消除加工误差;利用副梁下安装的支撑走行轮4,方便装置在工具轨10上移动;利用轨距外撑轮5对工具轨的挤压作用,轨距偏小时向外顶推工具轨,扩张轨距;利用轨距内拉轮6对工具轨的挤压作用,轨距偏大时向内顶推工具轨,收缩轨距;利用校正轮与工具轨的滚动摩擦,减小前后移动的阻力;利用校正轮挤压工具轨轨腰,迫使工具轨向内或向外水平移动,防止轨枕轨底坡发生改变;利用前后两组轨距校正轮之间的空间,作为紧固轨道扣件螺旋道钉的操作空间。本技术无碴轨道施工中的轨距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一组轨排的工具轨确定本装置的轨距精度适当放松轨排上连接轨枕与工具轨的扣件螺旋道钉,然后将轨排起道,从工具轨起始端部插入本装置,使所有轨距校正轮(外撑轮5、内拉轮6)压紧工具轨轨腰两侧,支撑走行轮4置于工具轨10轨面上,用轨距道尺(专用测量尺)测量轨距,通过伸缩套筒3反复调整主梁I的长度,直至使轨距达到标准轨距(1435mm),锁紧相应扣件螺旋道钉;再次检测轨距无误后,将伸缩套筒3固定,使主梁I的长度不变。第二步,施工中轨距校正作业轨排起道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的轨距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在靠近该两根主梁的两端部,连接有两根垂直于主梁的相互平行的副梁,形成类似井字形平面布置;每根主梁的中部设置有伸缩器,每根副梁下方设有前、后支撑走行轮,在靠近主梁端部的下方均设置一对对称于副梁的轨距校正轮,每对轨距校正轮的两个轮分别置于工具轨轨腰两侧,支撑走行轮置于工具轨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的轨距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在靠近该两根主梁的两端部,连接有两根垂直于主梁的相互平行的副梁,形成类似井字形平面布置;每根主梁的中部设置有伸缩器,每根副梁下方设有前、后支撑走行轮,在靠近主梁端部的下方均设置一对对称于副梁的轨距校正轮,每对轨距校正轮的两个轮分别置于工具轨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永平王新民陈赛勇张念栾永平朱永祥谭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