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单元以及采用传感单元的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9840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1 09:16
即使在具有称之为CO2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的气氛测定机构(19)的状态,仍可在恒温装置的内部进行基于灭菌气体的灭菌处理,防止培养时的污染。在培养室的内部或附近设置有传感单元(100),借助气流发生机构(20)将培养室(2)的气氛吸引到内部,由此测定内部气氛。另外,在吸入、排出培养室(2)内部的气氛的流路中,设置高精度的过滤器(23、24),防止细菌、细胞的流入,并且防止灭菌时的灭菌气体扩散到传感单元(100)的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传感单元以及采用传感单元的恒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温度、湿度、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这样的室内气氛保持一定的装直。
技术介绍
作为保管、培养用于微生物、细胞等的培养、试验的试样的装置,广泛地采用恒温箱。恒温箱包括在接纳试样的培养室中维持温度、湿度、CO2浓度、氧浓度这样的环境条件的机构,特别是在进行培养的场合,培养室内部温度维持在37°c,湿度为90%以上的高湿度状态。为了维持这样的指定的培养环境,恒温箱在室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等的气氛测定机构,并具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这些气氛测定机构检测出的数据,将室内维持在指定的环境。在这样的恒温箱中,如果空气中的杂菌、进行培养的细胞、微生物残留于培养室的内部,则在下次培养时,杂菌混入到培养基中导致产生称为混染(contamination)的污染,对培养中的细胞、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在开始培养之前,必须要求称为将目的以外的菌杀死并去除的灭菌作业。在过去的恒温箱中,采用通过照射紫外线的灭菌方法、将室内维持在130°C以上的高温环境而将杂菌杀死的干热灭菌的灭菌方法,进行灭菌。但是,由于无法进行充分的灭菌,从灭菌结束到下次的培养开始要求较长时间的问题,故近年将过氧化氢气体、臭氧气体这样的灭菌气体充满于培养室内部,进行灭菌处理的气体灭菌方法开始普及,逐渐采用具有气体灭菌功能的恒温箱。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4— 2670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气体灭菌方法为使灭菌气体流入培养室内、通过灭菌气体的杀菌力将杂菌杀死的灭菌方法,相对在干热灭菌法中从培养室内的加热开始到回到可培养的室内温度需要的数个小时的灭菌时间,可在比如过氧化氢灭菌中以约I个小时的短时间结束,因此属于从培养结束到下次的培养开始的停止时间可显著地缩短的灭菌方法。但是,同样在具有气体灭菌功能的恒温箱中,由于进行气体灭菌,故产生不良状况的情况较多。特别是在过氧化氢气体、臭氧气体这样的具有强氧化性的气体的场合,使设置于培养室内、与培养室连通的流路中的气氛测定机构的检测元件、金属制部件腐蚀,导致无法正确地检测培养中的培养室内气氛。另外,这样的各种气氛测定机构的价格高,如果每次灭菌必须更换,则成本大大增加。[0011 ] 解决课题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单元的特征在于,该传感单元包括:块体,在该块体中形成与培养室连通的内部空间;气流发生机构,该气流发生机构将上述培养室内的气氛从上述培养室,吸引到上述内部空间,排到上述培养室;气氛测定机构,该气氛测定机构测定上述内部空间中的气氛;过滤器,该过滤器设置于上述培养室与上述内部空间之间;加热器,该加热器对经由上述过滤器而吸引的气氛进行加热。上述结构的传感单元也可设置于培养室的内部或附近的任意处。另外,由于一旦在使吸引的气氛循环后,排出而返回到培养室的内部,故无法减少培养室内部的压力。另外,作为气流发生机构,可采用各种泵、轴流扇、西洛克风扇等,但是由于吸引培养室内部的高湿度气氛,故最好采用进行了防湿处理的类型。另外,关于过滤器,最好采用具有抵抗湿气的性能的材质的类型。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传感单元,在设有含有CO2传感器、氧浓度传感器的气氛测定机构的块体中,通过过滤器阻止杂菌的进入,故可将气氛测定机构维持在清洁的状态。于是,在用于灭菌的过氧化氢气体、臭氧气体这样的氧化性强的气体中,不必使气氛测定机构曝露而灭菌也可以。另一方面,由于培养室内部和块体内部空间夹持过滤器而分离,故通过气流发生机构,在过滤器的前后产生压力差。由于该压力差,在从培养室内部吸引到块体内部空间中的气氛中,急剧地减压,温度降低。由于该吸引的气氛为高湿度状态,故因该温度变化产生结露,但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块体内部空间通过加热器而加热,可避免结露附着于气氛测定机构上,或对气氛测定机构应测定的湿度产生影响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传感单元的恒·温箱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传感单元的示意图;图3为表示传感单元的第I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表示传感单元的第I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表示传感单元的第2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表示传感单元所具有的管的图;图7为表示传感单元的第2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表示传感单元的第2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图1为装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传感单兀100的恒温箱I的剖视图。恒温箱I包括:培养室2 ;内门3 ;装载试样的试样架4 ;吸入、排出内部气氛的传感单元100,该传感单元100具有气体的供给管5和气氛测定机构19,该供给管5在C02、N2的培养中将气体供给到培养室2的内部;供给口 7,该供给口 7在灭菌时将过氧化氢气体、臭氧气体这样的灭菌用的气体供给到培养室2的内部;吸引口 8,该吸引口 8吸引已供给的气体。培养室2为大致长方体,其通过壁2a而形成,该壁2a由铝、不锈钢这样的热传导性、耐腐蚀性优良的部件构成,培养室2在前面上具有开口,在该开口部分设置有内门3,该内门3按照可经由铰链而开闭的方式安装于该壁2a上。内门3按照如果经由密封件10将培养室2的开口关闭,则培养室2内部保持气密状态的方式构成。在培养室2的壁2a的外侧设置有外箱11,该外箱11由铁等的金属板材通过弯曲、冲压加工而形成,在前面具有开口,按照与培养室2的相同方向朝向开口,以接纳培养室2的方式设置。在外箱11的开口部周缘端部,朝向培养室2进行弯曲加工。在该外箱11的开口处设置有外门9,该外门9经由铰链以可开闭的方式安装。外门9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一旦经由密封件12而将外箱11的开口关闭,则外箱11的内部处于气密状态。在培养室2的壁2a上紧贴而固定有铜、铝这样的热传导性高的金属的板材,在其更外侧,直接紧贴而固定有电加热器13。此外,按照全部包围安装于这些壁2a上的部件的方式设置隔热件14。通过该电加热器13直接对培养室2的壁2a进行加热,可将培养室2的内部加热到规定的温度。另外,像上述那样,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培养室2的壁2a和电加热器13之间,将铜、铝这样的热传导性高的金属作为均热板15而设置于培养室2的外侧壁面上,经由该均热板15对培养室2的壁面进行加热,由此,即使在通过较小面积的电加热器13,仍可将培养室2的壁2a的整体加热到均匀的温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电加热器13直接对壁2a加热的所谓的直接加热方式,但是,采用比如将使经过加热的空气循环的管设置于壁2a上,对内部进行加热的气套方式、水套方式均是充分可能的。外门9呈通过与外箱11相同的部件而形成的箱状,在面对培养室2的开口的一侦牝安装有由铝材形成的内侧面板16。在外箱11的内部设置有隔热件14,防止设置于内侧面板16的外箱11 一侧的电加热器13的热量从外门9而泄漏到外部的情况。在与外箱11的开口部分面对的外门9的周缘部,设置有密封件12,在关闭外门9时,该密封件12与形成于外箱11的开口部周缘上 的凸缘状的弯曲部分接触,由此,可将开口部分密封。在培养室2的内部,在上下方向而以规定间隔设置多个试样架4,该试样架4装载有进行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感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单元包括:块体,在该块体中形成与培养室连通的内部空间;气流发生机构,该气流发生机构将上述培养室内的气氛从上述培养室吸引到上述内部空间,排到上述培养室;气氛测定机构,该气氛测定机构测定吸引到上述内部空间中的气氛;过滤器,该过滤器设置于上述培养室与上述内部空间之间;加热器,该加热器对经由上述过滤器而吸引的气氛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6.14 JP 2011-1318251.一种传感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单元包括: 块体,在该块体中形成与培养室连通的内部空间; 气流发生机构,该气流发生机构将上述培养室内的气氛从上述培养室吸引到上述内部空间,排到上述培养室; 气氛测定机构,该气氛测定机构测定吸引到上述内部空间中的气氛; 过滤器,该过滤器设置于上述培养室与上述内部空间之间; 加热器,该加热器对经由上述过滤器而吸引的气氛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流发生机构为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的泵; 并且,在上述块体中,具有作为内部空间而设置的吸入通路和排出通路,该吸入通路流通通过上述气流发生机构而吸入的气氛,该排出通路通过上述气流发生机构将已吸入的上述气氛返回到上述培养室内部; 吸入通路和排出通路分别与上述气流发生机构的吸入口和排出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气氛测定机构设置于上述吸入通路中。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诚司三和田知典
申请(专利权)人:日商乐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