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世雄专利>正文

一种挤压金属零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8816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0 0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采用可分凹模挤压异形零件的方法。一种三层组合凹模,外层[1]和中层[2]已经压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中层[2]锥孔的大端朝上,带有径向过盈量的可分凹模[3]放置在中层[2]的锥孔内,没有压进去;当上模首次向下行程时,将可分凹模[3]压进在中层[2]之内,上模向上回程以后,将坯料放入可分凹模[3]内;上模再次向下行程,其冲头[6]进入可分凹模[3],将坯料挤压成形为挤压件[7]。设计和制造都要求外层[1]和中层[2]对可分凹模[3]的合模力F要大于坯料挤压成形时挤压件[7]对可分凹模[3]的张力P,这样,挤压件[7]就没有毛刺,而且横断面上的尺寸合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用可分凹模挤压金属零件的方法。ニ.技术背景目前,采用挤压技术(包括冷挤压、温挤压和热挤压)挤压轴类、筒类、凸缘类、盘形类和锥形类等金属零件时,都必需遵守一个原则:就是能够在挤压方向从凹模中取出所挤压的零件。但是,如果当挤压件为下列三种异形零件时:1.两头大、中间小的零件,如图1中的a,b ;2.两头小、中间大的零件,如图1中的c,d ;3.带有侧向凸出部的零件,如图1中的e ;都不能够在挤压方向从凹模中取出所挤压的零件。这时必需采用可分凹模(也叫对开分离组合凹模),就是在加工模具时,将凹模对开,分为两半;在挤压零件吋,再把两半凹模组合起来。在挤压零件时,将可分凹模组合起来通常有ニ种方法:1.将可分凹模的外表面加工成园锥体,放入加工有相同锥度的外套的锥孔内,依靠自重,使两半凹模组合在一起;2.将一半凹模固定,利用装在上模的斜楔向下行程时,推动加工有相同斜度的另一半活动凹模向固定的一半凹模靠拢,组合在一起;坯料放入组合凹模的模腔内,冲头进入模腔,将坯料挤压成为零件。在第一种组合方法中,是下顶杆将可分凹模顶出、分开,取出挤压件;在第二种组合方法中,是依靠装在活动凹模上的弹簧的弾力拉开另一半活动凹模,取出挤压件。从保证挤压件的质量、特别是挤压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来说,要求可分凹模在挤压之前,具有足够的合模力,以保证金属在強大的变形力作用下,可分凹模不会出现缝隙。但是,现有的上述ニ种组合方法,都不具有足够的合模力,在強大的变形カ(作用在模具上就是张模力)的作用下,都要使两半凹模张开、露出缝隙,挤压金属从缝隙中流出,如图2所示,在挤压件上沿分模面形成毛刺,不仅需要模具切除这毛刺,而且挤压件在轴向横截面上X、y ニ个垂直方向的尺寸不相等,X>Y,往往需要放有加工余量,再进行机械加工。这样,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浪费エ时,再加上挤压エ序的成本费(如模具费和加工费等),致使生产成本很高,甚至超过了采用棒料或锻件进行切削加工时的生产成本,所以,上述可分凹模的应用就大大受到了限制。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在采用可分凹模挤压上述异形零件时,在挤压零件上不产生毛刺的挤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是:ー种由外层、中层和内层所组成的三层组合凹模,三层之间的配合面都是斜度为Y的园锥面,外层和中层的径向过盈量为U3,已经压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中层锥孔的大端朝上,带有径向过盈量为U2(即轴向压合量为C2)的内层是可分凹摸,放在中层的锥孔内,没有压进去;当上模首次向下行程时,将可分凹模压进在中层之内,使 外层和中层对可分凹模产生足够的合模力;上模向上回程以后,将还料放入可分凹模的模 腔内;上模再次向下行程,其冲头进入可分凹模模腔,将坯料挤压成形为挤压件;上模再次 向上回程以后,下顶杆将可分凹模顶出、分开,取出挤压件。在设计、制造三层组合凹模时, 要求当可分凹模压进中层的锥孔之后,外层和中层对可分凹模的合.模力,要大于坯料挤 压成形时挤压件对可分凹模的张力;并要求这时的可分凹模模腔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要求的 挤压件的形状和尺寸相同。采用本专利技术挤压金属零件时,由于可分凹模所具有的合模力大于挤压件对可分凹 模的张模力,所以,两半凹模不会张开,不会露出缝隙,挤压金属不会流出,也就是挤压件不 会产生毛刺,而且挤压件在轴向横截面上X、Y 二个垂直方向的尺寸相等,不需要机械加工 就可以达到产品的形状和精度要求,生产成本低,这样就可以扩大可分凹模的使用范围。四.【附图说明】图1是需要采用可分凹模挤压的3种异形零件。图2是带有毛刺的挤压件及其横截面上的形状和尺寸。图3、图4和图5是这种带有过盈配合的可分凹模挤压金属零件的工艺过程。五.具体实施方案图3所示,一种由外层[I]、中层[2]和内层[3]所组成的三层组合凹模,三层之间 的配合面都是斜度为Y的园锥面,外层[I]和中层[2]的径向过盈量为U3,已经压合在一 起,并且中层[2]锥孔的大端朝上;径向过盈量为U2(即轴向压合量为C2)的内层[3]是可 分凹模,放在中层[2]的锥孔内,没有压进去,下有下顶杆[4];如图4所示,当上模首次向 下行程时,将可分凹模[3]压进在中层[2]之内,使外层[I]和中层[2]对可分凹模[3]产 生足够的合模力F,并且,这时的可分凹模[3]模腔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要求的挤压件的形状 和尺寸相同;上模向上回程以后,将坯料[5]放入可分凹模[3]的模腔内,如图5所示,上模 再次向下行程,其冲头[6]进入可分凹模[3]的模腔内,将坯料[5]挤压成形为挤压件[7]。 这时,由于外层[I]和中层[2]对可分凹模[3]的合模力F大于挤压件[7]对可分凹模[3] 的张力P,所以,可分凹模[3]就不会张开,不会露出缝隙,挤压金属不会流出,也就是挤压 件[7]不会产生毛刺。上模再次向上回程以后,下顶杆[4]将可分凹模[3]顶出、分开,取 出合格的挤压件[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外层[1]、中层[2]和内层[3]所组成的三层组合凹模,三层之间的配合面都是斜度为γ的园锥面,外层[1]和中层[2]的径向过盈量为U3,已经压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中层[2]锥孔的大端朝上,带有径向过盈量U2的可分凹模[3](内层),放在中层[2]的锥孔内;当上模首次向下行程时,将可分凹模[3]压进在中层[2]之内,使外层[1]和中层[2]对可分凹模[3]产生合模力F;上模向上回程以后,将坯料[5]放入可分凹模[3]的模腔内;上模再次向下行程,其冲头[6]进入可分凹模[3]的模腔内,将坯料[5]挤压成形为挤压件[7];上模再次向上回程以后,下顶杆[4]将可分凹模[3]顶出、分开,取出合格的挤压件[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外层[I]、中层[2]和内层[3]所组成的三层组合凹模,三层之间的配合面都 是斜度为Y的园锥面,外层[I]和中层[2]的径向过盈量为U3,已经压合在一起,其特征 在于:中层[2]锥孔的大端朝上,带有径向过盈量U2的可分凹模[3](内层),放在中层[2] 的锥孔内;当上模首次向下行程时,将可分凹模[3]压进在中层[2]之内,使外层[I]和中 层[2]对可分凹模[3]产生合模力F ;上模向上回程以后,将坯料[5]放入可分凹模[3]的 模腔内;上模再次向下行程,其冲头[6]进入可分凹模[3]的模腔内,将坯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刘世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