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棚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护结构,具体是一种用于多个U型棚连接的U型棚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巷道围岩渐渐呈现出地应力加大,岩层胶结性差、松散破碎、具有明显膨胀性以及流变变形等软岩特征。尽管巷道支护技术不断地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矿压显现加剧、帮部变形量大以及底鼓严重等。U型棚这种以被动支护为主的支护方式被广泛采用,但是现有的U型棚往往单个独立支护,其强度不够,经常出现U型棚腿部折断或倒棚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U型棚支护结构,不仅能够提高U型棚的整体支护强度,还能够防止其帮部和底鼓变形,减少U型棚腿部折断或倒棚现象的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U型棚支护结构,包括U型棚,还包括T字形底座、底梁和帮梁,所述的T字形底座上设有U形插槽;每个U型棚的两端分别插在两个平行放置的T字形底座上的U形插槽内,两个平行放置的T字形底座之间通过底梁连接;多个U型棚之间通过帮梁和T字形底座连接;相邻两个U型棚下方的T字形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帮梁通过卡缆与U型棚连接。进一步,所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棚支护结构,包括U型棚(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字形底座(2)、底梁(3)和帮梁(4),所述的T字形底座(2)上设有U形插槽(21);每个U型棚(1)的两端分别插在两个平行放置的T字形底座(2)上的U形插槽(21)内,两个平行放置的T字形底座(2)之间通过底梁(3)连接;多个U型棚(1)之间通过帮梁(4)和T字形底座(2)连接;相邻两个U型棚(1)下方的T字形底座(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帮梁(4)通过卡缆与U型棚(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棚支护结构,包括U型棚(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T字形底座(2)、底梁(3)和帮梁(4),所述的T字形底座⑵上设有U形插槽(21);每个U型棚⑴的两端分别插在两个平行放置的T字形底座(2)上的U形插槽(21)内,两个平行放置的T字形底座(2)之间通过底梁(3)连接;多个U型棚(I)之间通过帮梁(4)和T字形底座(2)连接;相邻两个U型棚(I)下方的T字形底座(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帮梁(4)通过卡缆与U型棚⑴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字形底座(2)的第一端头(22)、第二端头(23)和第三端头(24)上均开设有螺栓孔,第一端头(22)和第二端头(23)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端头(22)的尺寸大于第二端头(23)的尺寸;第一端头(22)、第二端头(23)和第三端头(24)的截面均为U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型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梁(3)两端的截面均为U形,均开有螺栓孔;所述的底梁(3)两端的尺寸相同,且大于第三端头(24)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U型棚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帮梁(4)的截面为矩形,帮梁(4)上开有螺栓孔。5.一种U型棚支护结构,包括U型棚(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 T字形底座(5)、第二 T字形底座(6)、底梁(3)和帮梁(4),所述的第一 T字形底座(5)和第二 T字形底座(6)上均设有U形插槽;所述的第一 T字形底座(5)和第二 T字形底座(6)上三个端头的截面均为U形,且端头上均开设有螺栓孔;所述的第一 T字形底座(5)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端头I (51)的尺寸相同,第二 T字形底座(6)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端头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成,陆丹峰,付朝辉,张建营,李谦,付强,王子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