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950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立体车库,属简易立体车库的设计与制造领域。主要包括:载车板、提升机构、油缸。提升机构包括:载车板两侧分别设置了结构对称的由杆件JI、HI、DJ及DH组成的四边形机构和ABCD、DEFG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的四边形机构的杆件DJ、DH短于杆件JI、HI;所述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通过三角形机构CDE连接在一起,在第一油缸(1)和第二油缸(2)的驱动作用下实现存车、取车的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在已有车位的上方增加一个车位,且对已有车位的出行没有影响,无出行顺序要求,解决了车位不足的问题,适合公共场所如商场、路边以及居民小区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立体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简易立体车库,车辆可以单独进出车库,采用液压传动,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适合公共场所如商场、路边以及居民小区等场所。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上涨,小汽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使用,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停车难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一些宾馆、超市、饭店等场所,停车位的数量往往满足不了现有车辆的停车需求,人们只能将车停在路边上,给交通带来不便。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人们提出了立体车库这一概念。现有的立体车库有的需要留有空位,在存车前先横移,浪费空间;有的则需要挖地坑,增加车位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成本,甚至破坏了环境;另外还有的需要在地面上安装用于平移的导轨,具体实施比较困难。这些立体车库虽然停车数量多,但是投资费用高,造价昂贵、结构复杂,不利于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造价低廉的简易立体车库。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解决车位不足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在已有车位的上方增加了一个车位,采用了类似菱形的四边形机构、三角形机构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提升机构,实现载车板的升降、平移。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简易立体车库,主要包括:载车板、提升机构、油缸。提升机构包括:载车板两侧分别设置了结构对称的由杆件J1、H1、DJ及DH组成的四边形机构和AB⑶、DEFG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杆件AD与载车板铰接于铰接点A上,杆件BC与载车板铰接于铰接点B上,所述的四边形机构的杆件DJ、DH长度相等,短于长度相等的杆件J1、HI ;所述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杆件EF与杆件DG平行,杆件BC与杆件AD平行,通过三角形机构CDE连接在一起;杆件HI与杆件DJ铰接于铰接点H上,杆件JI与杆件AD铰接于铰接点J上,四边形机构通过铰接点H、J与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铰接;第一油缸(I)的一端铰接在杆件AD与杆件DG铰接的铰接点D上,另一端铰接在杆件JI和杆件HI铰接的铰接点I上,第一油缸(I)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于复合铰链D处;第二油缸(2)与杆件EF铰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于杆件EF;载车板在前后四个油缸及提升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升降平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处于上、下车位时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处于停车位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简易立体停车库由载车板(3)、提升机构、第一油缸(I)及第二油缸(2)组成。提升机构包括:载车板(3)两侧分别设置了结构对称的由杆件J1、H1、DJ及DH组成的四边形机构和AB⑶、DEFG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杆件AD与载车板(3)铰接于铰接点A上,杆件BC与载车板(3)铰接于铰接点B上,所述的四边形机构的杆件DJ、DH长度相等,短于长度相等的杆件J1、HI ;所述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杆件EF与杆件DG平行,杆件BC与杆件AD平行,通过三角形机构⑶E连接在一起;杆件HI与杆件DJ铰接于铰接点H上,杆件JI与杆件AD铰接于铰接点J上,四边形机构通过铰接点H、J与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铰接;第一油缸(I)的一端铰接在杆件AD与杆件DG铰接的铰接点D上,另一端铰接在杆件JI和杆件HI铰接的铰接点I上,第一油缸(I)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于复合铰链D处;第二油缸(2)与杆件EF铰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于杆件EF ;载车板(3)在前后四个油缸及提升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升降平移。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实施例1:1)车辆从载车板(3)的一侧驶上,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开始收缩,驱动杆件AD转动,从而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AB⑶运动,使载车板(3)做圆弧上升运动。2)当杆件AD与杆件BC都转动到竖直位置时,因为平行四边形AB⑶与DEFG通过三角形机构CDE连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保证架子不晃动,此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停止收缩,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开始伸出,带动杆件EF转动,从而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DEFG和三角形机构⑶E运动,使载车板(3)水平向左移动,当杆件EF移动到竖直位置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停止伸出,这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又继续收缩,平行四边形AB⑶再继续运动,使载车板(3)向左做圆弧下降运动,最后落到预定位置上,车辆停入上层停车库。3)当要取车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开始伸出,带动杆件AD转动,从而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AB⑶运动,使载车板(3)做向右圆弧上升运动,离开预定位置,然后第一油缸(O的活塞杆停止伸出,此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开始收缩,驱动杆件EF转动,从而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DEFG和三角形⑶E运动,使载车板(3)水平向右移动,当载车板(3)移动到最右边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停止收缩,这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又继续伸出,平行四边形AB⑶再继续运动,使载车板(3)做圆弧下降运动,载车板(3)落到地面上,车辆从载车板(3)的另一侧驶出,完成取车过程。实施例2:1)车辆从载车板(3)的一侧驶上,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开始收缩,驱动杆件AD转动,从而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ABCD运动,同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开始伸出,驱动杆件EF转动,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DEFG和三角形⑶E运动,AB⑶机构的运动会使载车板(3)向右做圆弧上升运动,而DEFG机构和三角形⑶E的运动会使载车板(3)向左平移,这样在第一油缸(I)和第二油缸(2)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载车板(3)做近似于竖直的直线上升运动;当载车板(3)开始向左做圆弧上升运动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还是保持收缩运动,此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就由伸出运动变为收缩运动,这样就可以使载车板(3)向右平移,这样在第一油缸(I)和第二油缸(2)的共同驱动作用下就可以使载车板(3)做近似于竖直的直线上升运动。2)当杆件AD与杆件BC都转动到竖直位置时,因为平行四边形AB⑶与DEFG通过三角形连杆机构CDE连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保证架子不晃动,此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停止收缩,此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又由收缩运动变为伸出运动,驱动杆件EF转动,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DEFG和三角形⑶E运动,使载车板(3)向左移动,当杆件EF移动到竖直位置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停止伸出,这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又继续收缩,平行四边形AB⑶再继续运动,使载车板(3)做圆弧下降运动,最后落到预定位置上,车辆停入上层停车库。3)当要取车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开始伸出,驱动杆件AD转动,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AB⑶运动,使载车板(3)向右做圆弧上升运动,离开预定位置,然后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停止伸出,此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开始收缩,驱动杆件EF转动,联动平行四边形机构DEFG和三角形⑶E运动,使载车板(3)向右移动,当载车板(3)移动到最右边时,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由收缩改为伸出,同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也继续伸出,平行四边形AB⑶、DEFG和三角形⑶E同时运动,使载车板(3)做近似竖直的直线下降运动,当载车板(3)开始向左做圆弧下降运动时,第一油缸(I)的活塞杆还是继续伸出,但是第二油缸(2)的活塞杆再由伸出改为收缩,这样载车板(3)同时又可以向右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立体车库,主要包括:载车板、提升机构、油缸,其提升机构包括:载车板两侧分别设置了结构对称的由杆件JI、HI、DJ及DH组成的四边形机构和ABCD、DEFG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杆件AD与载车板铰接于铰接点A上,杆件BC与载车板铰接于铰接点B上,所述的四边形机构的杆件DJ、DH长度相等,短于长度相等的杆件JI、HI;所述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杆件EF与杆件DG平行,杆件BC与杆件AD平行,通过三角形机构CDE连接在一起;杆件HI与杆件DJ铰接于铰接点H上,杆件JI与杆件AD铰接于铰接点J上,四边形机构通过铰接点H、J与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铰接;第一油缸(1)的一端铰接在杆件AD与杆件DG铰接的铰接点D上,另一端铰接在杆件JI和杆件HI铰接的铰接点I上,第一油缸(1)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于复合铰链D处;第二油缸(2)与杆件EF铰接,通过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于杆件EF;载车板在前后四个油缸及提升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升降平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立体车库,主要包括:载车板、提升机构、油缸,其提升机构包括:载车板两侧分别设置了结构对称的由杆件J1、H1、DJ及DH组成的四边形机构和AB⑶、DEFG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杆件AD与载车板铰接于铰接点A上,杆件BC与载车板铰接于铰接点B上,所述的四边形机构的杆件DJ、DH长度相等,短于长度相等的杆件J1、HI ;所述的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杆件EF与杆件DG平行,杆件BC与杆件AD平行,通过三角形机构⑶E连接在一起;杆件HI与杆件DJ铰接于铰接点H上,杆件JI与杆件AD铰接于铰接点J上,四边形机构通过铰接点H、J与两个平行四边形机构铰接;第一油缸(I)的一端铰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为王明慧万殿茂齐秀丽郭新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