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纱线张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8759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器,包括一个长条形底座、滑块、弹簧和成对滑轮;底座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滑槽,滑块的下部嵌装在滑槽内且与该滑槽滑动连接,滑块的上部设有成对的沿底座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一外滑轮和第一内滑轮,弹簧置于滑槽内且其一端与滑块相抵,在底座上且位于滑槽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对沿底座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二外滑轮和第二内滑轮。在所述底座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块穿纱板,在每块穿纱板上均设有一个用于穿入纱线的导纱孔。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Ω形或者燕尾形,所述滑块的下部形状与滑槽的形状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纱线进行了双重调节,降低了纱线的断头率,同时,纱线张力的调节范围大,调节距离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编机纱线张力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调节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张力大小的装置,特别是涉及经编机上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张力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经编机,纱线在输送过程中的张力主要通过挑头簧即弹簧片的变形来进行调节。在编织时,纱线从挑头簧底部的小孔中穿过,依靠弹簧片的变形调节张力,这种挑头簧纱线张力器的结构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大多数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并没有受到挑头簧因变形而产生的张力,导致纱线缺乏预紧力;另一方面,依靠挑头簧的变形量对纱线张力进行调节时,由于弹簧片的弯曲程度有限,导致纱线的张力调节范围小,调节距离短,因此用挑头簧作为张力调节装置不能满足纱线张力要求,影响织物的编织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对纱线的张力进行有效调节,而且张力的调节范围大、调节距离长的经编机纱线张力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器,该张力器包括一个长条形底座、滑块、弹簧和成对滑轮;所述底座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滑槽,所述滑块的下部嵌装在所述滑槽内且与该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上部设有成对的沿底座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一外滑轮和第一内滑轮,所述弹簧置于所述滑槽内且其一端与所述滑块相抵,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滑槽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对沿底座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二外滑轮和第二内滑轮。在本技术中,在所述底座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块穿纱板,在每块所述穿纱板上均设有一个用于穿入纱线的导纱孔。在本技术中,在所述滑块的上部沿底座宽度方向固定安装有第一小轴,所述第一外滑轮和第一内滑轮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小轴上;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滑槽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与底座一体制成的、沿底座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侧板,在所述侧板上沿底座宽度方向固定安装有第二小轴,所述第二外滑轮和第二内滑轮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小轴上。在本技术中,所述滑槽的横截面优选呈Ω形或者燕尾形,所述滑块的下部形状与所述滑槽的形状相适配。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技术的张力器包括底座、滑块、弹簧和成对滑轮;底座上设有滑槽,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滑块上部设有第一外滑轮和第一内滑轮,弹簧置于滑槽内且一端与滑块相抵,在底座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二外滑轮和第二内滑轮,因此在工作时,可将纱线依次与第一外滑轮、第二外滑轮、第一内滑轮和第二内滑轮缠绕后,进入编织机构进行编织。在纱线输送过程中,纱线可通过与滑轮组的各滑轮摩擦对张力进行调节,而且,当纱线张力较大时,纱线还可通过滑块带动第一内、外滑轮沿滑槽移动对张力进行调节,在调节时,利用滑轮组自身的特性,通过纱线的缠绕,滑块移动很小位移,输出端纱线便会走过很长的距离,通常情况下,当滑块移动IOcm时,纱线可以行走40cm,从而一方面获得了对纱线张力的调节范围大、调节距离长的有益效果,另一方面能很好地应对紧急情况下,如受到外力作用张力发生极大波动时,能保证纱线张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经编机纱线张力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经编机纱线张力器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经编机纱线张力器当纱线缠绕在滑轮上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纱线缠绕在滑轮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底座、滑块、弹簧和圆柱形封头。图5为本技术中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沿A — 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滑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滑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器,该张力器包括一个长条形底座1、滑块2、弹簧3和成对滑轮;所述底座I可由长条形的方钢制成,在底座I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滑槽I 一 1,该滑槽I 一 I可从底座I的一端延伸至底座I的大约中段处,所述滑块2的下部嵌装在所述滑槽I 一 I内且与该滑槽I 一 I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的上部设有成对的沿底座I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一外滑轮4和第一内滑轮5,所述弹簧3置于所述滑槽I 一 I内且其一端与所述滑块2相抵,在所述底座I上且位于所述滑槽I 一 I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对沿底座I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二外滑轮6和第二内滑轮7。本技术中,在所述底座I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块穿纱板8,在每块所述穿纱板8上均设有一个用于穿入纱线9的导纱孔8 — I。如图1、2、3、5所示,本技术优选在底座I上位于滑槽I 一 I的一端处设置一个卡槽I 一 3,其中的一块穿纱板8卡接固定在所述卡槽I 一 3内,另外一块穿纱板8设置在底座I上相对于滑槽I 一 I的另一端,且该穿纱板8与底座I一体制成。本技术中,如图4、7所示,在滑块2的上部沿底座I宽度方向固定安装有第一小轴10,所述第一外滑轮4和第一内滑轮5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小轴10上,另夕卜,如图1、3所示,在第一外滑轮4的外端还设置一个圆柱形封头12。如图1?5所示,在所述底座I上且位于所述滑槽I一 I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与底座I一体制成的、沿底座I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侧板I 一 2,在所述侧板I 一 2上沿底座I宽度方向固定安装有第二小轴11,所述第二外滑轮6和第二内滑轮7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小轴11上,另夕卜,如图1、3所示,在第二外滑轮6的外端还设置一个圆柱形封头12。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侧板I 一 2优选为一个,所述第二外滑轮6和第二内滑轮7优选为一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6、7所示,所述滑槽I 一 I的横截面呈Ω形,即该滑槽I 一 I是一个开口圆柱形凹槽,所述滑块2的下部形状与所述滑槽I 一 I的形状相适配,即该滑块2的下部具有一个与所述开口圆柱形滑槽I 一 I形状相适配的圆柱头2 — 1。工作时,所述圆柱头2 -1的一端与所述弹簧3相抵且可在滑槽I 一 I内往复移动。在本技术中,所述滑槽I 一 I的横截面也可呈其它形状,如燕尾形,相应地,滑块2的下部形状呈燕尾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纱线9从底座I上相对于滑槽I 一 I另一端的穿纱板8中导纱孔8 — I穿入,依次与第一外滑轮4、第二外滑轮6、第一内滑轮5和第二内滑轮7缠绕后,从底座I上位于滑槽I 一 I 一端处的穿纱板8中导纱孔8 -1穿出,进入编织机构进行编织,在纱线输送过程中,纱线9既通过与滑轮组的各滑轮4?7摩擦对张力进行调节,而且,当纱线张力较大时,纱线9还通过滑块2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带动第一内、外滑轮4和5沿滑槽I 一 I往复移动对张力进行调节,在调节时,利用滑轮组自身的特性,通过纱线的缠绕,滑块2移动很小位移,输出端纱线便会走过很长的距离,通常情况下,当滑块移动IOcm时,纱线可以行走40cm,这样一方面,纱线张力的调节范围大,调节距离长,另一方面在受到外力作用张力发生极大波动时,能保证纱线张力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在本技术中,弹簧3还可以根据所需张力的大小进行更换,以满足不同织物在使用时对纱线张力的要求。经过在经编机上试用,本技术的张力器对纱线进行了双重调节,解决了纱线张力调节困难的问题,降低了纱线的断头率,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器,其特征在于:该张力器包括一个长条形底座(1)、滑块(2)、弹簧(3)和成对滑轮;所述底座(1)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滑槽(1-1),所述滑块(2)的下部嵌装在所述滑槽(1-1)内且与该滑槽(1-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的上部设有成对的沿底座(1)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一外滑轮(4)和第一内滑轮(5),所述弹簧(3)置于所述滑槽(1-1)内且其一端与所述滑块(2)相抵,在所述底座(1)上且位于所述滑槽(1-1)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对沿底座(1)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二外滑轮(6)和第二内滑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编机纱线张力器,其特征在于:该张力器包括一个长条形底座(I)、滑块(2)、弹簧(3)和成对滑轮;所述底座(I)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滑槽(1- 1),所述滑块(2)的下部嵌装在所述滑槽(1-1)内且与该滑槽(1-1)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的上部设有成对的沿底座(I)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一外滑轮(4)和第一内滑轮(5),所述弹簧(3)置于所述滑槽(1- O内且其一端与所述滑块(2)相抵,在所述底座(I)上且位于所述滑槽(1- O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对沿底座(I)宽度方向并列布置的第二外滑轮(6)和第二内滑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纱线张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I)上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块穿纱板(8),在每块所述穿纱板(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凡正春韦海龙朱晓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