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430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包括安装座及上、中和下牵拉辊,该机构还包括上、下支承轴,上、下摆臂及至少一个摆动臂;上牵拉辊位于两上摆臂之间且上牵拉辊两端分别与两上摆臂一端转动连接,两上摆臂另一端分别与上支承轴固定连接,中牵拉辊位于两下摆臂之间且中牵拉辊两端分别与两下摆臂板身转动连接,两下摆臂下端分别套装在下支承轴上,两下摆臂上端通过至少一连杆与两安装座相连,摆动臂一端与上支承轴固定连接,摆动臂另一端与经编机机架相连,在上、下牵拉辊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在下、中牵拉辊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针对不同的织物原料和花型工艺提供对应适合的牵拉力及张力,保证了织物及布卷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包括安装座及上、中和下牵拉辊,该机构还包括上、下支承轴,上、下摆臂及至少一个摆动臂;上牵拉辊位于两上摆臂之间且上牵拉辊两端分别与两上摆臂一端转动连接,两上摆臂另一端分别与上支承轴固定连接,中牵拉辊位于两下摆臂之间且中牵拉辊两端分别与两下摆臂板身转动连接,两下摆臂下端分别套装在下支承轴上,两下摆臂上端通过至少一连杆与两安装座相连,摆动臂一端与上支承轴固定连接,摆动臂另一端与经编机机架相连,在上、下牵拉辊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在下、中牵拉辊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本专利技术能针对不同的织物原料和花型工艺提供对应适合的牵拉力及张力,保证了织物及布卷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说明】—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编机的一种机构,特别是涉及经编机的一种牵拉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经编机的牵拉机构,例如一种双针床经编机的牵拉机构,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安装座以及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两安装座之间的上牵拉辊、中牵拉辊和下牵拉辊,所述上牵拉辊、中牵拉辊、下牵拉辊相互平行设置,且各牵拉辊之间通过设置在各轴端的齿轮相互传动,所述上牵拉辊由电机驱动转动,工作时,从成圈机构编织成的织物依次经上牵拉棍、中牵拉棍和下牵拉棍包络牵拉后,输送至卷取机构卷绕成布卷。这种结构的牵拉机构在工作时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缺点,即一方面,由于各牵拉辊之间的位置固定,从成圈机构编织成的织物穿过各牵拉辊时与各牵拉辊之间形成的包络角是个定值,因此,当织物原料或花型工艺发生变化时,则会导致牵拉辊施加在织物上的摩擦力过大或过小,从而导致织物受到的牵拉力及张力过大或过小,进而严重影响织物及布卷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各牵拉辊之间的间隙很小,因此在编织时,需要将织物包在牵拉辊上并借助外部工具才能穿过牵拉辊之间的间隙,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当织物原料或花型工艺发生变化时,能针对不同的织物和工艺提供对应适合的牵拉力及张力,并且操作方便的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一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安装座以及安装在两安装座之间的上牵拉辊、中牵拉辊和下牵拉辊,所述上牵拉辊、中牵拉辊、下牵拉辊相互平行设置且上牵拉辊由电机驱动转动,工作时,从成圈机构编织成的织物依次经上牵拉辊、中牵拉辊和下牵拉辊包络牵拉后,输送至经编机的卷取机构卷绕成布卷,该牵拉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各牵拉辊平行布置的上支承轴和下支承轴、与所述各牵拉辊垂直布置的两两间隔设置的上摆臂和下摆臂,以及至少一个摆动臂;所述上支承轴位于两安装座之间且上支承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承轴位于两安装座之间且下支承轴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上牵拉辊位于两上摆臂之间且上牵拉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上摆臂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上摆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承轴固定连接,所述中牵拉辊位于两下摆臂之间且中牵拉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下摆臂的板身转动连接,所述两下摆臂的下端分别套装在所述下支承轴上,两下摆臂的上端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连杆与两安装座相连,所述下摆臂、至少一个连杆与安装座组成平面连杆机构,所述下牵拉辊位于两安装座之间且下牵拉辊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摆动臂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承轴固定连接,摆动臂的另一端与经编机的机架相连,在所述上牵拉辊与下牵拉辊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在所述下牵拉辊与中牵拉辊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杆为一个且其杆身上设有一腰圆槽,所述两下摆臂的上端分别通过螺栓轴与连杆的一端相连,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穿入所述腰圆槽的螺栓与两安装座相连,所述下摆臂、连杆与安装座组成以下摆臂为曲柄、以连杆为摇块的曲柄摇块机构。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摆动臂上设有一腰圆槽,所述摆动臂的另一端通过穿入所述腰圆槽的螺栓与经编机的机架相连。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摆动臂优选有二个,且分别设置在上支承轴的两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为链条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织物原料或花型工艺发生变化时,本专利技术不需要重新设计牵拉机构,只需调节各牵拉辊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织物与牵拉辊之间的包络角,达到改变织物与牵拉辊之间的直接附着力来改变摩擦力,从而可针对不同的织物和工艺提供对应适合的牵拉力及张力,有效保证了织物及布卷的质量。由于本专利技术各牵拉辊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因此在编织时能将织物简单方便地穿过各牵拉辊,简化了操作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上牵拉辊、中牵拉辊和下牵拉辊。图3为上、下牵拉辊和上、下支承轴安装在两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中牵拉辊安装在两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下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安装座10以及安装在两安装座10之间的上牵拉辊1、中牵拉辊2和下牵拉辊3,所述安装座10与经编机的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上牵拉辊1、中牵拉辊2、下牵拉辊3相互平行设置且上牵拉辊I由电机4驱动转动,工作时,从成圈机构编织成的织物依次经上牵拉辊1、中牵拉辊2和下牵拉辊3包络牵拉后,输送至经编机的卷取机构卷绕成布卷,该牵拉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各牵拉辊1,2,3平行布置的上支承轴5和下支承轴6、与所述各牵拉辊1,2,3垂直布置的两两间隔设置的上摆臂7和下摆臂8,以及至少一个摆动臂9 ;所述上支承轴5位于两安装座10之间且上支承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安装座10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承轴6位于两安装座10之间且下支承轴6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座10固定连接,所述上牵拉辊I位于两上摆臂7之间且上牵拉辊I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上摆臂7的一端7 -1转动连接,两上摆臂7的另一端7 — 2分别与所述上支承轴5固定连接,所述中牵拉辊2位于两下摆臂8之间且中牵拉辊2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两下摆臂8的板身转动连接,所述两下摆臂8的下端8 — I通过轴承或轴套分别套装在所述下支承轴6上,两下摆臂8的上端8 - 2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连杆11与两安装座10相连,所述下摆臂8、至少一个连杆11与安装座10组成平面连杆机构,所述下摆臂8为三角形板状结构,所述下牵拉辊3位于两安装座10之间且下牵拉辊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两安装座10转动连接,所述摆动臂9的一端9 一 I与所述上支承轴5固定连接,摆动臂9的另一端9 - 2与经编机的机架相连,在所述上牵拉辊I与下牵拉辊3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在所述下牵拉辊3与中牵拉辊2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2、4所示,所述连杆11为一个且其杆身上设有一腰圆槽11 - 1,所述两下摆臂8的上端8 - 2分别通过螺栓轴与连杆11的一端相连,连杆11的另一端通过穿入所述腰圆槽11 -1的螺栓与两安装座10相连,所述下摆臂8、连杆11与安装座10组成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编机的可调牵拉机构,包括两个间隔布置的安装座(10)以及安装在两安装座(10)之间的上牵拉辊(1)、中牵拉辊(2)和下牵拉辊(3),所述上牵拉辊(1)、中牵拉辊(2)、下牵拉辊(3)相互平行设置且上牵拉辊(1)由电机(4)驱动转动,工作时,从成圈机构编织成的织物依次经上牵拉辊(1)、中牵拉辊(2)和下牵拉辊(3)包络牵拉后,输送至经编机的卷取机构卷绕成布卷,其特征在于:该牵拉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各牵拉辊(1,2,3)平行布置的上支承轴(5)和下支承轴(6)、与所述各牵拉辊(1,2,3)垂直布置的两两间隔设置的上摆臂(7)和下摆臂(8),以及至少一个摆动臂(9);所述上支承轴(5)位于两安装座(10)之间且上支承轴(5)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座(10)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承轴(6)位于两安装座(10)之间且下支承轴(6)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座(10)固定连接,所述上牵拉辊(1)位于两上摆臂(7)之间且上牵拉辊(1)的两端分别与两上摆臂(7)的一端(7-1)转动连接,两上摆臂(7)的另一端(7-2)分别与所述上支承轴(5)固定连接,所述中牵拉辊(2)位于两下摆臂(8)之间且中牵拉辊(2)的两端分别与两下摆臂(8)的板身转动连接,所述两下摆臂(8)的下端(8-1)分别套装在所述下支承轴(6)上,两下摆臂(8)的上端(8-2)分别通过至少一个连杆(11)与两安装座(10)相连,所述下摆臂(8)、至少一个连杆(11)与安装座(10)组成平面连杆机构,所述下牵拉辊(3)位于两安装座(10)之间且下牵拉辊(3)的两端分别与两安装座(10)转动连接,所述摆动臂(9)的一端(9-1)与所述上支承轴(5)固定连接,摆动臂(9)的另一端(9-2)与经编机的机架相连,在所述上牵拉辊(1)与下牵拉辊(3)之间设有第一传动机构,在所述下牵拉辊(3)与中牵拉辊(2)之间设有第二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韦海龙赵加洋赵红霞邹达仁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