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传输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775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编织完成的布料进行传输的布料传输带,包括0.5cm—2cm的聚氨酯表层,1cm—3cm的聚氨酯里层,以及位于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的之间0.5cm—2cm的玻璃纤维中间层,所述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及玻璃纤维中间层上开设有多个相贯通的通孔。这样的结构,提高了传输带的耐磨性能,即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出现因磨损而影响使用;另外设置通孔,可以在布料传输过程中,起到对布料吸附的作用,使布料稳定的传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布料传输带
本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涉及ー种对编织完成的布料进行传输的布料传输帯。
技术介绍
纱线编织成布料后,需要对布料进行传输,现有对布料进行传输的传输带为普通的皮带,其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摩擦而损坏,影响布料的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布料传输带,其能够对布料进行传输,其结构简単、、耐磨损、使用寿命长。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布料传输带,包括0.5cm一2cm的聚氨酯表层,Icm一3cm的聚氨酯里层,以及位于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的之间0.5cm—2cm的玻璃纤维中间层,所述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及玻璃纤维中间层上开设有多个相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为直径在0.1cm一0.5cm之间的圆孔。所述聚氨酯表层为1cm,聚氨酯里层为2cm,玻璃纤维中间层为1cm。采用了上述方案,该传输带有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玻璃纤维中间层构成,这样的结构,提高了传输带的耐磨性能,即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出现因磨损而影响使用;另外设置通孔,可以在布料传输过程中,起到对布料吸附的作用,使布料稳定的传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參见图1,布料传输带,包括0.5cm—2cm的聚氨酯表层I, Icm—3cm的聚氨酯里层2,以及位于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的之间0.5cm—2cm的玻璃纤维中间层3,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及玻璃纤维中间层上开设有多个相贯通的通孔4。通孔为直径在0.1cm-0.5cm之间的圆孔。具体实施中,聚氨酯表层可为0.5cm、lcm、1.5cm、2cm,聚氨酯里层可为lcm、1.5cm、2cm、2.5cm、3cm,玻璃纤维中间层可为0.5cm、lcm、1.5cm、2cm。上述圆孔直径可为0.lcm、0.2cm、0.3cm、0.4cm、0.5cm,圆孔的设置密度为不影响传输带的整体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布料传输带,其特征在于,包括0.5cm—2cm的聚氨酯表层,1cm—3cm的聚氨酯里层,以及位于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的之间0.5cm—2cm的玻璃纤维中间层,所述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及玻璃纤维中间层上开设有多个相贯通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布料传输带,其特征在于,包括0.5cm一2cm的聚氨酯表层,Icm一3cm的聚氨酯里层,以及位于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的之间0.5cm-2cm的玻璃纤维中间层,所述聚氨酯表层、聚氨酯里层及玻璃纤维中间层上开设有多个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大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嘉翔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